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6章 一位老共產黨員(1 / 1)

1994年6月的一天,鄧小平的女兒毛毛來到北京後圓恩寺胡同甲一號,這裏是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辦公室。毛毛到這裏,是為希望工程捐一筆款。

基金會的同誌熱情地歡迎毛毛。他們說,你父親為希望工程題詞,又兩次捐款給希望工程,給了全國人民極大的鼓舞。

毛毛奇怪地問:“我搞不清楚,我父親捐款沒有留下真名實姓,你們怎麼會知道的?”

基金會的同誌笑了,他們介紹了當時的情況。

那是1992年的5月16日,一輛黑色的小轎車停在基金會辦公室門口,兩位軍人下車後,直奔捐款辦公室。他們說明來意,是受一位老人之托,來為希望工程捐款。

留下3000元錢後,他們轉身要走。辦公室的同誌伸手攔住他們:“同誌,捐款要有個登記手續,請留下那位老人的名字。”

兩位軍人猶豫了一下,交換了一個眼色,便接過了登記表,一位軍人在捐款人姓名欄裏寫下了“一位老共產黨員”幾個字。兩人交了登記表後,便登車離去。

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很機敏,他們記下了小車牌號。經過多方查詢,終於查到了這兩位軍人是鄧小平身邊的工作人員,而那“一位老共產黨員”,正是全國人民愛戴的鄧小平同誌。

到了秋天,這“一位老共產黨員”又向希望工程捐款2000元。

秘密就這樣揭開了,毛毛也剛剛知道,她禁不住說:“你們可真有辦法。”

基金會的同誌介紹說,接到鄧小平兩次捐款後,對如何使用這筆寓意深刻的捐款進行了認真的研究,最後,決定把這5000元全部分配到百色地區。

百色,是鄧小平在30年代領導創建紅七軍、紅八軍的地方,這裏的人民時時都在想念著鄧小平同誌,鄧小平也十分掛念這裏的山山水水和父老鄉親。

這筆款最後分配到了廣西的第一所“希望小學”,這所小學位於廣西平果縣鳳梧鄉。當鄧小平捐款的消息傳到這所小學時,學校沸騰了。孩子們在教室的黑板上寫下了一行大字:“鄧爺爺,我們非常想念您!”

字很稚嫩,但情意很濃。

貧困失學的兒童領到了綠色封麵的《就讀證》,是鄧爺爺的錢使他們能重返課堂,這使孩子們熱淚盈眶。女學生周標亮代表全校受到資助的同學給鄧爺爺寫了一封滿含深情的信,信中說:“鄧爺爺,您的工作多忙呀,可您還時刻惦記著我們這些老區山裏的娃娃。我們感到,雖然您住在北京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您的心與我們貼得很近很近!”

毛毛聽了這些介紹,也很激動。她告訴大家,她父親和母親對希望工程都十分關心,在飯桌上全家人湊到一起時,總要問孩子們是不是為希望工程捐了款。他們對祖國的下一代,真是傾注了全部的心血。

這就是一位老共產黨員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