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瀟湘晨報的新權威媒體之路(2 / 3)

問:在你心目中,新權威媒體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標準?

龔曙光:一是影響成就權威。要權威,必須要有一定量的影響,在社會各個階層的影響必須是最大的,而不是老二、老三。所以,發行量必須拉升。

二是覆蓋讀者範圍的廣泛性。從知識結構、文化水平、社會政治地位、經濟狀況幾個角度來衡量,權威媒體覆蓋的層次最多,跨度最大。

三是傳遞資訊的主流性與全麵性。有的都市報主要傳遞的是邊緣性資訊,對政府這個最大新聞製造者的活動比較漠視,主動將自己邊緣化。而權威媒體則以政府合作者的姿態出現,積極傳遞政府的各種與老百姓相關聯的信息。

四是積極參與信息的製造並傳遞。媒體通過自身功能的發揮,整合社會資源,影響事物的發展進程,製造新聞信息並加以傳遞。

五是傳遞信息方式的現代化。信息傳遞的符號要通俗易懂,具有時代特征,語言與行文,都是現代人能夠愉快接受的。

六是審視角度的主流性。對待信息的判斷,要從主流觀念,主流道德的角度出發,與人為善,加強理性和建設性。任何偏狹,都對報紙的權威有極大的影響。

問:很多媒體都在強調自己的權威,怎麼區分這隻是口號還是真有權威,有什麼判斷標準?

龔曙光:傳統地依照媒體與生俱來的“出身”標準評判其權威與否的觀念無論是從客觀規律,還是時代變遷與大眾需求上來說,都到了需要重新審視和定義的時候了。在我看來,檢驗權威的惟一標準就是讀者。這是新權威媒體的核心。

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漸成熟,媒體早從壟斷性的獨立於經濟及市場之外的賣方市場轉向公眾和市場自由選擇的買方市場,過去的單向的、一成不變的、強行灌輸的傳播方式,早已經遭到讀者淘汰。越來越多的集體意誌被多元化的個體需求所代替,團體和集合的觀念開始瓦解及重新整合,個人意誌即大眾意誌開始覺醒,受眾由以前被動接受到現在有判斷、有選擇的自主流向。

現在的傳媒,不管是最廣泛的覆蓋規模、最有力的主流滲透,還是對重大事件的反應、影響,對重大輿論的引導、支配,還是發行量、廣告經營額等數據印證,歸根到底都是源於讀者。讀者自我判斷、自我選擇,價值規律自然作用的讀者流向其實就是媒體的影響力與權威性最直觀的體現。在讀者標準下,無論媒體“出身如何”,不管是黨報還是市場報,是綜合日報還是專業報紙,是百年大報還是新興報媒,隻要在讀者這一標準下占據當地的絕對優勢,就是當地的權威媒體。

問:新權威媒體強調發行量,強調讀者意識。晨報是怎樣體現的?強調讀者意識與強調理性、客觀和公正的態度有沒有衝突?

龔曙光:在這一點上,瀟湘晨報始終認為讀者是報社的核心;讀者是報紙最終的目標,其他的都隻是手段。瀟湘晨報堅持用自己的方式創造讀者、發展讀者、改變讀者。新聞、廣告、發行,都要服從和服務於這個時代最根本的特征,無論是創辦多市聯動的首屆讀者節,或是選擇周年慶實行“開門辦報”“讀者辦報”的新舉措,還是節假日的“市民生活報告”、高考的“完全手冊”,始終關注讀者的需求,激發讀者的觀念,表達讀者的心聲,解決讀者的問題。這樣的報紙已不再僅僅是一個閱讀品,更是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地區的資訊標誌和市場催化劑。

但是這也不意味著是簡單片麵地遷就讀者、服從讀者,而是從社會公器的角度、公允公正地判斷事物引導輿論。隻有越來越大的受眾覆蓋,才能使我們的報紙有能力有條件擔當起輿論指揮。同樣,隻有依靠理性、客觀、公正的態度和越來越多的智力資本的注入,報紙的公信力和影響力才能持久深入,讀者也才會越來越多。

問:在政府聲音與讀者意識之間,晨報是如何處理自己與這兩者之間的關係的?

龔曙光:新權威媒體強調大眾意誌、突出市場價值判斷,並不意味著否認政府權威。真正的權威媒體不是拒絕來自黨和政府的聲音,而是將自己區別於那種簡單的傳聲筒,通過對政策、社會問題進行充分理解和消化吸收,將其變得血肉豐滿、更容易接受,從而實現更有效傳播。

黨委政府的會議文件,與老百姓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過去的報紙,過於注重會議和文件的形式,我們則改變時政新聞的訴求重點,改變文風,找到與讀者的共振點,讀者不僅不反感,而且零售量有所增加。這說明,讀者是關心時政新聞的。加強時政和經濟新聞的報道,不僅是政治的需要,而且是市場的需要,同時,也是廣告商的需要。一些國內外的重要廣告客戶,希望他的廣告和主流信息配在一起。隻有做好、做透政經濟等新聞,適應傳媒市場發展的內在需求,才能成為傳遞權威信息的主流大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