保護王獵豹的南非“獵豹女王”
深度涉足
作者:徐征澤
在南非卡帕瑪(Kapama)私人自然保護區內有一家名為胡德思普瑞特(Hoedspruit)的瀕危動物拯救中心,在過去幾十年裏,這個非盈利性的動物保護機構先後拯救撫養了300多頭獵豹,並對當地其他瀕危的野生動物展開拯救和研究工作,這裏還成為了南非頗為有名的動物保護研究以及科普教育基地。這一切都是源於一位女士對獵豹的激情。她叫倫特·魯德(Lente Roode)。
從農場主到瀕危動物拯救者
倫特父親擁有胡德思普瑞特附近大片農場土地,當倫特還是6歲的小女孩時,父親將一隻撿來的獵豹孤兒(獵豹母親因為獵殺農場主的牲畜遭到獵殺)送給她作為禮物,當時倫特就深深喜歡上了這種神奇的貓科動物,對於獵豹的感情由此一發不可收拾。1970年倫特與先生約翰·魯德(Jahann Roode)結婚。1985年倫特和她先生一起在原先家族地產的邊上買下一片土地,也就是今天的保護中心位置,之後她也繼承了家族的農場。但是她沒有繼續運營家族農場的意願,而是把全部土地拿出來做了保護區,也就是今天的卡帕瑪自然保護區,以及其中的胡德思普瑞特瀕危動物拯救中心,整個占地12500公頃。
1989~1990年,獵豹救護中心成立了,主要拯救瀕危的獵豹,在資深獵豹專家學者大衛·梅爾德(David Meltzer)以及德賽·瓦拉迪(Des Varaday)的幫助下,倫特和她的先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保護獵豹的事業中,之後衍生到其他瀕危動物,包括非洲象、犀牛、野狗、獅子、地犀鳥、藍鷺等珍稀動物,獵豹保護中心也發展成為了瀕危動物保護中心。
如今來到保護中心,一切都是井井有條,儼然一個專業且頗具規模的瀕危動物保護中心。門口就可以看到保護中心得獎的證書,以及發展20多年來眾多捐贈者和讚助商的名字。在一旁的視聽室,滾動播放著關於動物中心成立的介紹,兩側牆壁上也擺放著很多關於發展曆史的照片。最吸引眼球的當然是裏麵擺放著獵豹的標本以及非洲野狗標本。這些都是用來介紹保護中心,讓前來參觀的兒童有所認知的最好方式。
保護中心的“居民”數量不少,獵豹就有10多隻,分不同區域,有些剛被引入,有些則可能在返回大自然過程中遇到問題而繼續留在保護中心。還有不少瀕危的地犀鳥、瀕危的非洲野狗,甚至有一對倫特從馬戲團買回來的年老獅子,在這裏過著“退休養老”的日子。
可以說在整個世界範圍內,很少有女性能夠擁有像倫特這樣對於獵豹和動物的激情投入,以及她對於動物保護所做出的努力貢獻。在過去10多年中,超過270隻新生獵豹或者獵豹孤兒在這裏接受悉心照顧和撫養,並有90%以上的獵豹最終被成功放回自然環境生存。經過多年的努力以及科學喂養方法,如今南非的獵豹已經不再是極瀕危動物。
獵豹女王的激情和艱辛
我在參觀胡德思普瑞特瀕危動物拯救中心的時候,正好有機會與倫特·魯德女士見麵,並簡單聊了一會,真是受益匪淺。
倫特雖然已年過花甲,但是看上去依然精神矍鑠,神采飛揚。對我這個來自中國的年輕人,她說了很多以往的經曆以及自己的故事。她覺得“對於獵豹的激情,是上天給予的天分,所以她有讓這些獵豹得到保護的使命感,讓他們最終能夠重回大自然。”維持保護中心正常運轉並非易事,花銷很大,比如說這麼多動物的食物,他們每天購買大量新鮮牛肉來喂食獵豹以及其他瀕危動物,加上管理員,整個保護區的維護、防止盜獵等費用,可以說是一個無底洞。之前她的先生一直依靠自己的生意支撐倫特對於獵豹的保護行動。但是在2008年她的先生去世後,她的財務顧問讓她關掉動物保護中心,但是她不願意,依舊拿出自己的家產,繼續這一偉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