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輝煌的軍旅生涯(2 / 3)

這期間,與美國為鄰的墨西哥爆發了聲勢浩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嚴重衝擊了美國在墨西哥的利益。據統計,在前獨裁者迪亞斯統治時期(1877—1911),美國資本控製了墨西哥礦產的78%、鋼鐵企業的72%、石油產品的58%。1913年3月韋爾塔發動政變上台後,暗中與英國石油資本家相勾結,使美國的石油大亨們極為惱火。1914年4月,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以墨西哥當局扣留美國水兵為借口,出兵攻占墨西哥東海岸最大城市韋拉克魯斯。

在這次行動中,麥克阿瑟父親的老部下芬斯頓將軍指揮一個旅的兵力執行占領任務,麥克阿瑟本人則受命作為參謀部成員隨芬斯頓將軍於5月1日到韋拉克魯斯搜集情報。

麥克阿瑟發現,那裏缺少機械化交通工具,要是陸軍開過來,將完全依賴畜力運輸,當他聽說有幾台鐵路機車被藏在敵方防線後麵時,便準備深入敵後進行偵察。於是他徑直找到了芬斯頓將軍,把了解到的情況和自己準備帶領偵察小隊去偵察的計劃說了出來。

將軍沉思了一下,拍拍麥克阿瑟的肩頭,慈愛地說道:“孩子,你考慮的運輸問題是對的,應該想辦法解決。但你太年輕,而且是總參謀部的人,不適合去搞偵察,況且也不值得為一條並不確切的消息而冒生命危險。”

麥克阿瑟聽了很不服氣,剛想反駁。但將軍已示意他離去。他心裏明白,作為父親的老部下和得力幹將,芬斯頓將軍是在愛護他,不願他去無謂冒險。但他下了決心就絕不回頭的執拗和軍人無畏的品質使他不願放棄這個機會。他決定獨自一人去深入敵後偵察。在這種臨線時期,死是白死的,而且邊界地區墨西哥士兵巡邏防衛得很嚴。麥克阿瑟的頭一件困難就是沒有向導,有誰願冒這個險?好在他這段時間搞情報接觸了各色的人,通過種種途徑、再搭上自己的一筆積蓄,終於找到了兩個本地人作向導,但提出隻負責帶他進入墨西哥防線內,不負責他返回,一旦發生衝突,立即與麥克阿瑟分開,自己逃命。

麥克阿瑟考慮再三後還是起身了。經過喬裝打扮穿過防線,到了預定地點後,向導便與他分手了。他孤身一人,隨時都有被人發現並擊斃的危險。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他的四處偵察、打聽,終於在一個山洞裏發現了5台機車,其中有3台完好無損,另兩台經過修理也可對付著用。這樣陸軍運輸問題就基本上解決了。

正當他陶醉在自己所取得的成績中時,由於一個向導的告密,墨西哥士兵發現了他,隨即他的袖口上便被子彈打穿3個洞,幸好隻擦破了點皮兒,他迅速地逃離了山洞,鑽進了周圍茂密的樹林,並向防線邊境疾跑。幾個士兵在後麵緊追不舍。雖然幾英裏就到了邊防線,但這段距離對當時的麥克阿瑟來說真是艱辛而又漫長,子彈不時從身邊擦過,樹枝把衣服刮得一條條的,他不時趴下或躲在樹後還擊,兩個士兵被擊斃,對追擊的其他人起了些威懾作用,速度慢了下來,但麥克阿瑟也累得疲憊不堪了。好不容易到了邊防線,不幸中萬幸的是,恰好此時此處沒有邊防軍,他幾個箭步竄了過去,追兵隻好眼睜睜地看著他消失在防線外的樹林中。

當天晚上,麥克阿瑟邁著矯健的步伐走進了芬斯頓將軍的辦公室,把詳細的情報告訴了將軍。這次孤膽英雄的壯舉自然迅速地傳遍了整個旅。當他走入軍營時,大家都投之以敬佩的目光。麥克阿瑟自己也有些飄飄然了,到處和別人講述自己的經曆,竭力把自己描寫成一個偉大的英雄,大肆渲染其危險程度,以贏得大家的敬佩和讚揚。由於他在這次行動中確實表現出了一個美國軍人所必須具有的膽略和軍事技能,芬斯頓將軍非常讚賞,稱他不愧為阿瑟·麥克阿瑟的兒子,並將情況向陸軍參謀長倫納德·伍德彙報,將其大大稱讚了一番。伍德將軍本來就很器重麥克阿瑟,於是想借此事獎勵他,也想借他炫耀參謀部成員的優秀,來壯大參謀部的聲望,因此,伍德將軍建議授予麥克阿瑟一枚國會榮譽勳章——美國軍人的最高獎勵,但被陸軍部以麥克阿瑟擅自行動不宜獎勵為由而否決了。

