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與雕刻
紫檀物語
如果實木有話語權的話,實木家具就是他們抒寫的史詩。因為中國古代家具史是一部“木頭構創的絢麗詩篇”,曆史悠久,自成體係,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
在中國家具發展史上,真正大規模使用紫檀木作家具的是在清代。清式家具推崇色澤深、質地密、紋理細的珍貴硬木,紫檀當然成為首選。
清時期家具有很多前代們沒有的品種和樣式,造型更是變化無窮。
注重裝飾是清式家具最顯著的特征。清代工匠們幾乎使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裝飾材料,嚐試一切可以采用的裝飾手法,在家具與各種工藝品相結合上更是殫精竭慮。紫檀木的特質讓清式家具中的雕飾與鑲嵌可以表現的淋漓盡致,檀木家具上的雕飾與鑲嵌刀工細致入微,手法上又借鑒了牙雕、竹雕、漆雕等技巧,磨工亦百般考究,將雕件打磨及線楞分明,光潤似玉。鑲嵌是將不同材料按設計好圖案嵌入器物表麵,家具上嵌木、嵌竹、嵌石、嵌瓷、嵌螺鈿、嵌琺琅等等,花樣翻新,千變萬化。
一件好的紫檀家具,首先要經得起鑒賞者在幾米開外去推敲它的外形美。就像欣賞一件雕塑作品,或婀娜或魁梧、或勻稱或雄奇,你一定能從其外形發現它的美,從而引起你的共鳴。家具也如是!家具藝術如雕塑一樣首先是造型藝術的創造。泰鬥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藝術鑒賞的研究中,提出“十六品”“八病”的觀點,全部都是針對家具外觀造型藝術而言的:品如簡練、淳樸、厚拙、凝重、雄偉、圓渾、沉穆、穠華、文綺、妍秀、勁挺、柔婉、空靈、玲瓏、典雅、清新;病如繁瑣、贅複、臃腫、滯鬱、纖巧、悖謬、失位、俚俗。無一不是對其外在整體形象的品讀,可見造型藝術對一件家具的優劣影響之大。因此,欣賞家具首先看外觀造型,無論桌椅床榻櫃櫥,造型的美感是第一位的。當然,每個人所偏好的感覺是不同的,有人喜歡妍秀柔婉,有人喜歡厚拙凝重,這完全憑個人的喜好做出選擇。但無論那種方式,都是造型美感的表達,是造型的藝術語言,你要讀懂它,也才真正欣賞到它的美。
紫檀家具的造型藝術,以明式家具和清早期宮廷家具為上品,是家具藝術代表的最高境界。
我國傳統家具,就其造型而言,主要吸取了建築大木梁和壺門床及須彌座的組合形態。這種造型,把建築藝術的連接有序、穿插有度,以及壺門床、須彌座的穩定牢固、平衡和諧、美觀通透的東方美學神韻發揮到極至,無一不體現出方正凝重的三維造型。事實上,一件精美的家具無論它是精雕細琢,還是樸素無華,就其造型而言,已經是一件完美的雕塑傑作了。明式家具的簡練質樸和清早期宮廷家具的莊重繁華,是當今紅木家具依然追求的經典之作。
紫檀家具觀賞性的另一個方麵在於雕刻藝術的成就。明式家具中,紫檀器很少見。一是其使用比黃花梨晚,真正大規模開始使用紫檀製作家具是在康熙朝中後期。二是康乾盛世,滿族當朝者為炫耀國力彰顯繁榮,一應器具都喜歡富麗堂皇繁花似錦的重工,無論瓷器玉器金銀器,都是這種風格。而紫檀以其無與倫比的可塑性,正好滿足了帝王對於家具設計的製作要求。紫檀木那種不喧不噪、色澤深沉、穩重靜穆的特性恰恰迎合了清代帝王的心理需求。因此,清早期宮廷家具,選擇紫檀作為專用材料。其製作極盡奢華無處不雕,且雕刻極精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造辦處紫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