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龍行北京(2 / 3)

袁妃聞言,大吃一驚,立即起身向外跑。崇禎仗劍向她追了過去,大聲喊道:“別跑! 你也得死!”一劍刺去,正中袁妃肩頭,鮮血似噴泉般地噴了出來,然而她仍舊不肯停下,直往外衝。崇禎仗勢又是一劍刺去,從袁妃後背直貫胸膛,袁妃終於倒在門檻上,兩隻眼睛絕望地睜得圓圓的。

周皇後見此,掩麵回到坤寧宮,將一丈白綾往大梁上一扔,係上一個結,然後套住自己的脖子,用腳往後把凳子一踢,掙紮了一會後,氣絕身亡。崇禎帝隨後來到坤寧宮,眼見周皇後確實已經死去,大聲叫道:“死得好! 死得好啊!”接著他又手提血淋淋的寶劍闖進了壽寧宮中。15歲的長公主披著衣服,驚恐萬狀地看著父皇,“父皇,出了什麼事?” 狀若瘋狂的崇禎帝瞪著她,歎息道:“你為什麼要生在我家啊?”說完,提劍就向長公主砍去,長公主嚇得直往後退。崇禎帝咬緊牙,把眼睛一閉,揮劍直向女兒頭上劈去,長公主本能地用右手一擋,腦袋給躲過了,然而右臂卻被利劍無情地砍了下來, 長公主哼了一聲,倒在地上。年幼的小公主聽到喊聲,迷迷糊糊地跑了出來,一看此情景,給嚇呆了。崇禎趕上一步,當頭一劍,小公主當場氣絕而亡。崇禎帝渾身濺滿了血,他顧不上換一身衣服,也不顧長公主、小公主的死活,帶了幾十名太監火速衝出皇宮,向煤山跑去。一到煤山,回頭一看,幾十名太監都已星散,隻有掌印太監王承恩一人在身旁。又見隨風飄來一股股硝煙,城內殺聲陣陣,火光衝天,顯然皇城失守。他令太監王承恩敲鍾召集眾官員,卻沒有人來。夜色已經散盡了,於是在衣袖上寫下了詔書曰:“因失江山,無麵目見祖宗, 不敢終於正寢; 望百官俱赴東宮行在。”寫完,他披頭散發閉了閉眼睛,流完了最後一滴眼淚。命令王承恩把一尺絲巾搭在山亭梁上,自己緩步走到絲巾前, 再回頭看了看皇宮內外烽火連天,歎息道:“唉!苦了我的百姓啊!”說完,把脖子往絲巾套裏一伸,雙腳一蹬,氣絕身亡。太監王承恩亦吊死在他旁邊。

3月19日黎明,幾乎就在崇禎皇帝朱由檢上吊身亡的同一時刻,京都的德勝門、朝陽門、阜成門、宣武門、正陽門同時向大順軍敞開。大順軍將領劉宗敏、李過先行率軍迎著晨風入城,並在大街小巷貼滿了安民告示曰:“大帥臨城,秋毫無犯。敢有擅掠民財者,淩遲處死。”在動蕩的北京城中,無論是皇親國戚,還是平民百姓,在經曆了一個不眠之夜後,一見滿街布告,爭先恐後地看著、讀著。旋即他們則照常起居生活。

中午,李自成頭戴氈笠,身穿月白色衣衫騎著烏駁馬,意氣風發地準備進京。丞相牛金星,尚書宋獻策、喻上猷,侍郎黎誌升、張嶙然等一班文武緊隨其後,並有數萬大順軍將士聲勢浩蕩喧喧嚷嚷地在後護衛。

大軍直抵西直門前,宋獻策向李自成提出建議,先安定民心再入城。李自成沉吟了一聲,隨即從箭袋裏取出三支箭,拔出箭鏃,轉過身來,向軍中“嗖、嗖、嗖”連發三箭,大軍頓時安靜下來。李自成大聲說:“馬上就要進入京都了, 各位將士務須謹記三條軍紀,第一,不準傷害百姓!第二,不準奸淫婦女!第三,不準焚燒房屋!有違令者,立斬不赦!”大軍一片肅然。

正要從西南門進城,李自成忽然瞧見一股濃黑的煙霧從城門裏撲麵而來,原來是從一處正在焚燒的房屋上飄拂過來的。李自成不禁皺了皺眉頭,身旁的宋獻策連忙說:“這是凶氣,咱們最好趕緊回避一下。”於是李自成拔馬率領大軍轉向德勝門入城。

李自成一進城門,眼睛便為之一亮。隻見老百姓喜氣洋洋地簇擁在道路兩旁,指指點點,比比劃劃地看著他們這一行人。有的民居前擺上了香案,並焚著香;有的民居前則掛上節日的燈籠;幾乎每家門口貼上了黃紙條,上麵寫道“大順永昌皇帝萬歲萬萬歲”字樣。還有不少老百姓在帽子上別著寫有“大順民”的小布片。在城門口還跑著已經投降的明朝官員和太監300多位,李自成命令他們不必害怕,務必依舊各司其職。聽了這話,他們方敢抬起頭來,看看這個讓明軍聞風喪膽,而且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一舉消滅了300年曆史的大明江山的頭號“流賊”,隻不過是一張普普通通的陝北農民的麵孔和一副與其士兵並無兩樣的裝束時,心中真有些難以理解和接受,不少人小聲地說:“大明滅亡,真天意也!”

