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居軒冕之中,不可無山林的氣味;處林泉之下,須要懷廊廟的經綸。
譯文身居顯要官位的人,不可以不保持一種隱居山林淡泊名利的情趣;隱居在田園山林之中,也應該有胸懷天下治理國家的壯誌和理想。
解讀古代文人受儒、道思想影響,一方麵積極入世,實現理想抱負;另一方麵寄心出世,品味林泉真趣,兩相矛盾的東西統一為一個整體。這樣,在權勢上可以保持幾分山林雅趣,緩和過分熱衷名利的緊張。這裏的出世又分為真出世和假出世,假出世是以出世作為入世的手段,作為當官的資本;真出世是退隱,不屑於爭權奪利、爾虞我詐。一個人隻要能做到隱於山林間隱士們的高風亮節,就能體會出孔子所說的“富貴於我如浮雲”,這時才能領悟到生活在林泉之下的哲理。不過,不管是真退隱還是假出世都存在“不在其位而謀其政”,都關心國家大事這樣的問題。盡管你可以過閑雲野鶴般自由自在的生活,但不可以完全忘記國家興亡大事。
諸葛亮是曆史上一代名相,被人們稱為“臥龍先生”。諸葛亮的少年時代,是在戰亂流離中度過的,直到他進入成年時,才在襄陽城西的隆中置了一片田產,建了幾間房子,和姐弟三人一起定居下來,開始過著“躬耕壟畝”的生活。但是,他身居隆中,卻胸懷治理國家的雄心壯誌。劉備在新野時,徐庶向他推薦諸葛亮,說他是人中之龍,勸劉備親自屈駕迎請。劉備三顧茅廬之後得與諸葛亮相見,相見後就在諸葛亮茅屋請教起天下大計來。諸葛亮對天下的形勢進行了分析,為劉備指出了成就霸業的長遠大計。後來,劉備對關羽、張飛說:“我之得孔明,猶魚得水。”諸葛亮也依靠劉備施展了自己的才能,成為輔佐蜀國的千古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