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臨其境的太空冒險

電影時空

作者:趙萌

你是否也有一個太空夢,渴望到外太空去探險?2013年全球公映並大熱的好萊塢科幻影片《地心引力》憑借驚險刺激的場麵和逼真的特技效果給觀眾帶來了感官和心靈的雙重震撼,尤其是在影院觀看IMAX和3D版本,更是如夢似幻,壯觀無比。

浩瀚深邃的外太空,宇航員正在太空漫步,對所屬衛星進行例行檢查。初上太空的生物醫學專家瑞安·斯通博士在經驗豐富的宇航員麥特·科沃斯基的指揮和協助下,有條不紊地檢查著每一個部件。這是科沃斯基最後一次太空之旅,成熟老道的他用幽默風趣的聊天活躍著緊張的氛圍。在他們最後一次出艙太空漫步修理哈勃望遠鏡時,休斯敦的控製中心傳來不幸的消息,俄羅斯導彈擊毀了一顆廢棄的人造衛星,碎片引發了連鎖破壞性反應。不久,他們和地麵控製中心失去聯係。高速飛行的衛星碎片使同伴不幸身亡,而斯通博士和科沃斯基不得不彼此信賴,希望身上的推進器能夠帶他們到達國際空間站,但此時距離他們下一次受到衛星碎片的威脅隻有90分鍾。

當到達輕微受損的國際空間站時,他們發現無法通過那裏的飛船返回地球。科沃斯基建議乘聯盟TMA-14M飛船到達附近的中國的“天宮”號空間站,進而返回地球。由於缺乏氧氣和持續的動力,他們試圖抓住國際空間站,但斯通的腿不幸被飛船的電源線纏住了,科沃斯基犧牲了自己,毅然解開了他與斯通之間的拴繩,電源線受到彈力把斯通帶回到了國際空間站。飄走的科沃斯基用無線電對講機向斯通交代了一些重要指令,並鼓勵她要勇敢。科沃斯基消失在了無盡的太空中,孤身一人的斯通博士能否順利返回地球呢?

《地心引力》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科幻片,它充滿著張力和令人驚喜的橋段,導演阿方索·卡隆打造了一部最具現實感的太空電影,同時關注的是實在的人,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並且借助一次次的危機以及一次次的化解來延展故事,探索了生命的特殊價值。

影片中涉及的場景和科學元素盡可能地追求真實性,例如國際空間站的內部景象以及“聯盟”號飛船和“神舟”飛船等。這樣一部展現太空旅程與太空災難的影片,必然包含了不少科學知識。不過,《地心引力》畢竟是一個虛構的故事,雖然有科學的一麵,但是也有很多情節並不符合科學常識,而觀眾顯然也不會對如此用心的一部影片過於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