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鍾惺(1 / 3)

鍾惺(1574—1624),字伯敬,號退穀,竟陵(今湖北省天門市)人。萬曆三十八年(1610)進士,授行人。先後任南京禮部祠祭主事、儀製郎中、福建提學僉事等職。天啟三年(1623)50歲時因父喪而歸,卒於家。有《隱秀軒集》。鍾惺身處晚明腐敗混亂的官場,鬱鬱而不得誌,遂形成其嚴冷孤傲的性格,並影響到其詩文創作。他與譚元春是竟陵派首領,不滿於七子的複古與公安派的淺俗,並希望以幽深孤峭的風格以矯正之。其詩文盡管有局促奧澀之弊,受到後世許多人的批評攻訐,但也確實顯示了有別於他人的獨特風格。其小品文精於構思,講究運筆,字錘句煉。其詩作後世爭議頗多,錢謙益等人咒罵其詩為“鬼趣”、“兵象”,現代學者則多指責其取徑狹窄而格調清苦。陳田《明詩紀事》曰:“伯敬苦心吟事,雕鏤鏟削,不遺餘力。五古遊覽之篇,猶有佳作;近體力矯王、李之弊,舍崇曠而入莽榛,薄亮音而矜細響,所謂以小智破大道者也。”可代表一般人的評價。以實而論,竟陵派之詩的確有以奇字險韻而顯幽深孤峭的弊病,但亦有冷雋清幽之佳作。

邸報

本詩選自《隱秀軒集》卷二,作於萬曆三十七年(1609),作者此時還沒有中進士進入官場,但卻已經對朝廷狀況產生了深深的憂慮。萬曆三十七年是一個多事之秋,萬曆皇帝此時已經多年不上朝,太子也有五年沒人上課。而當時負責言路的官員更是相互攻擊,言官王元翰與陳治則紛爭不已,部院大臣建議朝廷將他們均加治罪。都察院和刑部已經有很多官位空缺,以致官吏沒人考查,犯人沒人審問,首輔葉向高請求皇上立即補官。但是無論是朝中缺官,大臣爭吵,還是臣子們對皇帝的批評不滿。萬曆皇帝一律將奏折“留中”,也就是不加理睬,於是整個朝廷幾乎陷入癱瘓狀態。鍾惺作為一位正在準備應考的舉子,對此產生了深深的憂慮,故而寫下了這首詩。

曰餘生也晚,前事未睹記。矧乃處下流([1]矧(shěn):況且。下流:低微的地位,此時作者尚未中進士為官,故稱“下流”。),朝章([2]朝章:朝廷的典章。)非所識。三十餘年中,局麵往往異。冰山往崔嵬([3]冰山:在此比喻張居正為首輔時的朝廷。崔嵬:高聳,高大。),誰肯施螂臂([4]螂臂:螳臂當車之縮簡,比喻自不量力而招致失敗。)?片字犯鱗甲([5]鱗甲:本指鱗介類的鱗片與甲殼,用以喻人機心深峻,不可逆犯。),萬裏禦魑魅([6]魑魅(chīmèi):傳說中指山林裏能害人的妖怪。語本《左傳·文公十八年》:“投諸四夷,以禦魑魅。”)。目前禍堪怵,身後名難計。邇者增諫員([7]邇者:近來。諫員:負諫爭之責的官員。此處指各部侍郎。),鞀鐸([8]鞀鐸(táoduó):鞀鼓和木鐸,古時察賢和征詢民意時用。)略已備。褒誅兩不聞,人人爭慕義。請劍等尋常,折檻何容易([9]請劍、折檻:語出《漢書·朱雲傳》:朱雲朝見漢成帝,請賜劍以斬佞臣安昌侯張一禹。成帝大怒,命將朱雲拉下斬首。朱雲手攀殿檻,抗聲不止,檻為之折。後以“請劍”、“攀檻”作為忠直敢諫、請誅奸佞的典故。此句意為向皇帝提出抗議容易,但卻很難使皇帝震怒而處置抗議者。)?撩須料不咥([10]撩須:撩虎須之縮簡,此處指冒犯皇帝。不咥(dié):不被咬。),探頷何須睡([11]探頷:即探龍頷,比喻冒犯君威。何須睡:不必等其睡去。意謂皇帝難以被激怒。)?眾響忽如一,一辭申數四。己酉([12]己酉:萬曆三十七年。)王正月,郵書([13]郵書:本指郵來的書信,此處指邸報。)前後至。數十萬餘言,兩三月中事。野人([14]野人:沒有官位的平民,即前邊所言“下流”,作者自稱。)得寓目,吐舌歎且悸。耳目化齒牙([15]耳目:比喻朝廷科道官員本來應是皇帝親信,負責為朝廷了解民情。齒牙:在此比喻斥責朝廷者。),世界成罵詈。嘵嘵自嘵嘵,憒憒終憒憒([16]嘵嘵(xiāo):亂嚷亂叫。憒憒(kuì):昏庸糊塗。嘵嘵指臣下,憒憒指皇帝。)。雄主妙伸縮,寬容寓裁製。並廢或兩存,喧嘿無二視。下亦複何名,上亦複何利?議異反為同,途開恐成閉。機彀有倚伏([17]機彀(gòu):機關,圈套。倚伏:依托隱藏。),此患或不細。遘此不諱朝([18]遘(gòu):遇到。不諱朝(cháo):可以直言不諱的朝代。),杞人([19]杞人:杞國之人,借指無端憂慮的人。)彌憂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