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充滿了由於身體虛弱導致的半吊子工匠和半途而廢的工作。世界越來越文明,但是好像人們的身體狀況卻越來越惡化。城市中生活壓力非常大,長期居住於此將影響身體的健康。出生於艱苦的農村家庭的人本應該擁有強健的體格,但是他們後代的身體卻越來越羸弱了。
美國人正在快速地消耗著自己的生命。他們總是匆匆忙忙地追求所有的事情。每一個美國人看起來都好像要趕不上火車一樣。焦慮令美國人的臉上出現了很多皺紋。我們常常因為現實中的成功而沾沾自喜,甚至犧牲健康也在所不惜,總是錯誤地認為休閑娛樂就能夠恢複健康。我們確實應該努力追求,但是不能因此犧牲寶貴的健康。不如說,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走得越來越快,所有的生活方式也都變得越來越快捷。我們甚至沒有時間自然死亡,我們一直為自己加壓,直到像鍋爐一樣爆炸。我們其實為了適應製度的需要而改變了疾病的類型。我們經常不是患上父輩們經常得的慢性疾病,而是患上了突如其來的心髒病、中風,後者在今天如此常見,而前者好像已經十分罕見了。就連死亡都與我們可怕的生活節奏相適應了。
大自然是一位偉大的經濟學家。她充分利用每一個機會,充分激發出自身的所有潛能來作為獲取利益的成本。如果你身體羸弱的話,她就會將賭注壓到健壯的人身上。讓最終的結果來警示後人。你失去了生命,大自然會用你的不幸來警醒世人;你喪失了健康,大自然用你的事跡告誡後人該如何作為。如果你喝酒了,大自然就會讓你頭暈或者臉紅,這些都是她為世人所做的暗示。人們看到你的樣子就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雖然你可能在生活中失敗了,但是大自然用你的失敗作為警醒後人的教訓。
大自然並不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雖然林肯和加爾弗萊德身陷囹圄,大自然也不會給予他們過多的同情;無論國王還是大臣,一滴氫氧酸照樣能夠置他們於死地;雖然你去救助落水兒童,大水卻依然會把你淹死;盡管你奔赴火災現場救人,大火還是會把你燒毀。世界上的每一個原子都有其無法改變的運動規律。伊甸園中的玫瑰與人類花園中的玫瑰沒什麼兩樣。地球無論如何自轉最終都會回到原來的位置。
我們有時會聽到牧師對一位剛剛失去孩子而陷入巨大悲痛中的母親說,孩子是因為更加美好的原因才離開的,應該節哀順變才對;上帝將孩子從父母手中帶走就是為了讓他們能夠永葆青春。
上帝不會謀殺也不會拷問他的孩子。他總是勸說人們要保持健康,如果做到的話,就能夠永葆青春。他總是用友好的暗示來保衛著我們。當我們倍感痛苦的時候,他總是好言相勸,從而使我們走出困境。他總是千方百計地延長我們的生命,還警示我們不要庸庸碌碌地度過一生。即使人們離開了人世,莊嚴的基督教葬禮仍然能夠警示世人要珍惜生命。
當醉漢們沉迷酒精的時候,上帝就會讓他的心髒跳得越來越快,每天隻讓他睡九個小時,還懲罰他做繁重的工作。事實上,很多人為了生活或享樂,都喪失了個人的健康。
我們的神經就像哨兵一樣,遇到危險的時候就會變得十分警覺。大自然總是想盡辦法讓我們知道很多自然界的規律,而且還讓我們明白違法規律就要付出沉重的代價。他讓我們通過敏感的神經感受到快樂,也感覺到痛苦。進入眼睛裏麵的煤渣如果不趕緊弄出來的話,就會損傷眼睛;如果一直盯著太陽看的話,就會損傷視力;由於神經敏感,所以正常情況下我們的嘴唇是閉著的;痛苦是生命的警示鍾,讓我們遠離危險。
如果總是能夠意識到神經的警示的話,那麼很多孩子都能夠健康成長了。身患中風的人曾經受到警示要好好保暖他的腳,但是他沒有在意,結果即便用煮沸的水燙他的腳,他也不會有任何感覺了。
在街上我們經常會看到警語:小心通行。在日常生活中,上帝在各處都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警語。所有違法這些警語的人都會受到上帝的懲罰。
有人問哈姆伯德成功的秘訣,他說道:“堅持適當的休息,才能夠擁有健康的身體,那是獲得成功的本錢。”沒有雇主願意雇用醉漢、賭徒或者是行為放蕩的人,因為他們的惡習不僅使他們貶值,而且還會因為受到各種欲望的驅使使得他們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酒精是人類的禁忌,很多信誓旦旦要有所作為的年輕人就是因為它而最終一事無成。理查德森博士是這方麵的最高權威,他說過酒精是危害健康、幸福和生命的罪魁禍首。戴維·菲爾德說過:“我健康的處方就是運動。我是一個性格溫和的人,總是注重照顧自己,堅持運動。我想那就是我健康的原因。”運動事實上能夠促進生命健康,所以我們一定要堅持運動。
如果堅持運動,身體的各部分機能就能合理運轉,從而保證身體處於健康的狀態。一位英國著名牧師說:“我們會驚奇地發現運動能夠創造生命的奇跡。”
健康的思想和學說一定是來源於健康的頭腦,而健康的頭腦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作保證施絕對不會存在的。
蘇丹曾經向醫生谘詢關於疾病的問題。實際上,我們相信,新鮮的空氣和適當的運動是健康必備的條件,而這些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容易獲得的。醫生說:“每天堅持運動將會受益匪淺。”蘇丹按照醫生的建議,通過堅持不懈地運動,最終使身體痊愈了。
有人問偉大的法國人哈伯是否做運動,他回答道:“當我的頭腦疲勞的時候,我就會站在窗前向外望一會兒。”阿拉伯人說真主阿拉不會整天忙碌而從不休息。一位英國製造商到下議院中說明他已經將工廠的通風設備取消了,因為他發現呼吸清新的空氣後,人們就會吃更多的東西,以至於他都無法負擔得起了。
西德尼說:“年輕人不會輕易衰老,隻要他們堅持運動和保持內心愉悅。”但是,工作對長壽的貢獻要比快樂和運動多一些。
生活中有很多懶散卻富有的人,他們整天無所事事、嬌生慣養,看起來總是悶悶不樂的,而且食欲不振,放蕩不羈。阿伯爾尼斯博士建議他們應該“生活節約,努力進取”。斯巴達人的座右銘就是要保持身心愉悅,不要和那些可憐的婦人爭吵、聲辯,而要時刻注重增長知識、完善自我。
有人問彼得·庫伯如何保持身體強壯和思維敏捷,他說:“我總是找些事情讓我忙起來。做事情是鍛煉身體的最好的方法,以至於我能夠像以前一樣輕鬆地爬上樓梯。”
生活充其量就是場戰鬥。很多人直到麵對死亡的那一刻才意識到生活的價值所在。確實,生與死都能夠激勵我們麵對艱難與困苦,始終為了取得戰鬥的勝利而自強不息。從搖籃到墳墓,人們將要經曆來自各方麵的考驗與挑戰。它們潛伏在我們所吃的食物中、所喝的水中、所呼吸的空氣中。在生活的各個要塞上人們艱難地將冷漠、忽視、輕率等惡習置之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