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大地的另外兩種精神(1 / 1)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聖人終日行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這是接著上一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引申出來的。“人法地”,除了前麵所講的“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等主要精神外,它還有兩個很重要的精神——“重”和“靜”,需要我們效法。從物理學來講,一個物體的重心越低,它就越穩。從樹的結構來講,樹根重,並深深植根於土裏邊,它才不易被風吹走,樹葉很輕,而又在高處,所以很容易被風吹得到處跑。“躁”就是急躁。凡事都從忙裏錯。一個人脾氣暴躁,往往容易把事情弄糟。所以許多聰明的領導就給身邊的人交代,發脾氣時說的話都不算數。老子在前麵就提出了“致虛極,守靜篤”。從前有一個故事,說有一個人脾氣很暴躁,就去請教一個得道的大師。大師對他說,遇到事情先不要忙著做決定,原地轉七圈後再下結論。他聽完後就回家了。回到家已是小半夜了,他進到院子裏抬眼一看,自己屋裏兩個人正要吹燈睡覺,他心底一股無名火直撞腦門,心想我剛走了一天,這個臭婆娘就耐不住寂寞了,正想到廚房裏拿菜刀殺人時,突然想起了大師的話,他想,我先在原地轉七圈,再殺這兩個狗男女不遲。當他轉到第五圈時,不小心腳碰上了洗臉盆子,“咣當”一響,屋子傳出他母親的聲音說:“誰呀?”他趕忙到屋裏問,“媽,是我,你怎麼睡到這屋啦?”他母親說:“你媳婦一個人害怕,我過來陪陪她。”所以,靜能止躁,遇事先使自己冷靜下來,否則,自己很容易被別人當槍使。“君”是主宰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