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擬“綠化”ICT產業
行業資訊
作者:黃婧
摘 要:到2020年,歐盟對信息通訊技術(ICT)的投資將增加一倍,以滿足消費者對在線服務不斷增長的需求。但是,ICT產業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要消耗電力、排放二氧化碳,並在一定程度上破壞環境。為此,歐盟委員會正在考慮是否應當對ICT產業的碳排放進行規製。
關鍵詞:ICT產業;可持續發展;碳排放;歐盟、
隨著企業和消費者對信息獲取和在線係統的需求日益增長,信息通信技術(ICT)正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是,ICT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與歐盟已經規製的航空碳排放相比,ICT行業的碳排放更值得關注。
根據全球領先的ICT環保行業組織——全球電子可持續發展推進協會(Global e-Sustainability Initiative, GeSI)——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如果不采取任何行動的話,ICT行業的碳排放將從2002年的5.3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增長到2020年的14.3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不過,該報告還指出,ICT公司可以推動其他行業如交通運輸、工業和建築業的節能,至2020年可減少15%的碳排放。歐盟委員會也認同這一點,根據歐盟七年科研框架計劃“地平線2020”(Horizon 2020),ICT行業的研發投入將增長46%。
ICT公司也可自願采取措施,來降低公司的碳足跡和能源支出。
現在擺在政策製定者麵前的一個問題是,僅有自願行動是否足夠,是否要為ICT行業製定相關立法。
自願行動可能還不夠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注意到,ICT公司已經自願地采取一些降低碳足跡的措施,樹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形象。頂尖的ICT公司還自願承諾大幅度減少碳排放,例如英國BT公司承諾減排80%以上,沃達豐公司承諾減排50%,諾基亞西門子公司承諾減排49%。“但是,沒有人知道他們是怎樣計算能耗的”,一位匿名的業內專家如是評價。
歐盟委員會首先鼓勵ICT行業作出減少碳排放量的承諾。2009年,歐盟公開發布了一份動員ICT行業向低碳經濟轉型的建議書,號召ICT行業於2011年之前確立能效指標,以達到至2015年降低能耗20%以上的目標。歐盟會每年監督這方麵取得的進展。
歐盟現在麵臨的問題是,現有的這些措施是否足夠。“是把規製碳排放的任務留給行業本身,還是由歐盟委員會來進行規製?”歐盟委員會可持續發展ICT部門的負責人科萊特·馬洛尼提出這樣的問題。
2013年,歐盟執行委員會將啟動一個工作組來分析是否有必要規製整個ICT行業的環境績效。
這一舉動已經給ICT領域的大公司敲響了警鍾。盡管ICT公司普遍支持歐盟的監管框架和減排目標,但他們擔心,“如果為了實現目標提出很詳盡的措施要求”,可能會損害歐盟相對於亞洲或美國的競爭力。
政策製定者清楚這樣做麵臨的挑戰,但還是認為建立一定程度的監管框架是必要的。“這種監管可能會比較寬鬆,也可能不那麼寬鬆,目前正在討論的是如何在這之間進行平衡”,歐盟能源司總幹事菲利普·羅威說。
認證和審計計劃
事實上,對ICT行業的碳足跡監測工作已經開展了一段時間。歐盟委員會采取的第一個舉措是啟動歐盟認證體係——生態管理和審計計劃(EMAS)。這一計劃從2001年開始實施,已經經過兩次審議了。該計劃屬於自願性質,但很多公司經歐盟審計機構認證已登記並獲得綠色證書。
EMAS是一種管理工具,用來評估、報告和改善公司或其他組織的環境績效。EMAS同時也是ICT行業最常用的“綠色審計”工具之一。自2004年以來,使用EMAS的機構數量翻了一倍多,從3 901個增加到2012年的8 174個。進行綠色審計的機構也有小幅增長,從2004年的3 055個增加到2012年的4 58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