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了子元之亂,但彭仲爽已故,子元被殺,令尹空缺。成王素來景仰屈重之智,有意拜屈重為令尹。屈重奏道:“臣老矣!國家剛剛平定內亂,而且子元輔政數年,賦稅銳減,揮耗無度,如今國庫空虛,需要通曉理財和治國謀略的人來撥亂反正,長治久安,重振國威。老臣實難擔此大任!”
成王忙走下丹墀,來到屈重身邊,深深一禮,並躬身泣淚說:“王兄不幫一幫孤王這個幼弟,還有何人能幫孤王?”
屈重大吃一驚,慌忙跪倒伏地,口稱:“大王!老臣為國家肝腦塗地,在所不辭,畢生願為大王竭盡憚忠!但素來不知理財,難解國家危困,還望大王另擇賢士。”
成王:“王兄不為令尹,不知何人可代?”
屈重:“先王時,鬥伯比可為一代名相,而其子人稱鬥穀於菟,字子文。有經天緯地之才,相傳幼時曾由老虎所哺乳,臣以為此人可任令尹一職。”
成王大喜,即拜鬥穀於菟為令尹。
鬥穀於菟自被送歸楚國,在鬥伯比的身邊逐漸成人。原來,子文具有驚人的天賦,而鬥伯比且有大智,經十餘年的言傳身教,悉心培養,已經滿腹韜略,成為楚國新一代優秀人才。成王拜為令尹,卻是剛剛平息內亂,國家尚在危難之時。鬥子文臨危受命,決心重振朝綱,匡扶國運。見國庫虧空,便將所有家財盡獻於國,群臣紛紛仿效,將采邑所取,一半獻給國家,當即解了財政之困。隨即又向成王建言,請派使入周,朝見天子並獻貢奉。當時,齊恒公已經稱霸,秦、晉也日益強盛,諸侯多不朝貢。周惠王見楚人專程派使朝拜,貢獻方物,十分欣慰,不僅親賜祭肉,同時承認楚自武、文兩代楚王所開拓的疆土,並且傳旨:楚王可代天子以鎮南疆,統領南方諸侯。從此,楚國的地位得到了天朝的認可,成為地跨長江,千裏疆土的南方大國。
楚成王曆經艱難,兄長不明不白墜馬而死,自己還寄居於隨,深知世間艱險,決心秉承先輩,治理好國家。此時莫敖屈重已經老邁,而其子屈完也已成人,其誌不在父輩之下,鬥祈之子鬥彰也拜為大夫,皆為國家良將。於是子文薦屈完承繼先父莫傲一職,鬥丹、鬥班、鬥彰、鬥梧、鬥勃、鬥禦疆一同拜為大將。從此國家又出現了嶄新的氣象,更加充滿了朝氣與活力。子文又諫道:“大王,今日國家雖然重振,但先王時崇武尚伐,至使江漢緒國畏之如虎。大王既尊天子,亦當友善鄰邦,方能休養生息,更顯大國風範。”成王大喜,讚道:“齊桓公得管仲,因而齊國強盛,桓公則稱仲父。寡人得穀於菟,使楚氣象更新,寡人稱穀於菟為子文,以示為尊。”
一日,散朝之後,成王猛然想起令尹子文,把家產盡獻於國,這一家人生活如何呢?自己身為國君,可不能天天隻以國事為重,不知關愛臣僚。若先王在世,定說寡人不是個明君了!於是,身邊帶了幾個侍從,便向令尹府走去。
令尹府距王宮不過半裏之遙,片刻即到。當成王走至門前,驚壞了兩個守門人。急忙跪伏於地。成王笑道:“你們何必驚惶?寡人不過要見見令尹而已。”
門人忙應:“君王,待奴才們稟告令尹,前來恭迎!”
成王笑道:“不必了,寡人自去見他”。說罷,徑直而入。門人慌忙入內,喊道:“君王駕到!”
子文下朝,剛由仆人送來一碗稀粥,還沒進口,便問:“夫人和兩個公子吃過了嗎?”
仆人忙答:“公子們已經吃了,隻是夫人覺得老爺國事操勞,一碗稀粥如何充得了饑?所以不肯吃下,命小人們給老爺送來。”
子文大驚,忙說:“夫人不吃飯那怎麼行?快去告訴夫人,如果她不吃飯,本公也不吃了……”
仆人正在為難,猛然聽得“君王駕到!”慌得忙把稀粥放在案上,即刻匍伏於地。子文也忙然不知所措,眼見成王已進廳門,隻得跪倒於地,口稱:“微臣恭迎大王!不知大王駕到,恕罪,恕罪!”
成王笑道:“進了愛卿家門,就成了一家人。而況依輩分子文還是寡人叔輩,何必講那麼多客套呢?快快請起吧!”
子文忙站起身來,不料因腹中饑餒,倉促跪拜,又匆忙而起,一陣眩暈,差一點又跌倒在地。成王一驚!忙雙手攙扶。問道:“愛卿這是怎麼了?”
