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3 / 3)

過多選擇的負反應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的兩位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如果讓消費者選擇在6種果醬中挑一種,還是24種果醬中挑一種時,人們都願意有更多的選擇。可是真正決定購買的時候,在6種果醬中選擇的人們作出的購買決定,是在24種果醬中選擇所作購買決定的10倍。

如果不是買果醬這樣的簡單消費,而是投資可以使人們獲得收益的事件呢?研究發現,這種情況下人們的表現並沒有好太多。過多的選擇使人們變得保守,不願意為極可能獲得的收益冒點風險。這種情況下人們可能采取一種簡化策略,要麼隨便選一種,要麼什麼都不選。

比如,美國曾進行過一項關於退休基金選擇情況的研究。在美國,由於有政策的支持,選擇參與這樣的基金基本上都是有利可圖的,不參加就相當於把到手的錢白白扔掉。研究者考察了647個公司共80萬名員工的退休基金選擇情況,結果發現,當公司提供選擇的退休基金隻有2種的時候,有75%的員工選擇了參與;而選擇有59種時,參加的比例就隻有60%了。

選擇多了,似乎人們在有利益的事情上反而糊塗了。看來,太多的選擇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不能分享是痛苦

有一個故事,說一位猶太教的長老,酷愛打高爾夫球。

在一個安息日,他覺得手癢,很想去揮杆,但猶太教義規定,信徒在安息日必須休息,什麼事都不能做。

這位長老卻終於忍不住,決定偷偷去高爾夫球場,想著打9個洞就好了。

由於安息日猶太教徒都不會出門,球場上一個人也沒有,因此長老覺得不會有人知道他違反規定。

然而,當長老在打第2洞時,卻被天使發現了,天使生氣地到上帝麵前告狀,說某某長老不守教義,居然在安息日出門打高爾夫球。上帝聽了,就跟天使說,會好好懲罰這個長老。

第3個洞開始,長老打出超完美的成績,幾乎都是一杆進洞。長老興奮莫名,到打第7個洞時,天使又跑去找上帝:上帝呀,你不是要懲罰長老嗎?為何還不見有懲罰?上帝說:我已經在懲罰他了。

直到打完第9個洞,長老都是一杆進洞。因為打得太神乎其技了,於是長老決定再打9個洞。天使又去找上帝了:到底懲罰在那裏?上帝隻是笑而不答。

打完18洞,成績比任何一位世界級的高爾夫球手都優秀,把長老樂壞了。天使很生氣地問上帝:這就是你對長老的懲罰嗎?

上帝說:正是,你想想,他有這麼驚人的成績,以及興奮的心情,卻不能跟任何人說,這不是最好的懲罰嗎?

生活需要伴侶,快樂和痛苦都要有人分享。沒有人分享的人生,無論麵對的是快樂還是痛苦,都是一種懲罰。

一顆進取心

有一天,尼爾去拜訪畢業多年未見的老師。老師見了尼爾很高興,就詢問他的近況。

這一問,引發了尼爾一肚子的委屈。尼爾說:“我對現在做的工作一點都不喜歡,與我學的專業也不相符,整天無所事事,工資也很低,隻能維持基本的生活。”

老師吃驚地問:“你的工資如此低,怎麼還無所事事呢?”

“我沒有什麼事情可做,又找不到更好的發展機會。尼爾無可奈何地說。

“其實並沒有人束縛你,你不過是被自己的思想抑製住了,明明知道自己不適合現在的位置,為什麼不去再多學習其他的知識,找機會自己跳出去呢?”老師勸告尼爾。

尼爾沉默了一會說:“我運氣不好,什麼樣的好運都不會降臨到我頭上的。”

“你天天在夢想好運,而你卻不知道機遇都被那些勤奮和跑在最前麵的人搶走了;你永遠躲在陰影裏走不出來,哪裏還會有什麼好運。”老師鄭重其事地說, “一個沒有進取心的人,永遠不會得到成功的機會。”

如果一個人把時間都用在了閑聊和發牢騷上,就根本不會想用行動改變現實的境況。對於他們來說,不是沒有機會,而是缺少進取心。當別人都在為事業和前途奔波時,自己隻是茫然地虛度光陰,根本沒有想到去跳出誤區,結果隻會在失落中徘徊。如果一個人安於貧困,視貧困為正常狀態,不想努力掙脫貧困,那麼在身體中潛伏著的力量就會失去它的效能,他的一生便永遠不能脫離貧困的境地。

一條寶貴的經驗

凱茵被網球俱樂部的莎莉擊敗時,驚嚇與羞愧的情緒交錯,因為莎莉根本就不是她的對手。

比賽結束後,一位球員斷言:“哇!莎莉一定是這個俱樂部的明日之星。”

“不,她並沒有那麼好。”凱茵感歎,“是我擊敗了自己,我當時心不在焉。”

凱茵是個實力很強的運動員,不論是遊泳還是衝浪,都表現得比同齡選手傑出,而在網球方麵,更是佼佼者。去年她贏得了好幾個比賽冠軍,可以說是很風光的一年。但諷刺的是,她當時並沒有全力以赴,反而以“輕鬆打”的心態居多。

上回過生日,凱茵用塔羅牌占卜流年運勢,知道自己將會有個“好運旺旺的一年”。因此,凱茵這麼想著:去年我隻不過是隨便打打,就有這麼好的成績,我要是開始加倍努力、勤奮練習、全心投入,那還得了?換句話說,凱茵認為自己在這一年的網球賽裏穩操勝券。

於是凱茵找出所有網球錄影帶和相關書籍,加強技巧,而且將原來在比賽前一晚喝點小酒的習慣也改了,她吃得更健康,以保持最佳狀態。

以往,她總在年度大賽的最後一晚放鬆心情,但這回,她把念書時準備期末考試的那股拚勁拿來打網球。

比賽那天,凱茵信心滿懷,“我一定可以把對手打得灰頭土臉!”

然而,比賽中,凱茵一直試圖想起書中的重點,現學現用,可是不知怎麼的,總是慢了一步,腦子裏盡想“我表現得如何”。她全身緊繃,一點也沒法輕鬆快樂地打球。最後,她輸了。

輸給了實力不及自己的莎莉之後,凱茵獨自思考:為什麼事倍功半呢?我明明這麼努力了,到底是怎麼回事?

突然,有個答案從她腦海中閃過:塔羅牌明明說我今年的運勢會很順利,而事實也應如此啊!我學到了人生一個最重要的課題,那就是:“當我喜歡自己的表現而且不把它看得那麼嚴肅,也不要刻意去分析每一個揮拍反擊的動作時,我的成績通常比較好。”原來這就是所謂的把心放在球場打球。

凱茵學到了一個寶貴的經驗:如果她在打球時,想的盡是運球動作和球技分析,她很容易犯規、表現呆板,且對敵手的回擊缺乏應變能力。除此之外,凱茵領悟,人生不也如此?隻要她舍棄當下思考的直覺過程,屈就才智,生活則顯得枯燥單調、缺乏效率且無趣煩悶。當她把心放在球場,不去想如何揮拍、殺球,那麼一旦情況需要,所有的技巧便能自然湧現。

不要太在意自己所取得的成績,那樣你會缺少隨機應變的能力,當我們麵臨考驗心情輕鬆一些時,成功的機遇會不請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