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問道:"有何新聞又鉤住我建兄神魂迷若醉?"建威聽有人聲,歎了幾口氣,把報紙丟在半邊,回身向著懷祖道:"抵製抵製,文明文明,遇著刻深的鍛煉的批評,都成了匪人了。"懷祖詫異道:"兄言為何,非我所解。"建威道:"諫垣中有人特上封奏,請禁拒約,其措詞,一則曰宵小,再則曰暴動,三則曰釀交涉,意所盤旋,不過希冀一紙詔書,為二三商人得一解圍之妙用,朝廷不察,居然傳旨通行。雖叔季之時,具文多,實事少,然在不明事理的,以為政府不與外人爭,民間之奔走議論徒為多事,自此無形中便要生無數障礙,抵製前途,尚堪複問麼?"懷祖道:"前數日曾聞彼國行文,謂我集議不用美貨,禁止交易等事,有違約章,並有致失應得之權,本國政府不擔責任等語,已微露恫喝之意。大約今日之旨,半采風聞,一半不由外交上的作用。隻是這禦史也有耳目,也有心肝,不應更上此折。即使為人所動,貿然具奏,亦不應如此措詞,駭人聽聞。台官為風節所自出,尚然不為鳴鳳而為怪鴟,碌碌食肉之諸公,複何足道?建威兄!弟隻於此數日間,便同內子赴廣,不願再居海上了。"建威失驚道:"吾兄何便思歸?須知朝旨雖嚴,已經聯合之團體,必不致因而解散。言官懷私挾詐之妄談,尤不足代表輿論。我輩雖事事失敗,然竭口舌手足之力,猶冀有萬一之得,倘便舍之而去,三月來之勞勞,豈非曇花泡影麼?"懷祖道:"兄言誠然,弟所以欲行者,不盡由此。兄曾接圖南書否?"建威道:"有的,也不如意,兄難道想為圖南之助麼?"懷祖道:"舍兄於此,而往助圖南,非弟之所忍。為今日陳姊有書,弟卻不能不行。請兄一閱,便知其詳。"建威將書閱畢,笑道:"當是什麼要事,原來以司中要舉祝典。有船長在,兄可到可不到的。並且還有一說,公司是兄一島的事,抵製是我一國的事,二者相衡,孰輕孰重?公司已成之局,抵製正在艱危困阻的時節,二者相較,孰緩孰急?兄既為社會自獻此身,萬不可中道沮喪,遽謀引退嗬!"懷祖道:"有濟而去,與無濟而留,其失維均。請問建威兄,今日之事,猶能有濟否?"建威沉吟道:"難則難矣,或不至於絕望。"懷祖道:"弟試與兄逐層往複,兄不嫌其瑣瑣否?"建威道:"理愈辯則愈真,何嫌其瑣?兄試道來。"懷祖道:"第一,例與約之爭,兄所主持者,以為禁例不廢,約之或廢或改,皆無當於利害之數。而今則不界多數主廢約,商界多數主改良,信兄之說者不過二三私交。兄以為將來言約者勝,抑言例者勝?"建威道:"主爭約者,人數何啻萬千,主爭例者,人數不過二三,至寡如何能敵至多?不言而喻,是言約者勝。"懷祖道:"然則為例一層,兄固可以絕望。第二,不用美貨與疏通美貨之爭。兄始主疏通,後見定貨違於年額,亦反而主不用。然主不用者,運動及個人,主疏通者之運動,內而中政府,外而美政府,皆將無所不至,今固已端倪。兄以為將來運動個人者勝,抑運動內外政府者勝?"建威道:"政府雖有強權,不能遍及個人,以弟度之,上海之源雖不清,內地之流則自今已絕。將來運動個人者勝,運動政府者將不敗自敗。"懷祖袖出一稿道:"請兄試閱一通。"建威接過,看是蘇州商會上商務總辦的信稿。大意謂存貨過多,求請疏銷。商之拒約處,亦以為然。擬派人赴滬,查探疏通約辦法。不覺拍案道:"拒約處不從學界發起麼?上海現在茫無限製疏通,也可采用麼?咳!蘇州學界,原隻聽商會的牽製,可謂卑鄙,可謂無廉恥!"懷祖笑道:"請兄勿詈,弟為此已調查一番,拒約處不但未允,並且未聞此說,是商會妝點以期聳聽的。隻是蘇學界的名譽,於此信極有關係,想不久也應開會自行表明了。"建威道:"如此還好。"懷祖道:"但既有此書,上海之源不能清,內地之流亦必不能盡塞,久而久之,境守情遷,恐更無人理會了。"建威道:"用戶不用,則或行或店、或多定、或少販,皆將受累,兄無以為過憂。"懷祖道:"兄未聞爭例會長之言麼?香煙等牌,至簡而易認,洋布種類既多,牌號又各不同,用戶安能分別?以是思之,單抱不用主義,而無不定者以衛其前,竟非製勝上策。"建威道:"是嗬!我輩所持華用華貨的兩著,萬不可速行預備嗬。"懷祖道:"第三層便是這兩著了。爭約的風潮洶湧,及於全體,談實業者,絕不聞有人附和,即我輩所圖者,兄與弟既失之男界,內子與會長又失之女界,兄以為將來華用華貨,華定華貨,還是空談,還是真有實際呢?"建威默然,良久良久不能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