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伉儷愛心和子女成才(1 / 2)

在談起美好的家庭對一個人事業的重要作用時,蘭尼說:“一個美滿的家庭,有如沙漠中的甘泉,湧出寧謐與安慰,使人洗心滌慮,怡情悅性。”蜚聲世界的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總裁艾柯卡則更是深有體悟地講:“我懂得了,一個親密無間的家庭,可以給人以力量。”至於對愛情的看法,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說得更形象:“愛,是充實了的生命,這正如盛滿了葡萄酒的夜光杯。”以誠待人、勤奮善思而又注重實幹的邊陳之娟,對此自有她獨到之見,她說:“人,當然要有勇創偉業的雄心和壯舉,但同時也應有友情、親情和愛情。我認為:一個完美的人生,就是要有創業的激情、真誠的友情、和諧的親情和幸福的愛情。有了這‘四情’,人的生命之樹就會蓊鬱蔥蘢、鮮花滿枝、碩果累累,無論在豔陽下、驟雨裏、寒風中,都會煥發出蓬勃向上的風采和英姿——這是事業成功的重要力源!”大量的論據,生動地詮釋了她上述的論點。

邊陳之娟在負笈留英,歸港擔任護士期間,結識了風華正茂的英俊青年邊耀良醫生,由於倆人有著造福他人、奉獻社會的共同理想和一致追求,所以情投意合、心靈相通,很快喜結連理。婚後,倆人恩愛有加、彼此相幫、優勢互補、攜手共進——我們把這對大有作為的伉儷,用鸞鳳和鳴、比翼齊飛等任是什麼美好的詞語來形容,都是名副其實、恰如其分的!

醫術精良的傳染病專家耀良醫生同兒童心理專家夫人之娟,有著同樣的幫困助人的慈善情懷。他常講:“當醫生,不僅要治療人的病體,還要盡心竭力地啟迪人的思想,激勵他的上進心!”例如,當初有個家境較窮、身體孱弱的孩子找他看病,他不但一次次地精心施治,還送給人家奶粉等營養品。孩子康複後,全家人對他感激涕零。如今,當年那個病孩,早已健康長大、學有專長,經常登門看望他,每每前來,總說那句肺腑之言:“邊醫生,您對我的救命之恩,我會牢記一輩子的!”而邊醫生卻心安神泰地說:“那是我應有的醫風、醫德啊——以後不要老提這事啦!”還有個感人事例,20多年前,一個反映機敏的高中畢業的小夥子找他看病,來多混熟之後,邊醫生就勸導:“你年輕、聰明,家境也不錯,為什麼不繼續讀書呢?我給你治好了病,你去上大學吧,有了專業知識,對你、家庭和社會都會大有好處,何樂而不為呢!”耀良醫生的一席勸誡,使小夥子改變了從業的初衷,進入大學深造。現在,他已成為香港的著名律師。當之娟笑問丈夫為何那樣做時,丈夫笑答:“當醫生,不光要治愈人的身體。還要培育人的思想——你不也是這樣做的嘛!你真是明知故問呀!”說完,倆人都會心地哈哈笑起來——這人間最親密和最甜美的笑聲,又勾起了之娟那一往情深的幸福回憶……邊陳之娟有個非常幸福的家庭,她的丈夫對她的內心最了解、對她的工作最支持!她常常喜形於色地對朋友講:“耀良不僅是我的好丈夫,還是我的救命恩人哪!在我生小女兒毓雯數天後的一個晚上,因大出血,丈夫馬上叫來救護車,旋即送我到醫院……在救護車沒到之前,我的臉部麻木,情況異常緊急,我的命就在刹那之間!我那傳染病專家的丈夫,親手為我止血。到了醫院,馬上為我抽血,為我施血,當時因失血過多差點失去了知覺——所以我說,丈夫是我的救命恩人!”

伉儷的品行和愛心,熏陶和培育著子女的成才。邊陳夫婦,一年一個、挨肩地生有2男2女,都很惹人喜愛。倆人齊心協力、步調一致地培養和教育孩子,而今都已成家立業——繼承其父的衣缽,成了香江的名醫!

說起這個分外和諧、親情洋溢、高知薈萃的6口“醫教之家”來,恰似邊陳夫婦共起的校名那樣,是很有“樂趣”的。

孩子小時,邊是醫生,陳當護士——都在醫院工作。這給四個子女留下了極好的深刻印象,所以,他們開口閉口都離不開“醫”。譬如,大女兒毓秀3歲多時,有一天,她感到不舒服,就自己摸了摸前額說:“媽媽,我發燒,我要開藥!”跟著講出了藥的名稱。她上學後,擅長繪畫。到她15歲上,中學3年級學完後,班上要分科,媽媽建議她學美術,她不置可否。又過了幾分鍾,她嚴肅地說:“媽媽,我要同你講話。”邊校長說:“可以呀!”她鄭重地說了:“我已經決定了:我要學醫科,不然,我將來會後悔的!媽媽,以後您別再反對我學醫了!”邊校長一聽,頓感吃驚,心想:“她像是突然長大了——原來她已經過深思熟慮,難怪她是這麼有主見啊!”於是,邊校長就說:“我不反對,媽尊重你的決定!”興趣產生自覺,自覺結出碩果。聰慧的毓秀選學醫科後,果然學習勤奮,成績優秀。她的倆弟一妹都說:“姐姐能做到的,我們要學她;姐姐走的路,我們也要走,而且一定要走好這條路!”毓秀讀完中學五年級,父母送她到英國讀大學預科,2年後,考進醫學院,5年本科一畢業,就在英國當了幾年醫生又深造成為兒科專科醫生。在她回港當醫生的同時,又在香港中文大學擔任醫學講師。在我造訪中,邊校長講到這裏,不禁喜從中來地笑了,說:“饒有趣味的是:有些在‘方方樂趣’我教過的孩子,後來又在大學成了我大女兒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