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巴協議”簽署後,以色列極右勢力反對與巴勒斯坦人實現和平,反對把西岸歸還巴勒斯坦人,反對政府的活動驟然增加,抗議示威此伏彼起,他們大罵拉賓是“叛徒”、“賣國賊”。一些極端分子竟把拉賓和希特勒相提並論,在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甚至出現了頭戴阿拉伯頭巾和佩帶卐字符的拉賓漫畫。
同時,威脅政府要人的事件接連發生。住房部長埃利澤遭到圍攻;教育部長阿洛尼遭到毆打;環境部長的轎車被推下高速公路。以色列專門負責要人保安的部門因此加強了對拉賓和其他政府部長的保安措施。
拉賓的和平事業,得罪了國內極右的猶太激進組織,他們把他視為猶太人的叛徒,指責他把《聖經》中上帝應許給猶太人的土地出賣給了阿拉伯人。以色列國內反對中東和平進程的極端勢力眼見中東和平已在一步步實現,就開始了他們的極端行動。
1995年11月4日晚8時。以色列國特拉維夫市國王市場。
“要和平,不要暴力”和平集會正在這裏舉行。廣場被10萬以色列人擠得水泄不通。俯瞰廣場的市政廳二樓的大陽台上並排站著以色列總理拉賓、外長佩雷斯和其他內閣成員及埃及、約旦大使。
8點30分,在歡呼聲中,73歲的拉賓開始向台下中東和平的支持者們發表講話。他嗓音洪亮,語氣堅定有力,滔滔不絕。聽慣了他那低沉沙啞的聲音的人們發現拉賓好像換了一個人。
“我當了27年的軍人,打了這麼長時間的仗是因為過去我別無選擇。但是,今天,機會,和平的機會來臨了,為了今天在這裏和不在這裏的人們,我們必須抓住這個巨大的機會。”
“然而,半個世紀以來,這裏一直是血雨腥風,戰爭和暴力連綿不斷。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為爭奪在這裏的生存權利相互廝殺,鮮血染紅了沙漠,陷入仇恨的深淵,和平成了沙漠上的海市蜃樓”。
“這個大會就是要向以色列人民,向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向阿拉伯世界,向全世界傳達一個消息,那就是:以色列人民希望和平,支持和平。”
……
拉賓以和平的呼喊結束了後來被稱為他的政治遺言的講演。
台上,拉賓的演講已接近尾聲。拉賓本來沒有準備參加這個大會,但是為了顯示以色列人民對中東和平進程的支持,也為了同那些極右勢力的反和平集會相抗衡,拉賓才決定率領內閣成員出席大會。
講演之後,拉賓轉過身去,同站在身邊的佩雷斯緊緊擁抱在一起。佩雷斯雖然在中東和平問題上與拉賓誌同道合,但一直是他的政治宿敵。20年來,兩人為爭奪工黨領袖和總理寶座明爭暗鬥,黨內人士從未見過兩人在公開場合擁抱過。一位以色列電台記者擠過來問拉賓,兩人是不是頭一次在公開場合擁抱,拉賓答道:“事情在變,不僅僅是世界和中東在變,我們也在變。”
集會進入最後的高潮,全場的人們唱起了那支象征以色列和平運動的《和平之歌》,拉賓與佩雷斯也隨與會者一起唱了起來。
9點30分,大陽台上的要人們開始離開會場。佩雷斯第一個走下陽台,陽台上的拉賓同政府要人和外國使節一一握手道別。
9點40分,拉賓和利婭走下台階,兩人相距一米左右,向停在廣場旁邊的防彈專車走去。在這之前,他的保鏢請他穿上防彈背心,拉賓拒絕了。他說:“我感到好像在家裏一樣。”一名記者截住拉賓的夫人利婭,問她為什麼不去說服她丈夫穿上防彈背心,“難道你不怕一個瘋子會突然衝出來,向總理開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