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軍進京後,最初,雷厲風行地向明朝貪官汙吏追繳贓物,還是頗為贏得民心的。然而,不久,不少並沒有什麼劣跡的降官,也被拉去受刑。劉宗敏作為大順軍的武將之首,此時,忘卻了事情有輕重緩急之分,忘卻了潛伏在大順政權之外的軍事危機。他一麵沉湎於追贓助響,以欣賞受刑諸官痛苦呻吟聲,一麵沉湎於個人享受,仿佛大順軍占領了北京,整個天下就太平了似的。隨著刑訊範圍的不斷擴大,京城內謠言紛紛四起,大順軍的聲譽受到了嚴重的損害。一天,李自成語重心長地規勸劉宗敏:“目前外邊謠言四起,我看追贓用刑要注意掌握分寸。你總得好好幫助我做個好皇帝才對啊!” 此時劉宗敏卻把李自成的勸說當作耳邊風,顯示出毫不在意的神態,然後笑著說:“皇帝的大權歸你,這拷掠之事就歸我啦!一輩子來,我最恨的是明朝的狗官,恨不得把他們一個個全部殺光!”
李自成一直覺得劉宗敏跟隨自己東征西戰多年,忠心耿耿,戰功卓著。既然他喜歡痛快地殺殺明朝貪官汙吏,就隨他去吧!
頗有眼光的宋獻策和李岩卻著急了,他們倆先私下交換了各自的意見。四月初九日,於是一塊來找李自成說:“目前天下未定,各地的明軍將領不少人還在觀望和猶豫,更有不少人的親朋好友在京都。劉宗敏將軍大肆拷掠明朝降官,一旦傳出京都,會使那些本來持觀望態度的明軍將領寒心,會使他們不願意再向我們投降而更加義無反顧地反抗我們,這樣的話,豈不是給我們四麵樹敵嗎?請陛下三思!”
宋獻策加重了語氣接著說:“我們剛剛開創帝業,殺戮太重很不吉利,況且目前已有不少人受刑不過而亡。我昨天觀天象時,隻見日色無光,陰雲聚集,一片慘烈,此乃不祥之兆。陛下,得趕快下令停止用刑啊!”
直到現在,李自成才真正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顧不上時近黃昏,立即起駕去劉宗敏的官署,剛到官署門前,就聽到一聲聲慘叫聲從內院傳來。走進官署,裏麵三個院子,至少關押著300餘人,不少人正受著夾棍的刑罰。他眉頭一皺,大步跨進劉宗敏的議事廳,隻見廳內綢綾布匹及衣裳等物堆得觸及了房梁。便問道:“已經追繳了多少贓銀了?”
劉宗敏高興地說:“嘿!光是我一個人就追出贓銀達一千萬兩了!這些狗官,不打不會說實話,指不定他們還隱瞞了多少呢?”
李自成一聽,搖了搖頭,然後正色說:“不管各人繳了多少,必須立即停止用刑!這些人夾了這麼多天了,也該放了!宋軍師昨天觀天象,說‘天象已經示警了’ !”
一聽這話,一看李自成如此正經,劉宗敏隻好下令:“來人啊!將狗官們身上的刑具全部卸下來,把他們送回家。”
同時,牛金星作為大順政權天佑閣大學士,動不動就以開國元勳自居,成天不是忙於籌備登基大典,就是準備重開科舉,招攬門生。耳朵裏整天就是飄進的阿諛奉承,身邊圍著轉的都是一些明朝的封建文人。一出門,便是八抬大轎,前呼後擁,真是個太平宰相,悠哉遊哉的。
頗有遠見的李岩,此時已不太受李自成的重用,他隻得潔身自愛,約束部下不去惹事生非罷了。進駐京師的40萬大順軍,見劉宗敏等眾位將領一個個占宮室,娶妻妾,隻顧享受榮華富貴,便漸漸地無視軍紀軍規和禁令,開始掠奪民財和強搶人家妻子了。一時間,劉宗敏每天隻忙於下令處決那些違反軍紀,騷擾百姓的義軍敗類。到了後來,當李自成重申禁令時,竟有人說:“你做了皇帝,我們還不得點金銀財寶、美女佳人嗎?我們造反圖個啥呀?不就是為了能活得舒服些嗎?” 於是各將領都無法彈壓和約束手下擄掠百姓的行為了。大順軍將士一方麵大肆地搶劫百姓,惹得百姓怨聲載道,人心惶惶,不少人甚至開始懷念明朝了;另一方麵,則貪圖安逸,思鄉厭戰。成天隻是飲酒作樂,根本無心操練。
這樣的軍隊,戰鬥力從何而來呢?
