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8年雅各布也被絡繹不絕蜂擁而去的移民們吸引,離開了待慣的地方,隨著眾教徒前往遙遠的堪薩斯。在1861年至1865年流血的內戰中,粉碎了奴隸主統治之後,堪薩斯的大門向從北部和東部來的移民敞開了。這次遷徙大約有300名教徒參加,他們自哈裏斯堡登車,攜帶的搬家物品足足裝了15節車皮。雅各布把農場和住宅賣了8500元,以支付路費和供在堪薩斯購置土地之用。根據堪薩斯早期曆史的記載,他們這支移民隊伍屬於組織完美、最精良的隊伍之一。
他們這批人在大霧山河正北的迪金森縣定居下來,差不多位於堪薩斯正中央,處於東堪薩斯費林特山通向平坦、幹旱、光禿的西堪薩斯大平原的路上。從賓夕法尼亞遷來的“兄弟”是當時相當大的宗教團體,有數百人之多。遷來之後不久,他們就在堪薩斯創建了自己的學校。雅各布買了一座占地160英畝的農場,造了一幢房子、一座穀倉和一架風車。由於辛勤的勞動,勤儉持家,雅各布在堪薩斯發了家。他能贈給每個子女一份包括一座占地160英畝的農場和2000元現金的結婚禮。
他們全家遷至堪薩斯時,他的兒子戴維剛好14歲。為了使農場獲得好收成,戴維不得不起早摸黑地勞動,可是他痛恨這種沒完沒了、年複一年的犁地、割草的農活。農場生活中使戴維唯一感興趣的是修理機器,據鄰居們講,他是個天生的技工。他可以毫不費勁地把用壞的機器修理好。在勞動中,戴維暗下決心要當一名正式的工程師以脫離農場。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對父親說他要上大學念書。雅各布開始時表示反對,他對兒子說:種田是上帝的活兒。他施加了很大的壓力要把兒子留在農場裏。
最後,他被戴維說服了。他答應出錢讓戴維到堪薩斯州蘭康普頓的一所不大的學校裏去讀書。該校是河上兄弟會辦的,在當時頗為驕傲地被稱為蘭恩大學,可惜現在已不複存在了。那兒既教授傳統學科,又進行職業培訓。戴維於1883年秋季進入蘭恩大學學習,時年20歲。在學校裏,他學習了力學、數學、希臘文、修辭學以及書法。他的基礎數學學得很好,希臘文成績優異(在以後的歲月裏他每天晚上讀的都是希臘文聖經),並開始學了點工程學。當時戴維的理想是當一名機械工程師。
1884年,即第2學年開始時,22歲的艾達·斯坦福也進了蘭恩大學。艾達的出身和戴維相似,也是河上兄弟會的會員。她家於1730年由萊茵蘭遷至美國,定居在賓夕法尼亞的邊區,此後又向南順著謝南多亞河穀遷到弗吉尼亞的悉尼山。1863年艾達就出生在悉尼山。她的父親名叫西蒙·P·斯坦福,是個農民;她的母親伊麗莎白·林克·斯坦福,在艾達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雖然艾達本人已記不起內戰時燒殺掠奪的情景,因為那時她還很小,但從小到大一直聽人講述戰爭故事,所以加深了她對戰爭的厭惡,增強了她宗教信仰中的和平主義。在她13歲時,她的父親去世了,她便和叔父畢利·林克一起生活了9年。艾達天資聰敏,信仰虔誠,把時間大都花在書本和背誦經文上。根據她家的傳統,她在悉尼山曾因背出1325行聖經而獲獎勵。她一生引以為榮的是,在她引用聖經時,從來就不需要去翻書,一切全都在她的腦子中。
當艾達21歲時,林克叔叔把她父親遺留下來的一小筆財產交付給她。她用其中的一部分錢,買了火車票去了堪薩斯,因為她的兩個哥哥已跟隨遷徙隊伍先去了堪薩斯。“媽媽去堪薩斯時,那裏還很粗野”,艾達的一個兒子後來回憶說,“那兒的人根本不管女人上不上大學的事。”故而艾達把遺產中剩下的大部分錢都用來支付蘭恩大學的學費。在堪薩斯,女大學生是很少見的。在保守的弗吉尼亞出生的女人,要在西方中部進入大學讀書,是需要有超人的勇敢精神和堅毅的性格,因為根據當地的風俗,婦女的地位還很低,她們應該留在家裏服侍好丈夫和孩子,至於外出工作和上學那則是男人們的事。婦女隻要當好賢妻良母就行了。所以艾達當時能上大學學習,那是具有非凡的膽識和毅力的。在大學裏艾達結識了戴維,並愛上了他。這對年輕人的熾熱感情,壓倒了她自己的抱負,他們於1885年9月23日,在蘭恩大學的教堂裏舉行了婚禮。“就母親這一方麵言”,她的一個兒子後來回憶說,“或許是不幸的。她沒有畢業就遇上了戴維,並馬上結了婚,開始挑起家庭的擔子。”
戴維和艾達真是天生的一對。戴維高高的個子,寬寬的肩膀,體魄強壯。他長著薄薄的堅毅的嘴唇,濃密烏黑的頭發,粗黑的眉毛,深陷敏銳的雙眼和又大又圓的下巴,兩腿修長,雙手粗大有力。然而盡管外表上這樣強壯有力,他卻言語不多,靦腆,不善交際。而艾達的性格和戴維不同。她性格開朗,容貌端莊秀麗。她有一頭金黃色的秀發,豐滿的嘴唇,總是笑容可掬,宛如堪薩斯的草原和陽光那樣開闊明亮,經常放聲大笑,性情溫和。音樂和宗教是她最大的精神寄托。婚後不久,她就用遺產中剩下的最後一筆錢,購置了一台烏木鋼琴。以後一直以此自娛。她喜歡彈鋼琴和唱讚美詩。她在笑後最引人注意的特征是兩眼閃閃發光,這種總是在眼神中的、自然大方和愉快活躍的閃光,彌補了戴維的沉靜和嚴肅。她的兒子們由於受到母親的影響,他們都繼承了她眼中的閃光和隨時展現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