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氣是慣出來的
專欄
作者:王溱
媒體前一陣子報道了北京一企業人員辦因私護照的遭遇,引起網上熱議。為什麼一樁看似並不起眼的“小事”卻牽動了眾人的神經?解釋的理由很簡單:太多的人有相同或類似的遭遇,共鳴自然而起。
事情真的不複雜。在北京工作的小周,家在河北衡水市武邑縣。去年10月份公司要派他出國,需要辦因私護照。根據規定,在北京繳納社保不足一年的人員,辦理護照必須回戶口所在地。為此小周專門回到武邑縣。本以為按照公安部的要求,辦理因私護照公民隻要提供身份證、戶口本及複印件和照片,然後再填寫有關表格,就可以完成了,但讓小周料想不到的是,他先後五次回距北京300多公裏外的老家,持續大半年,護照竟然沒辦下來。原因何在?小周第一次去縣公安局出入境科提出辦理因私護照時,辦事人員隻告訴他,要到戶口所在地派出所開具一個無犯罪證明。等小周辦好了證明再次來到縣公安局交上證明時,辦事人員又要求,需要提供在職證明。一周後小周拿著公司開的證明乘坐火車第三次來到縣公安局。這次辦事人員又說,光有公司開的證明還不行,還得要公司的營業執照。幾經周折,小周終於讓老板把公司的營業執照複印件交給了自己,第四次走進縣公安局出入境科時,辦事人員看了看材料又要公司具有外派資格的證明。換上誰也會崩潰了,但小周不敢發作。得罪了這些大權在握的辦事人員,他將前功盡棄。為了從長計議,他隻能忍聲吞氣,再次跑回北京。
小周的護照最終是辦下來了,但他也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來回折騰了六回,跑了近3000公裏路,請了若幹次假,低三下四說了不少好話,一次次看著別人冷漠的臉子,一回回受著窩囊氣。通過這次遭遇,相信他不會對這種現象,對那些手握權力的公務人員有半點好印象。這才是最可怕的結果!
社會分工不同,有的人占據公共權力崗位,代表政府或職能部門行使權力。這是職位賦予的職能,並不代表個人的特殊性。然而,現在但凡在這樣崗位上的人,就惹不起。要辦事,再簡單不過,但到了有些人那裏就變得複雜起來。明明可以一次性辦成的,非要你跑上個幾趟。你有意見,白搭。他有各種理由在等著你。反正是你來求著我,跑斷了腿又怎樣?一些“有權者”就是用這種意識和態度來對待“服務對象”的。君不見,在一些公共服務部門,來辦事的民眾大都小心翼翼,笑臉滿麵,而那些辦事人員,則一個個正襟危坐,滿臉嚴肅,服務與被服務完全本末倒置。
老百姓說起來可憐,那些拿著納稅人的錢,手握人民賦予權力的人,本該是認認真真、勤勤懇懇為民辦事,現在卻反過來要被民眾捧著,豈能不讓人傷心?然而,不捧能行嗎?小周的遭遇做了最貼切的回答。在人們生活中,需要辦的事情很多,許多人都吃過虧,有過教訓,都懂得一個淺顯的道理:“不識時務”,生一肚子氣不說,還耽誤了辦事。與其這般,還不如“掉下架”來,自我貶低。也許正是百姓這種帶有阿Q精神的處事理念,讓一些辦事人員自以為了不起,長此以往,形成了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不良作風,更形成唯我第一的霸氣行為。
應該承認,現在許多公務部門都在刻意改變工作作風,樹立自己的良好形象。一些單位部門,建立了監督投訴機製,發現問題也認真處理。比如“小周遭遇”,在《焦點訪談》曝光後,衡水市委書記、市長連夜趕赴武邑縣現場辦公,研究處置意見。河北省公安廳也立即派出由紀委、督察、出入境等部門人員組成的聯合調查組,赴武邑縣連夜開展調查,並對相關人員做了嚴肅處理。這說明,出了問題還是有人抓有人管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如果《焦點訪談》不曝光,有關部門和領導也會如此重視嗎?顯然是要打問號的。
事情就怕做給別人看,特別是領導看。有了這種私心,就很難下真功夫去管理。平日疏於教育,放鬆要求,那些本來素質就不怎麼高,沒有自覺性的人,還會去約束自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