當初,吳三桂奉旨入京救援,當他率軍星夜兼程趕到山海關時,大順軍就已在北京城下,並把北京城圍得水泄不通。就在他猶豫不決之際,3月19日大順軍一舉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自殺身亡。於是,吳三桂分兵鎮守山海關,一麵防止關外的清軍,一麵觀察大順軍的舉動,伺機而定去向。這時,滿清王朝也極力招降他。李自成率軍進京後,得知吳三桂的愛姬陳圓圓和父親吳襄均在城內。立即令部將把吳襄請來,隆重地接待了他,然後,請求他給吳三桂寫信,勸吳三桂認清明朝已經滅亡的事實,大順政權正如日中天,及早投降大順政權,是最好的出路。大順政權將給他們父子封侯, 為了民族利益,共同抗擊清軍。
吳三桂看完信後,一想,父親寫的很有道理。自己隻有3000人馬,要打既不可能打得過大順軍,也不可能打得過清軍。山海關曆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遲早都得投降,投降清軍,有失體統,將會得到後人恥笑,那麼最好也就隻有向大順政權投降,更何況自己的愛姬和父親目前均在大順軍手裏。又見李自成給他送來了4萬兩餉銀,喜不勝收,當即決定接受銀兩,投降大順。
李岩清醒地認識到,山海關的戰略地位和吳三桂目前的重要性。如果吳三桂歸了李自成,那麼大順政權在山海關就多了一道十分重要的屏障,使清朝兵馬不敢輕易攻進關內;但如果他投降了滿清,雙方聯兵南下,就馬上危及剛剛立足於北京的大順政權。於是,進京後,他立即給李自成上疏:“陛下, 應盡快遣使招撫吳三桂,並且盡可能地善待吳襄及其家屬,並允諾封他們父子為侯,隻有這樣,才可能平息幹戈之亂。”李自成心想:自己橫掃中原都易如反掌,擊殺並招降了難以計數的明將,難道怕一個小小的明軍將領吳三桂嗎?李岩,現在怎麼回事,北京都給攻下來了,而對吳三桂這麼推崇呢?真有點大驚小怪,小題大作了吧!於是說:“知道了。”隨後,把明朝降將唐通叫來,令他速去山海關,招降吳三桂。
對於吳三桂的問題,李自成既沒有高度重視,同時,劉宗敏卻把事情弄得更加一團糟。原來劉宗敏聽部下說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長得真是天資國色、傾城傾國般美麗,於是就想得到她。便派部下把吳三桂的老父親抓來,不僅逼他交納贓銀,而且逼問陳圓圓的下落。吳襄經不起刑罰,於是一麵令家人送來了5000兩銀子,一麵告訴劉宗敏說陳圓圓早就給送到山海關外寧遠去了。現在這個年代,兵荒馬亂的,說不定就已不在人世間了。劉宗敏根本就不相信,一麵給吳襄加刑,一麵仔細地搜索,竟真把陳圓圓給搜了出來。劉宗敏喜出望外,把陳圓圓搶入內室,據為己有,真是好不得意。
吳三桂本已決定歸順李自成,於是把一切事務交給唐通,自己帶了一些人馬返回北京而接受李自成的任命。當他走到灤州時,遇上了他的家人,得知老父親受了重刑,同時愛妾竟然給劉宗敏擄去,頓時怒不可遏,立即重返山海關,沒等唐通明白怎麼回事就把他趕出了山海關,餘怒未消,越想越覺得窩火,什麼生死成敗啦,什麼民族利益啦!一切在他眼裏都是瞎扯,最緊要的就是拚死也要為崇禎帝和老父親報仇。自己的兵力顯然無法跟李自成相抗衡,就打著“為崇禎帝報仇”的旗號,並向滿清投降求援。
4月11日,京城裏一時謠言四起,人心惶惶,什麼吳三桂投降滿清啦,什麼清軍南下啦等,連李自成都給弄得稀裏糊塗,驚疑不定。吳三桂不是已經向我投降了嗎?不是已經在來京師的路上嗎?他怎麼又會出爾反爾投降滿清呢? 經查實, 原來問題出在劉宗敏身上,一時間,李自成惱羞成怒,要立即把劉宗敏處死,因大順眾將苦苦相求,免劉宗敏死罪而狠狠地訓了他一頓。又令人立即把吳襄給放了,並設宴勸慰了他一番。
吳三桂既然已向滿清投降了,滿清必定南下,這場戰爭已不可避免地到來了。當然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但又由誰去領兵掛帥呢?於是他便去劉宗敏、李過等府第探訪。他們目前一個個變得懶洋洋,氣喘籲籲的,身體也因享受安逸而已發福。李自成這時深深地歎了一口氣,還是自己親自掛帥親征吧!
4月13日,李自成親自掛帥,率劉宗敏、李過等6萬大順將士並帶著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從正陽門啟程向東直奔山海關而去。令牛金星和李岩留守北京。剛出北京時,見李自成神色相當凝重,劉宗敏不由得小聲對李過說:
“一個小小的吳三桂,有啥大不了的!哼!要取山海關,還不是舉手之勞之事嗎?”輕敵之意溢於言表。
大順軍飛速進軍:
4月14日,到通州。
4月15日,到密雲。
4月16日,抵密雲。
4月19日,直指山海關。
聞訊後,吳三桂極為驚恐。他一連8次派了使者向清軍乞求援兵。
就在上個月吳三桂奉旨回援京師撤離長期鎮守的戰略要地寧遠(今遼寧興城)時, 清軍趁機攻占了寧遠。4月7日,清朝攝政王多爾袞也親領大軍從沈陽啟程,陳兵關外,以窺視局勢的發展。4月15日,多爾袞收到吳三桂第一封求救信。4月20日清軍到達連山,吳三桂的求救信又接二連三地送到了多爾袞手中,清軍於是星夜兼程,從寧遠直奔山海關。然而,就在這時,多爾袞沒敢下最後決心。因為他從來就不敢輕視大順軍的戰鬥力。曾經是農民軍的老對手,後又投降於清朝的洪承疇對多爾袞說:“昔日明軍的確無能,但李自成的軍隊遠遠勝過明軍,我深知其厲害,我們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就在進軍山海關的路上,多爾袞還一邊和其兄弟豫王多鐸、英王阿濟格討論說:“李自成乃大智大勇之人,常人無法望其項背,我們千萬不能輕敵,更不可以輕舉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