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那邊有個淮西縣,淮西縣是個不大的小縣城。小縣城雖不大,卻源遠流長,是個出官兒的風水寶地。遠不說唐、宋、明、清皆有戶部尚書一類官兒,單是解放後四十年間的記載,那也是夠人刮目相看的了。高至省部廳局,低至處縣科股,榜上有名者,不下於數百人。然而現在的事怪:榜上有名者,民間不一定有名;而民間有名者,榜上卻不一定有位。說白一些,就是當官的不一定有名,有名的不一定當官,淮西縣的邊玉貴就是屬於後一種人。大凡在淮西縣機關工作的人,都知道有個邊玉貴。誰要不知道邊玉貴,就像誰出門不曾看見城邊那座大青山一樣。邊玉貴何許人也?是個什麼主兒,竟有這麼大名氣?有的打比方說:邊玉貴是五官科的大夫,鼻子眼都通門;有人則說: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保天下,邊玉貴靠半尺禿筆舉淮西。邊玉貴到底有多大的能耐亨此盛譽?這其實不過是民間的傳聞而已。民間的傳聞皆歸於野史之類,就像“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個吵夜郎過路君子讀七遍一覺睡到大天亮”並不真的靈驗一樣,正宗檔案上有據可查的邊玉貴隻是個列不上檔次的等外品——一個小小的辦事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