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為何“青睞”中國學生
專欄
作者:薛湧
記得夏天回國時,在北京一所普通的高中教書的親友告訴我,她的班越教越小,許多學生會突然消失。到哪裏去了?出國。事情來得是這麼突然,有時學生本人都不知道。家長怕孩子分心,背著孩子把出國留學辦好,然後拿著錄取通知告訴孩子:你不必在這裏讀完高中了,走吧。
對我這個美國大學裏的教書匠,這則故事實在是匪夷所思。到美國來讀書,申請難道不是一定要本人寫嗎?最近讀到《紐約時報》教育版的長篇報道,算是印證了在國內大家都在談論的話題:中國的高中生出國,中介公司包辦一切。而且這種中介公司是批量生產。美國作為接受一方,也感受到了中國留學生的巨大衝擊。根據美國國際教育協會和國務院下屬的教育與文化事務局最近的報告,留學美國的國際學生人數已經達到72萬餘人,其中中國留學生達近16萬,居各國之首。其中,僅中國留美的本科生,三年就增長了三倍,2009-2010年度接近4萬人。像Delaware大學這種名不見經傳的學校,2007年僅有8位中國學生,如今則有517位。MountHolyokeCollege聲稱如果放開了錄取,所有新生就都成了中國學生。
如此磅礴的留美潮,是中國融入全球化秩序的一部分,具有不可否認的積極意義。經濟起飛使中產階層崛起,獨生子女政策使家庭可以傾其全力投資於一個孩子的未來,能夠支付留美費用的家庭越來越多了。另外,以中國之大,優秀學生確實也層出不窮。事實上,為了應付全球化的挑戰,美國的頂尖大學早已采取了擴招外國學生的戰略,以增加校園的多元化。這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
但是,中國留美人數這樣規模的大躍進,主要並不體現在常青藤校園中,而是普通大學中的現象。這些大學向中國學生敞開大門,主要的考慮也不是多元化的教育戰略,更多的是出於財政需要。如今美國經濟仍然陷於“大衰退”中不能自拔,對高等教育的衝擊尤為慘烈。絕大多數美國大學是州政府資助的州立大學。由於州政府稅收減少、赤字攀升,不得不削減對大學的撥款。與此同時,普通老百姓手頭緊張,越來越上不起私立大學,大家就都圖便宜而擠到本州的州立大學中來。這就使州立大學的位置更加供不應求。問題是,州立大學因為是靠本州納稅人資助,對本州納稅人的子弟自然收費低廉,學費低於實際的教育成本,每錄取一個本州學生就會賠一筆錢。但是,外州學生的學費則可以比本州學生高出兩三倍,每錄取一個支付全額學費的外州學生,就能賺一筆錢。當州政府撥款減少、州立大學難以為繼時,就隻有提高學費。但是,提高本州學生的學費會立即受到納稅人的抗議。最終的一個解決之道,就是招收外州學生。外國學生,也是這種“外州戰略”的一部分。特別是現在美國家庭困頓,擴大外州學生的生源並不那麼容易。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就越來越依靠錄取外國學生來維持財政平衡了。
在正常的時期,美國像樣的大學錄取學生,要考慮學生的素質、成績、文化種族背景、社會階層等等,使校園多元化,並維持良好的學術標準。大學雇傭中介招攬學生,在美國國內是違法行為。因為這種商業化的操作,把教育變成了拿學生賺錢的買賣,而不是以學生本身的發展為核心目標。但是,如今各大學被財政壓力所迫,不得不雇傭中介到中國進行教育促銷,首要目標是賺錢,而不是教育。這已經嚴重違反了美國大學一貫奉行的道德規範,在高等教育界引起了激烈的辯論。
許多中國家長和學生,傾其重金留美,圖的是“美國先進的高等教育”,卻沒有想到自己不過是棵搖錢樹,最終並沒有得到應得的教育服務。因此,中國的家長和學子必須擺脫留美的盲目性,在準備留美、選擇學校乃至應付在美學業等方麵,都應該有更為周密的計劃。否則,花了大錢把孩子送出去,最後得到的還是一張到哪裏也找不到工作的大學文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