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功虧一簣(2 / 3)

4月21日多爾袞把大軍停屯在山海關外60裏處,不急於和吳三桂合兵,而等待事態的發展。就在同一天,大順軍到山海關下。李自成得知吳三桂尚未和清軍合兵,心中稍稍寬慰了一點,於是決定速戰速決,一舉奪取山海關後,派雄兵駐守以抗拒清兵於關外。

一場決定命運的山海關大戰終於拉開了序幕。

一向用兵如神的李自成把主力部隊列陣山海關前,同時派唐通率兵2萬騎,從山海關西的一片石的北出口,繞道從東夾擊關外的西羅城,以斷吳三桂退路,形成東、北、西三麵合攻山海關之勢。吳三桂不敵,立即敗回城中。李自成立即又派數千騎兵飛馳到西羅城之北,正準備乘勝登城,被吳軍發現,吳軍趕緊調動大炮轟擊農民軍。大順軍竟一時未把西羅城攻下,兩軍於是相持起來。

4月22日,大順軍再一次向山海關的吳軍發起了猛烈的攻勢,從東、西、北三麵圍攻吳軍,一時間,連營齊上,殺聲騰騰,人喧馬嘶,戰鼓聲響徹雲霄。多爾袞再次接到吳三桂的求救信,於是率軍移至歡喜嶺駐紮(歡喜嶺距關2裏),看到山海關城裏吳軍大炮向東邊清軍方向攻擊,不由得懷疑起來。便命令部下把清軍的旗幟高舉懸掛起來,仍舊不肯率兵輕易出擊。

眼看,吳三桂就支持不住了。一望到清軍的旗幟,他就率了幾騎人馬,拚死突圍,風馳電掣般躲進清軍營中。他一見到多爾袞,眼淚就像斷了線的珍珠一樣,嘩嘩地往下流,繼而納頭就拜。多爾袞反而卻不滿地問:“既然一而再、再而三地邀我軍進來救援,為何又不停往我軍陣地轟擊呢?”

“哪裏敢轟擊貴軍呢?隻是因為李自成大軍已從南、西、北三向包圍了我們, 堅不可摧, 並以萬騎斷我車路,所以我才發炮轟擊的啊!”吳三桂急得頓足捶胸,再三辯白。

多爾袞終於點了點頭:“既然如此,就算了吧!可是如果沒有誓盟,我怎能輕易地相信你的諾言和誠意呢?並且闖軍人多勢眾,在裝束上與你的軍隊幾乎就沒有什麼差別,很難分辨出來,為了避免誤傷,為了表示了你真心投靠我清朝,這樣吧,你及貴軍任何將士均須按我軍模樣剃頭束發,你看怎麼樣?”吳三桂聽了,心想,多爾袞這老奸巨滑的家夥,要以剃頭束發把我逼上絕境,讓我無法反悔。唉,沒辦法,我跟大順仇恨不共戴天,為了替父報仇,死不足惜,何顧剃頭呢?於是咬咬牙說:“我實在是兵力太少,倒不是怕了那闖賊,才向貴軍借兵的。既然如此,剃發就剃發吧!”

於是,吳三桂與多爾袞與按照滿清的規矩,殺白馬以祭天,斬黑牛以祭地,歃血為盟。吳三桂又閉著眼睛剃了頭發。

在他們忙乎的同時,守關的吳軍在大順軍的猛烈攻勢下,已經發生了動搖。北翼城方麵的守軍,已向大順軍投誠。

清軍終於迅速采取行動了。多爾袞以吳三桂為前鋒,命英王阿濟格率領萬騎為左翼,進入北水關;命豫王多鐸率領萬騎為右翼,進入南水關;多爾袞自己則自領重兵壓陣。

吳三桂重新入關城後,大呼小叫地命令守城將士趕緊照自己的模樣剃頭束發,來不及剃的,則用白束斜束領背,以示區別。

李自成遙望關城之上吳軍怪模怪樣的打扮,心中不由一沉。果然,急報傳來,說清軍已隨吳三桂占領了山海關。李自成速命撤還已突進關外的軍隊,重新在關前列陣,從北山直到海濱,擺開一字長蛇陣,整軍待戰。吳三桂率軍打頭陣,起義軍很快從兩翼圍吳三桂軍數圍,李自成急於求成,將機動兵力也投入戰鬥。