李自成策馬來到承天門前,停了下來,對左右笑著說:“要是我能一箭射中‘天’字,便應該一統天下。”

於是,便從身後的箭袋裏抽出一支雕翎箭,取下掛在胸前的大弓, 把箭搭在弓上,瞄了瞄,“嗖”的一聲,一箭射在“天”字下麵二寸的地方。

一向射箭百發百中的李自成,沒想到這一箭沒有射中,情不自禁地“咦?”了一聲。宋獻策見狀,立即翻身下馬,向李自成拱手作揖並笑著說道:“我王此箭正中‘天’字下麵,不就正預兆著獲得天下嗎?可喜可賀啊!”

李自成聽完,仰天大笑,然後策馬直入承天門而去。

皇宮門前,明皇太子給幾個未來得及逃走的太監挾持著,跪在地上。李自成一見,跳下馬來,一把扶起正處少年的明皇太子,令人把他扶進宮中,並且命令任何人包括大順軍將士不得驚擾他。然後,李自成回頭對這些太監喝道:“本該把你們這些背主求榮之輩一一處斬!姑念你們還知道天意所在,降我大順,就饒你們不死,日後不準再胡作非為了,否則立斬不赦!起來,去吧!”

那幾個本想借此獲得厚賞的太監,一個個給李自成喝罵得麵紅耳赤,灰溜溜地走開了。

在宮中, 李自成沒有見到自己的老對手崇禎皇帝,卻在坤寧宮看見了懸梁自盡的周皇後,並在壽寧宮看到了斷了右臂的躺在地上的長公主,斷臂處還在汨汨地向外流著鮮血。得知乃崇禎皇帝親手所為之後,李自成深深地歎息道:“崇禎帝未免太忍心了!”一麵趕緊讓女兵將長公主抬進宮中,令劉宗敏請軍醫負責醫治,一麵派人加緊尋找崇禎皇帝。

兩天後,李自成得知崇禎皇帝已在煤山上吊身亡後,命令軍中依然按照封建皇帝和皇後的禮節,安葬了崇禎帝和周皇後,並封明太子為宋王。

進入京城後,大順軍起初的確是軍紀嚴明,對百姓均是秋毫無犯,他們依然吃自己隨身而帶的幹糧,附近的居民,給他們送去食物,也一律不肯接受,所有這些深深地贏得了北京人們的心。

李自成自己也很早起來處理軍政大事,每天早上隻喝些小米粥充饑。他把皇宮內乾清宮上的匾額“敬天法祖”也換成了新的匾額“敬天愛民”。還在武英殿兩次召見了當地的父老鄉親,向他們詢問疾苦,並且釋放了被關押在東西廠和刑部監獄的囚犯。

一天,有兩個兵士,搶了前門布店中的綢緞,居民告發後,大順軍的將士立即將他們逮捕,並且很快就處死了那兩個家夥,還把他們的手足割下來,釘在前門大柵欄上,並張榜布告,號令大順軍,以安定民心。

這件事很快就在居民中傳開了,居民一個個人心大快,拍手稱讚。一些對農民起義軍有陳見和疑慮的,頓時煙消雲散,放下心來。京城的百姓一如既往地安居樂業著。

李自成從占領西安起, 就已經正式定國號為大順,改元永昌,並建立了官吏製度,到這時,為了鞏固政權,更把明朝的官製全改了。改“六部”為“六政府”; 改“司官”為“從事”; 改“六科”為“諫議”; 改“十三道”為“直指使”; 改“翰林院”為“弘文館”;改“太仆寺”為“驗馬寺”;改“巡撫”為“節度使”;改“兵備”為“防禦使”;分別改稱知、府、州、縣長官為尹、牧、令。開始鑄造大順政權的“永昌”錢幣。並采取甄別錄用的辦法以區別對待明朝官吏。

這天,天氣寒冷,天剛蒙蒙亮,承天門前喧喧嚷嚷。這裏集中了早已在此等候多時的3000多個明朝大小官吏,人群裏麵有皇親貴戚、文武大臣周奎、朱純臣、陳?、魏德藻等人,錄用開始了,隻見李自成麵向南端坐,牛金星、劉宗敏、宋獻策等人挨著李自成左右一起就坐。大順政權首先由牛金星公布了錄用原則:一,三品以上的大官一概不錄用;二,四品以下的,如果沒有貪汙劣跡和其他罪惡,量其才幹而授職。3000多位官員,一一甄別下來後,最後,僅隻錄用了三品侍郎侯恂、四品以下少詹事梁紹陽、楊觀光等92名。那些活生生地把大明江山搞得一團糟的貪官汙吏們,得到的隻是乘興而來,掃興而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