麥克阿瑟聞知後,大為惱怒,他一氣之下竟然寫了一封信給陸軍部,向不同意授予他勳章的陸軍部要員們提出質疑,要求重新審議。這在軍界圈內的絕大多數人看來,麥克阿瑟這一舉動太輕率魯莽、粗俗無禮。毫無疑問,他提的要求再一次被否決,並在陸軍部的人中留下了壞印象。

1914年七八月間,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全麵爆發。大戰之初,美國宣布嚴守中立。但一年之後。隨著英國客輪“盧西塔尼亞”號被德國潛艇擊沉於愛爾蘭海域,導致1200人(其中100多人為美國人)死亡這一事件的發生,美國國內公眾輿論逐漸轉向支持協約國。

1915年12月7日,威爾遜總統在國會發表演說,宣布美國有必要“進行戰備”。由於總統態度的這一改變,陸軍部和海軍部開始製訂和推行擴軍計劃。

此時剛剛晉升為少校的麥克阿瑟,作為參謀長和陸軍部長的助手,積極參與了擴建陸軍的行動。同時,作為兼職工作,他還在1916年7月被任命為陸軍部的新聞檢察官,負責聯絡報界。他非常傾心於這項工作,把它看做是向新聞界解釋陸軍的動員政策、說服他們支持陸軍擴建計劃的極好機會。他走馬上任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記者們召集在一起,對他們說:“諸位先生們,對這項工作,或者說對你們的工作我一無所知。我已做好接受法庭製裁的準備,帶諸位觀看我們的一切,沒有任何阻攔。你們將會知道,為我國的最高利益應在報刊上發表什麼,不應發表什麼,我是一隻小羔羊,懇求諸位保護我。”

麥克阿瑟的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也獲得了普遍的讚譽。

1917年4月6日,美國參眾兩院通過了威爾遜總統的對德宣戰決議案。促使美國參戰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戰爭初期,美國之所以采取“坐山觀虎鬥”的中立政策,一方麵這可以使它在“中立”的名義下同交戰雙方(特別是協約國方麵)做買賣,大發戰爭財;另一方麵又可以在兩大軍事集團相互削弱之後,實現自己稱霸世界的野心。但到1916年底,特別是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後,戰爭形勢出現了對協約國方麵不利的局麵。一旦同盟軍取勝,美國對協約國的債主地位便會崩潰。同時,在遠東,日本的擴張野心日益暴露,假使德日聯合起來共同對付美國,美國稱霸世界的野心便會落空。此時,大戰接近尾聲,美國為了在戰後國際分贓中占有一席之地,覺得參戰的時候到了。1917年1月,德國宣布恢複無限製潛艇戰後,德國潛艇多次擊沉美國商船,成了美國參戰的直接原因。此時的歐洲戰場荒塚累累、屍橫遍野,協約國在焦急地等待美軍的到來。

這個時候,在美國國內,除正規軍外,各州的國民警衛隊也都動員起來,紛紛要求成為派往海外的第一支部隊。這給陸軍部長貝克出了一道難題,他對麥克阿瑟說:“但願我們能有一個師,兵源來自各個州,這樣,每個州都會因為在第一批送往海外的人員中有他們的男兒而感到驕傲。”麥克阿瑟建議貝克將26個州國民警衛隊各師的編餘部分合在一起,正式編成一個師,並說這個師來自全國各地,就像一條橫跨長空的彩虹一樣。貝克欣然接受了這個建議,並把這個新組建的師(第42師)取名為“彩虹師”。他還決定由參謀部的威廉·曼準將擔任該師師長,並讓麥克阿瑟任參謀長。麥克阿瑟驚恐地說他還不夠格,可貝克卻說:“你錯了,你現在就是一名上校,我馬上簽發你的委任狀。”這樣,麥克阿瑟便榮幸地被破格提拔為上校師參謀長。由於曼準將年事已高,不久就要退休,因此他對麥克阿瑟放任不管,言聽計從,任由他處理軍中事務,使麥克阿瑟成為該師的真正支配者。

1917年10月,擁有2.7萬人的彩虹師前往法國。到達前線不久,麥克阿瑟遇到了平生第一次重大挑戰:設在肖蒙的遠征軍司令部裏有些參謀對麥克阿瑟淩駕於彩虹師師長之上感到不滿,他們甚至掀起一次運動,要解散這個師,把官兵分配到別的師去。麥克阿瑟把這一企圖看成是對他個人的侮辱和排擠,因此予以猛烈回擊。他直接致電華盛頓申訴,鼓動組成該師的各州國會議員起來要求保持該師的完整。這一企圖終於被製止,但從此他也與總司令手下的參謀人員結了怨,把他們(其中就有喬治·馬歇爾)看做是他的死對頭。後來他公開揚言,肖蒙遠征軍總部的頭頭們敵視和妒忌他,不給他授勳晉級,不讓他獲得在戰場上所贏得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