誰知兩軍激戰至中午時分,山海關忽然狂風大作,塵沙遮日,咫尺間幾乎什麼也看不清。眼看吳三桂軍就要給攻破,清軍乘風沙之勢派出萬餘騎兵繞出主戰場,偷襲大順軍側翼。一時間,隻聞萬馬奔騰之聲,大順軍還來不及作出反應,清軍已經箭如雨下。大將劉宗敏雖然勇冠三軍,可一時為風沙所蔽,躲避不及,被流矢擊中,中箭落馬。另外不少驍將,也負了重傷。這時由於清軍的加入,雙方的軍事力量發生了逆轉,大順軍隻有6萬,清吳聯軍卻號稱12萬。李自成終於節節敗退。

李自成在山海關一片石之戰失敗後,率大順軍退守永平。清軍撥一萬馬步兵給吳三桂,吳三桂便有恃無恐尾隨在大順軍之後。4月23日,雙方再戰於永平的紅花店,大順軍又不支而敗。在範家店,李自成惱羞成怒,一聲令下,斬了吳三桂的父親吳襄,收集敗兵,撤回北京。

李自成還沒有回來,大順軍戰敗的消息已經像插了翅膀似地傳遍了京城。京城中謠言紛起,有的說吳三桂是奉了明太子手令,要攻進北京重繼明朝大統的,甚至還有人暗地散發一篇檄文,聲稱要“共輔太子”。一時京城人心開始動搖不定。一些明降官偷偷潛逃出城;已經投降的明軍將士也軍心不穩起來,無數兵卒帶著金銀財物四散逃亡。

4月26日,李自成終於敗回京城。

這一天,大順政權的一班文臣武將聚在宮中,麵麵相覷。李岩先暗啞地開口說道:“目前軍情已是萬分緊急了,恐怕京城已經難保。請陛下及早準備一切,萬一大勢有變,就遷都西安,退守關中,或者今後還可以卷土重來。”

牛金星看了眼李岩,也對李自成說:“不管怎樣,如今正式的登基大典尚未舉行,我意陛下應盡早登基,以安定民心。”

李自成麵色鐵青,說:“現在別說民心,連軍心都不可靠了。也罷,我自關中來,仍回關中去,先做個西北天子!昔日潼關一戰,隻剩下18騎,我李自成不是東山再起了,這一回不信會一敗塗地!好,就依你們二位,趕緊準備登基大典,然後撤出北京。”登基大典是牛金星苦心籌備了一個月之久的,文武百官也早就把一應禮儀學習熟了。隻是,在這種沉重的氣氛下籌備登基,大家都沒有了演習時候那種誌得意滿的心氣兒。

4月29日,李自成於武英殿即皇帝位,心神不定地受了百官的朝賀。他頭戴通天九旒冕,身穿滾龍織金袍,腰上紮了玉帶,腳下穿著黑靴,儼然一副封建帝王的模樣。但是他心中卻極不自在,又不習慣於這身裝束,隻是勉強受著牛金星的擺布。

典禮雖說倉促,各項儀式卻也一應俱全。追尊了李自成的祖上七代為帝後,冊立了結發之妻高桂英為皇後,並且頒發了大赦令。

這天晚上,李自成又發了一道諭旨,勸令百姓出城。事實上,京城早已大亂了。明降軍和大順士卒全無軍紀,肆行搶掠,滿城哭聲相聞。李自成及諸將忙著準備撤軍,已經沒有心思也沒有精力來彈壓了。吳三桂的人馬則已迫近京城,攻城的炮聲日夜不絕。

