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報業新生
觀察
10月28日,上海報業集團揭牌儀式現場。
“今天報業不是昨天的報紙,報業的業是事業,紙僅僅是載體,所以,有一天,報紙沒有了,但報業作為內容的生產,我相信它一定存在。”作為新誕生的報業巨頭的掌門人,裘新仍然抱有美好的期待。
10月底,一場由政府主導發動、最終將由市場檢驗成敗的大型媒體轉型變革試驗正式啟動。笑傲上海灘半個多世紀的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和文彙新民聯合報業集團宣布正式重組成立上海報業集團。至此,上海灘數十份知名報紙歸屬同一集團。據初步估算,重組後,上海報業集團資產將達到208.71億元,淨資產為76.26億元。
組建新的報業集團僅是開端,原來兩大集團完成整合還需時日。據稱,上海報業集團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多媒體和全媒體集團”。
上海市對上海報業集團在資金上給予了大力支持。解放日報社和文彙報社將從2014年起,每年分別獲得5000萬元的上海市財政專項支持,上海市宣傳文化專項基金也將安排資金支持主要報紙發展新媒體,扶植外宣媒體和具有文化影響力的報刊。一年之後,上海將對新的報業集團和三大報社進行評估。
整合決心
10月28日下午,一場簡短的揭牌儀式在上海漕溪北路331號中金國際廣場A座樓下舉行。在掛牌當日上午的上海報業集團幹部會議上,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徐麟表示,外界對上海兩大報業集團整合的動機猜測,覺得是“因為上海黨報過不下去了,所以要把它合並,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以及“抽肥補瘦”等,“這是他們對此次整合不夠了解和理解。”徐麟說。
他指出,上海兩大報業集團之前已經形成了各有特色、適度競爭發展的格局,但報業競爭的全國市場已經初步形成,上海兩大報業集團同城競爭的格局,越來越難以適應新形勢需要。因此必須整合資源,形成整體優勢和規模優勢。同時,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經營和意識形態領域的衝擊,也是上海報業整合的原因。
這一次上海報業調整改革舉措,最早可追溯到去年年底。不過,正式啟動是在今年8月,至上海市委常委會決策,前後隻有40天。後來被任命為上海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的裘新,據說也是直到今年9月下旬才獲知此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直接領導和推動了此項工作。此間消息人士透露,2012年年底,韓正等人在多次到上海市委宣傳部、媒體單位走訪調研了解情況後,對報業改革就已經有所考慮。在今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之後,韓正即開始就上海如何貫徹落實進行部署。之後上海有關方麵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中,又聽取了新聞界和社會上其他行業對上海報業調整改革的意見建議。
此後,上海市委組成了調研小組,對文新、解放兩大報業集團進行了調研,訪談了兩大報業集團數百位處級以上幹部,了解了他們對深化報業改革的願望和建議。調研方向是三個:發展問題、班子問題、年輕幹部問題。在推進過程中,韓正曾與20多位領導幹部直接談話,聽取包括新聞界多位局處級幹部的意見和建議。
9月2日,韓正在上海市委會議室召開專題會,正式提出合並建議,同時明確由上海市委宣傳部牽頭,由市委宣傳部部長徐麟、副部長朱詠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於明黎組成三人工作小組。這次專題會上提出了將上海兩大報業集團合並成一個集團、配強一個班子、研究一套支持媒體發展政策的“三個一”工作目標。
此後,這一工作在高度保密的狀態下高效推進。約三周後,“三人小組”擴大為“六人小組”。新加入的三人,即原上海廣播電視台台長、擬任新集團掌門人的裘新,解放日報集團黨委書記尹明華,原文彙新民聯合報業集團黨委書記、10月31日新任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的徐炯。
據了解,10月9日,兩個集團分別召開處級以上內部員工會議,通報上海市委關於雙方合並的精神,並內部進行了新社長人選推薦。
上海方麵要求,新集團的掛牌要在10月底前完成。10月12日,上海市委常委會正式審議並通過了上海報業集團調整改革方案。10月14日,韓正同報業集團、報社準備參與新班子的幹部就組建新集團進行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