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旭也隨著出來,一路上林旭謂嗣同道:“老兄說康兄所謀,想是謀先除太後一事,老兄以為可行否?”譚嗣同道:“老兄何由得知?”林旭道:“是康兄親對弟說來的。”譚嗣同道:“除太後以行革命則可,除太後以圖變政則不可。”林旭道:“足下高見,但此事恐難以做來。”譚嗣同道:“革命之權在己,變政之權在人,若能實心做去,何必畏難?弟見足下少年英銳,故說腹心話。惟康兄言頗恍惚,前說是袁世凱運動他,後又說他運動袁世凱,弟十分思疑。惟昨天曾致函日本,欲與孫文合謀,若得袁軍行於內,孫黨應於外,似有可為。但當靜觀機會,休便對人說。”林旭道:“自聞高論,頓開茅塞,但康兄如此舉動,老兄觀之,能否有濟?”譚嗣同道:“此最難說。但康某非辦事之人,但機會似有可乘耳。”林旭點頭稱“是”。說罷,各自別去。自此林旭也拜服譚嗣同不已。
譚嗣同別了林旭,回到南海館,恰康有為自外回來,嗣同問他何往?康有為道:“適往訪袁公回來。”譚嗣同道:“袁公究有何說?”康有為道:“欲與他約個辦事之期耳。”譚嗣同道:“實在說,是足下運動袁公,抑袁公欲用足下?總要分清。若足下運動袁公的,此後實不可再提,免至弄巧反拙。果足下要行革命,就約同孫某多派員入京。足下等現為朝廷所用,未必惹人思疑,然後相機行事便是。”那時康有為因從前聽得譚嗣同之語,已滿肚思疑,此時真不知所答。譚嗣同知不是頭路,這時又複打算出京。到次日,康有為直進軍機處,見了林旭,勸他力對皇上說太後要廢清帝。林旭問是何意?康有為道:“前兒對足下說預備妥了,盡要這樣辦法,才得皇上力助,我們方易行事。”林旭此時因聽過譚嗣同言論之後,已讚成此意,便應與康有為代奏。
恰康有為去後,清帝適到軍機處,林旭便奏道:“臣本不敢奏,亦不得不奏。”清帝便問何事?林旭道:“皇上聖明,能力圖變法自強,臣等方誓死圖報,不想遂中太後之忌,要謀害皇上。臣既有知,昧死不得不說。”說罷,不知從何得這副急淚,竟流涕不止。清帝即為所動,深以為然,遂不懌退回宮裏,即發出一道手諭與林旭。那林旭一看,隻得八個字,道是“善保朕躬,毋傷慈意”。林旭看了,即飛奔往見康有為,把清帝手諭給康有為看,康有為不勝歡喜,即索來一看,便說道:“既有此諭,請暫存弟處,好對袁公說立即行事。”說罷,又把與袁世凱同謀的事,對林旭說知。
林旭此時方知日前譚嗣同說康有為現有所謀的事,就是與袁世凱同謀的事,將那手諭存康有為處。自此,康有為也逢人說得有清帝密詔,要除太後這等說。即往袁世凱處,自稱得有皇上密旨,因太後要殺清帝,速宜保護,事不宜遲,就請舉兵。袁世凱聽了,大為疑惑,隨道:“密旨現在何處?某願一看。”康有為道:“是發給弟與林旭的,斷不能給人看。如足下不信,可到軍機處查問。”袁世凱略點頭,含糊答道:“待弟預備,到時再行通報。”康有為去後,袁世凱暗忖並不曾聽說太後要害皇上,今既有密詔,豈不甚奇?但此事艱難,自己若從康有為辦去,做得來便除去太後,那榮祿是太後侄子,必然殺自己。若做不來,那太後更殺自己,實沒一點好處,是斷不能做的。即隱忍不言,日後總難清白。想了,往尋榮祿說知此事。正是:
欲借軍權行狡計,為存身命泄奸謀。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