4月30日,李自成率大軍押了幾十車金銀財寶,啟程西行出京,令穀大成和明降將左光先率萬人斷後。臨行時命人放火,燒毀了皇宮。為了延緩吳軍的追擊速度,大順軍一路上丟棄了許多輜重。從盧溝橋到固安一帶,路旁扔了無數衣服財物,讓吳軍爭相搶奪。從1644年3月19日進京,到4月30日撤出,李自成隻在京城有過短短的40天帝王曆史。十餘年橫掃中國而擁有天下,使得李自成及諸將士驕傲了,輕敵了。以至於勝利的紅燭尚未燃盡,金鑾殿的寶座還沒有坐熱,失敗就無情地來叩打大順政權的大門了!

五月初一,大順軍經過涿州,城內原來明朝的一批官紳竟緊閉城門,大軍隻好向南進發。五月初三,大軍剛到定州,吳三桂軍一路追殺而來,大順軍的殿後部隊奮力阻擊,結果穀大成戰死,左光先則失足落馬,大順軍一敗塗地。五月初五,李自成率軍到真定,所部士卒家屬老幼參半,都已疲憊不堪。李自成親自殿後迎敵。雖然暫時擊退了吳三桂軍隊,自己卻也帶了箭傷。於是不敢稍留,立刻揮師過固關,退入山西,李自成命令李過率後營兵馬嚴守關口。固關易守難攻,吳三桂的追兵到了關下,便不再追攻,原路返回北京。大順軍退入山西後,暫時穩定下來。7月李自成在平陽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商議今後的對策。這時候,由於大順政權的敗亡,河南各地明朝殘餘勢力又起,紛紛殘殺大順政權的地方官取而代之。李岩因而在會上提出,由他率2萬精兵,前往河南平息叛亂,收複失地。李自成正在沉吟,牛金星卻暗中連連向他使眼色。他便含糊地說,此事容後再議。

會後,牛金星鑽到李自成的營帳中,故作神密地對李自成說:“我看李岩這個人不可靠!”

“何以見得?”李自成十分驚訝。

牛金星進讒言說:“李岩是個有雄才大誌的人,早就不肯久居人下了。在北京的時候,他看主上在上諭中寫了錯誤字,就背地裏笑話過主上不通文字。平日主上與劉將軍等不拘禮儀,坐則相壓,行則相攙,他也看不慣!”

李自成聽了,不動聲色地笑笑說:“這也不算什麼!你們文人還不都是一樣的脾氣?”

牛金星急急地說:“主上切不可掉以輕心。河南乃是李岩的故鄉,百姓們一直都把‘李公子’和‘李闖王’二李並稱,如果把2萬精兵交給李岩,他羽翼豐滿時就不可扼製了!”

牛金星見李自成依然猶疑不定,又陰險地加重了語氣,說:“李岩還說過:‘十八子坐天下的預言也許落在我身上!’主上別忘了,他也姓李啊! 他要是領兵反叛可不得了!”

李自成眉毛一挑,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叛逆行為。這幾天一路敗逃,他的心情糟透了,一聽說連李岩也有了異心,一時怒火攻心,憤憤地說:“他要反,還沒那麼容易!這事就交給你去辦吧!”

牛金星得了這句話,幾乎掩不住喜色,趕緊退了出來。原來,這牛金星一直忌憚李岩的才智威望在自己之上。別人看不清楚,那李岩是何等的眼光,豈能不知道?因而他幹脆惡人先告狀,除去這個眼中釘。次日,牛金星擺下酒宴,請來了李岩和弟弟李牟。他故作親熱地對李岩說:“我聽說主上已有意讓你率兵前往河南了,所以先設宴算是與你弟兄餞行。”李岩、李牟兄弟不疑其中有詐,坦然地把盞共飲起來。酒過三巡,牛金星突然發難,擲杯於地。事先埋伏於帳後的一群士卒手執大刀搶到席上,不容分說,就將李岩、李牟二人砍倒在地,當即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