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香河田雨公 田國俊家族墓地遷葬記(3 / 3)

祁雋藻:(1793-1866),字叔穎,號春圃、息翁,山西壽陽人。三代帝師。嘉慶十九年(1814)進士。

賈楨:(1798—1874)原名忠楨,字筠堂、伯貞,號藝林。山東黃縣人,道光六年榜眼。

鄧瀛:(1803—1862)字登三、號介槎,福建省上杭縣(今中都鄉),道光九年進士。

胡大任,(1804—1891)字蓮舫,湖北監利人。與田雨公為同一年的進士。

倭仁:(1804—1871),字艮峰,烏齊格裏氏,蒙古正紅旗人,道光九年進士。理學大家。

寶鋆:(1807-1891),字佩蘅,索綽絡氏,滿洲鑲白旗人。與田雨公為同一年進士。

毛鴻賓:(1811—1868)字翊雲,號菊隱。清代濟南曆城人。與田雨公為同一年進士。

曾國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諡文正,湖南湘鄉人。與田雨公為同一年進士。

薛書常:(1815—1880),原名書堂,改書常,字世香,別字少柳。河南靈寶孟村人。鹹豐二年(1852年)中進士。田雨公的學生。

沈桂芬:(1818-1881),字經笙,又字小山,順天宛平東人。被梁啟超稱為“實為(清朝)漢人掌政權之嚆矢”。

李鴻藻:(1820—1897)字蘭孫,蘭蓀,號石孫,硯齋。直隸高陽(屬今河北保定)人。同光年間的“清流領袖”。

注光緒二年軍機大臣四人:文祥、李鴻藻、沈桂芬、寶鋆。

譚繼洵:(1823—1901)字子實,號敬甫,又號劍芙,湖南瀏陽縣(今長沙市)人,與田國俊為同一年的進士,其子為譚嗣同。

祁世長:(1825—1892)祁寯藻之子。鹹豐進士。曆官內閣學士、左都禦史、工部尚書兼管順天府尹。

袁保恒:(1827—1878),字小午,號筱塢。河南項城人。袁甲三之子,袁世凱從父。

孫家鼐:(1827—1909),字燮臣,號蜇生,別號澹靜老人,壽縣人。與田國俊為同一年的進士。

嚴樹森:(?—1876)初名澍森,字渭春,四川新繁人,原籍陝西渭南。

王溥:與田雨公為同一年進士。

祁宿藻:與田雨公為同一年進士,祁雋藻之弟。

張登瀛:字仲士,號海嶠。山西崞縣(今原平)人,同治七年戊辰二甲九名進士,田雨公學生。

景星:曾任山西按察使,寶鋆侄兒。

陳景謨:字葆珊,江西黎川人,陳孚恩之子。

彭瑞毓:湖北人,鹹豐二年進士。曾任山西學政、內閣學士、左都禦史、工部尚書兼管順天府尹。

田雨公年譜(部分)

1808(嘉慶十三年八月初十)生於山西省盂縣香河村。

1818(嘉慶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大弟田雨時出生。

1822(道光二年二月二十三日)二弟田雨人出生。

1826(道光六年)考邑庠第一,後試輒冠軍,為邑名士。

1835(道光十五年)鄉試,中亞魁。

1838(道光十八年)戊戌科二甲四十六名進士。晏端書、曾國藩、錢振倫、郭沛霖、毛鴻賓、寶鋆等為其同年。

1839(道光二十年十一月初十)其嗣子田國俊出生。

1840(道光二十年八月)谘內閣典籍廳本處奏,今出有纂修二缺擬以到館在前之協修田雨公、董似穀充補。

1842(道光二十二年)充任武英殿總纂官,國史館協修。

1843(道光二十三年)翰詹大考,列二等十一名,賞大卷八絲緞袍料一件小卷江料二件,記名遇缺題奏。其父田生蕙到京。曾國藩為其父田昆圃書寫壽序、並題田敬堂同年畫蘭三首。

1844(道光二十四年)充會試同考官、河南鄉試副考官。

1846(道光二十六年)任洗馬一職。

1847(道光二十七年)翰詹大考,列二等十五名,賞大卷絲緞袍料一匹小卷八絲緞褂料二件,記名遇缺題奏。

1848(道光二十八年)任鴻臚寺正卿。充江西鄉試主考官。

1849(道光二十九年)任大理寺少卿,兼領稽查右翼宗學。

1850(道光三十年)應詔上書《振綱紀 肅吏治》,十一月二十五日上疏《用人宜慎由》、《國用未充力圖撙節由》。該年又分別擔任複試舉人閱卷大臣、武殿試漢禦使讀卷大臣。

1853(鹹豐三年一月八日)開缺回籍終養老父。

1854(鹹豐四年)主講平定冠山書院。

1855(鹹豐五年)其弟雨時、雨人,其子國俊同時中乙卯科舉人。

1856(鹹豐六年)主講榆次鳳鳴書院。

1858(鹹豐八年)誥授資政大夫,欽加三品頂戴。主講晉陽書院,晉陽書院肄業諸生請立田敬堂先生教澤碑。

1859(鹹豐九年)其子國俊中進士,選翰林。

1861(鹹豐十一年十二月初二)下旨來京覲見,聽候簡用。

1862(同治元年)四月,祁雋藻疏薦田雨公,總辦團防事宜。

1866(同治五年)其子寅俊出生,同年十一月十一日其父去世。

1868(同治六年)撚軍進入山陝,諭田雨公等全力防堵。

1876(光緒二年閏五月初八子時)卒於家。享年六十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