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師的精心指導,將會使積累豐富的素材,樂於寫作

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指導對於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教師給與的方法將是學生提高的最佳途徑。

1.通過對課本中的文章進行學習,積累寫作的經驗。對於每次的作文練習,在寫作之前應該讓學生明白怎樣完成寫作,提綱要列出寫什麼,要怎樣寫才能將事情的原委交代清楚,如何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這是小學在寫作時必須知道的東西,然而這些在教師講述課文的時都可以體現出來,要多多總結,多多練習。例如:在學習一篇課文時,老師先讓學生弄懂文章的寫作順序,這就為寫作時要讓文章線索清晰提供了方法,了解文章結構,才能使得文章詳略得當,不會有多餘的空話和白話。欣賞文中修辭手法的使用,使自己的習作更加生動具體,文章有內涵,語言優美典雅。

2.讓學生用心觀察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豐富寫作的資料。寫作的素材源於生活,隻有對生活細心的人,才能發現別人看不到、體會不到的東西,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勤於觀察,觀察不單單是要我們的眼睛去看,而是運用我們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種器官的活動。例如:當季節交替之際,我們可以帶領學生觀察花草樹木的生長變化,然後按學生將所看到的現象一一記錄下來,找出植物在每個時期的生長規律。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可以為學生寫作獲得真實而有有說服力的素材。再如:學生也要了解自然界中各種動物所發出的聲音,每一種動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叫聲,我們可以根據它們的叫聲來判斷是什麼動物,並且要知道動物出動都是什麼時期等等,這些都需要學生的留心觀察,才會更加的記憶深刻,同時又積累了寶貴的寫作資料。

3.優化評改方式,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學習。討論修改作文是為了提高作文水平,掌握寫作文的技巧,從別人那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和避免犯別人犯過的錯誤,以往,教師將學生的作文統一收起來自己辛苦的逐一批改,筆者認為,這種方式的效果並不是很好,作文應該放手讓學生去相互交流、學習、探究,培養他們的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因此,在學生寫完作文後,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組織他們欣賞學生作文,評議文章的優缺點,可以從詞語、句子以及文章結構等方麵說說作文好在哪裏?有什麼好的意見?之後,針對自己作文中的問題,在稿子上進行修改,也可以將從別的學生那學到的寫作手法,采用到自己的文章之中,但前提之下是必須符合文章結構,語言連貫。還可以將修改好的文章在班上朗讀,相互借鑒。這樣的活動既輕鬆又愉快,同時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要想學生樂於寫作,就要啟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以及良好的引導策略,從課堂中學到寫作方法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寫作素材,在老師的引導下,作文無話可說將不是難題。讓孩子們情不自禁的愛上寫作吧!

【參考文獻】

【1】魏薇.教師課堂教學決策研究【D】.東北師範大學,2011

【2】馬繼真.淺談小學語文興趣的激發【N】.甘肅日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