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城某地,俗稱靈山。靈四周為山,芭蕉蔥鬱,竹林茂密。
靈山頂一眼大泉穿越芭蕉,透過竹根,流入大千世界。靈山頂還有一座寺廟,住有一個老和尚,名叫大藏。附近一帶居民習慣稱呼其為大藏法師。
每年陽曆五月月圓日,大藏法師都會在靈山一帶舉行放生儀式。被放的貓、牛、羊、犬、魚,以及斑鳩等生靈在靈山一帶繁衍生息,落地生根。
大藏法師在靈山陸陸續續放生三十來年。
直到某一天,靈山生態失衡,飛禽走獸泛濫成災,山林被啃食,溪流被吸幹,蛇鼠之類小動物瀕臨滅絕。昔日神通廣大的大藏法師這下裏也是愁眉苦臉,茫然失措。直到又一個陽曆五月的首輪月圓之日,靈山來了一位青年人,姓王,名不留行。
王不留行對大藏法師說:“和尚,你不要再放生了,你要是再放,靈山就快被這些牲畜給毀了,附近的老百姓也都跟著遭殃。”
大藏法師:“我當初從屠夫手中買下這些動物是為積德行善,不料卻形成今時今日這般慘烈局麵,靈山寸草不生,芭蕉枯萎。原本明晰如鏡的溪流這下也都幹涸,是我的罪過,罪過。”
王不留行:“法師,這些牲畜在山上找不到吃的,就開始襲擊人類的村莊,甚至與當地村民發生搏鬥,出現傷亡。”
大藏法師:“這,這可如何是好?”
王不留行:“和尚,你把這件事情交給我,我來處理。”
大藏法師:“哦,你有何妙計?”
王不留行:“離靈山百裏之外的省城,家家戶戶金玉滿堂,他們吃的刁鑽,就好一口野味,我可以把這些畜生捕了賣給他們吃。”
大藏法師:“這恐怕有所不妥。”
王不留行:“大師,這些生靈都是你親手放走的,現在釀成禍患和災難,如果再這樣持續下去,靈山被毀,附近村莊還不知道要死傷多少人?再有,法師,算我求求你,我王不留行上有四位老人,妻子隻會在家洗洗衣服做做飯幹幹雜活,兩個小孩也都隻有三歲大小,全家老少憑我一個人苦苦支撐著。如果不是走投無路,也不會跑到靈山寺來找你老人家,大藏法師,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就憐憫一下我和我的家庭,發發慈悲,救救靈山附近千千萬萬的其它生靈,讓我帶走一部分野味吧!”
大藏法師沉默許久,看著皎潔的月光明晃晃的照射在光禿禿的靈山頂,佛堂靜寂無聲。他歎口氣:“我看靈山要恢複原貌,至少十年。這十年我把山上的生靈們都交給你,不過十年後你得把這片土地重新交還給靈山。”言罷,大藏法師起身。
王不留行欣喜若狂:“大師,謝謝您的大恩大德!”
大藏法師:“擇今夜起,我將離開靈山寺雲遊四海,十年後歸來,如果我沒有按時回來,你要自覺兌現自己的承諾。假如你違背了約定,怕是因果報應,屢試不爽。”
王不留行轉身向三世諸佛磕頭起誓,“弟子定當遵守承諾。”
言畢,佛堂遲遲未見動靜,王不留行回過頭朝著屋裏望,沒有人。再向外,飽滿的月光把山頂洗刷的白晝一般,定睛一瞄,發現一條眼鏡王蛇正緩慢的爬向上山來的階梯。
大藏法師早已不知去向。
此後十年,王不留行在靈山大肆捕殺獵物,野貓、野牛、野山羊、野生魚、野山犬以及野鳥,野味被販賣到距離靈山村百裏的縣城。王不留行家道一下子就起來了,新房做了,車子也買了,四位老人去世後葬禮也都體麵的辦了,小孩子讀書結婚用的錢也都積蓄的差不多了。自然而然的,靈山寺附近一帶的禍害也在日積月累著減少,植被地貌在慢慢恢複,山頂開始出現新的泉水,芭蕉和竹子也都一天天長得茂盛起來。也終於到了王不留行該收手封山的日子,兌現十來年前那一晚,他在靈山寺佛堂前對大藏法師的承諾。
可是不論王不留行,還是大藏法師都似乎都沒有把這件事情放在心頭,王不留行繼續販賣靈山動物,大藏法師依舊沒有消息。直等到某一天,靈山隻剩下兩隻野貓、兩隻野牛、兩隻野山羊、兩隻野狗、兩隻魚、兩隻斑鳩,並且都是一隻公的一隻母的,大藏法師才傳來消息。
法師已經在外圓寂,留下來一顆舍利子被人帶回靈山寺供奉。
這天,王不留行打獵路過靈山寺,恰好天降大雨下不了山,於是跑到佛堂躲雨,適逢中午,吃了點幹糧人便犯困,居然倏忽一下就睡著了。睡夢中,王不留行發現自己突然之間一下子變成一隻貓、突然一下子變成一頭牛、突然一下子變成一頭羊、突然一下子變成一隻狗、突然一下子變成一條魚、突然一下子變成一隻鳥,接著又突然一下子由一隻鳥變成一隻貓,一下子由一隻貓變成一頭牛,一下子由一頭牛變成一頭羊,一下子由一頭羊變成一隻狗,一下子由一隻狗變成一條魚,一下子由一條魚變成一隻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