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藝術中有一類作品被稱為“圓雕”,以“圓”冠名是因為這些藝術品都是圓形的嗎?

所謂的“圓雕”,並不是指圓形的雕塑,而是指從各個角度都可以進行欣賞的雕塑作品。相對於圓雕而言的浮雕,則隻能從某一麵、某一角度進行欣賞。

整體而言,中國古代的浮雕也許是更為興盛的。浮雕可以涉及家居裝飾、日常器具、宗教形象等多個領域,但圓雕主要見於宗教雕塑(如佛像)、墓葬雕塑(如兵馬俑)和文人清玩。就前兩者而言,圓雕需要表現出一種莊嚴的氣氛,盡管在某些特定時代,它們也會表現出相當的世俗人文氣息,如山西大同華嚴寺的遼代木雕中有一尊合掌菩薩像,其神態極具人性的美感;但是整體而言,它們的出現並不是為了喚起欣賞者的審美感受,而是為了使世人更好地領會其象征意義,從而產生敬畏之感。文人清玩則是圓雕的另一種表現。各種清雅精致的木雕、石雕、玉雕在明清時代非常流行,如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它們或大或小,可供文人隨時賞玩,表達了古代文人對閑適情趣的熱衷。

從中國的這幾種圓雕作品中,我們很難發現西方文化中那種純粹為了審美目的而創作的雕塑作品。它們或具有明顯的宗教含義,或僅為輕鬆適意心態中的隨手把玩,不具備獨立的藝術性。而西方文藝複興以來的雕塑藝術,已經逐漸脫離了宗教意味,而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因此在欣賞西方雕塑藝術時,人們很容易進入一種為藝術而藝術的審美世界,並由此產生各種對美和藝術的思考。這與中國雕塑藝術相比,是一個相當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