子文臉上一紅,尚未作答,成王猛見案上一碗稀粥,還有兩碟青菜和一碟鹹豆。便問:何人尚未吃飯?為何又如此簡陋呢?
仆人伏在地上,頭也不敢抬,說:“稟告大王,我家老爺剛剛下朝,所以還沒有吃飯。”
成王一驚!問道:“愛卿難道就吃這些?”
子文忙答:“微臣偶而想吃點清淡,大王不必在意。”
成王望著子文,許久才說:“愛卿言不由衷啊!寡人見你剛剛就要暈倒,分明是虛弱所致,可見你腹中饑餒,何談清淡二字?卿有難處,寡人不察,是寡人之過啊!”
子文又拜伏於地,口稱:“大王千萬不可自責!微臣領國家俸祿,食民眾所供,卻無尺寸之功,又豈敢再多奢求,隻怕粉身碎骨也不足為報了!”
成王扶起子文,長歎一聲:“寡人自幼聽說,先令尹鬥伯比一生清正,甘受清貧,為官三十年家無餘資。愛卿把家產盡獻於國,自然更一無所有了,寡人難道不知嗎?區區俸祿,卿有夫人、二子,還有親族、弟兄、仆人侍從,何以為繼?卿為國家可謂鞠躬盡瘁!寡人能不清楚嗎?”
子文見國君如此說出一話來,不禁感激涕零。隻得躬身奏道:“吾王如此體恤微臣,臣萬死難報……”
成王突然哈哈大笑,雙手端起那碗稀粥。說:“卿雖是孤王之臣,卻也是寡君的叔輩,不知可否將這碗粥作為孤的一頓中餐呢?”說著,便大口吃了起來。
伏在地上的仆人正在惶惑,忽然進來幾個宮廷侍者,並抬著食盒,向成王拜道:“稟大王,奴才們把王的中餐都已送到,不知擺在何處?請王示下!”
成王應道:“就擺在案上吧。”
須臾,便已擺好,成王摯子文之手,說:“寡人吃了令尹的中餐,令尹及家人定然都還餓著肚子呢!今寡人奉還於卿,愛卿就請叫出家人一同用餐吧!孤王告辭了!”
子文正要推辭,話未出口,成王便攔住話頭,說:“改日,孤王再來喝令尹的稀粥!”說罷,便帶著侍從,匆匆而去。
自此以後,子文每日上朝,成王便送子文一束幹肉,一筐米粥,以助他度日。子文總是力辭,拒不肯受。群臣勸道:“令尹身為朝廷重臣,縱不求富貴,也需一日三餐,君王所賜,何以要力辭呢?”子文答道:“為政之人,當為百姓謀利,而今百姓窮困,多少饑寒之人?子文已是天壤之別,豈敢再與天下人爭食呢?”
從此,君臣一心,勵精圖誌,加之奉行尊周睦鄰、休養生息的國策。不幾年國勢重振,日漸興盛。
周莊王十二年,齊襄公次子小白被眾臣擁戴,繼齊君位,是為桓公。桓公舉管夷吾為相,人稱管仲,從此齊國成為中原霸主。到楚成王繼位時,齊桓公經營霸主已經十五年了。桓公稱霸,中原緒侯紛紛投靠,其中就有一個著名的鄭國。
自周平王東遷,天下最強大的諸侯莫過於鄭。鄭武公滅東虢,都滎陽,迫臨洛邑,地扼天下中樞。經武、莊二公七十年的經營,已據左濟右洛,虎牢之險,足於天朝抗衡。但鄭莊公在楚武王四十年而薨,鄭公子突繼位,為君二年,權臣亂國,連弑三位國君,三十餘年內亂不止,楚文王十二年,興兵伐鄭,鄭厲公與楚為盟。楚成王時,鄭文公在位,齊桓公稱霸,文公歸附於齊。楚子元伐鄭,無功而返。
楚經數年經營,國勢漸強,十餘年未經戰陣,楚人與天下爭霸的決心未泯。而且,楚人血液中流淌著先輩的不屈與抗爭,時刻在呼喚著他們,要逐鹿中原,實現祖輩強盛、複興之夢。然而,要北進中原,鄭為天下中樞,周王朝的門戶,首先必須控製鄭國,以綰轂中原,並能作為對抗齊勢力的屏障。
成王初次用兵,而國中能征慣戰的老將都已謝世,留下一班少年將軍,並無統率之人。屈完繼莫傲之位,掌理軍務,但兩代人都以謀略見長,不曾統領大軍了。成王招眾臣共議。鬥祈之子鬥彰已過而立之年,深諳兵法,有大將之風,自報願領兵伐鄭,眾臣隻得力薦鬥彰率車二百乘,攻取鄭國。
鄭文公聽說楚軍來伐,急忙召群臣商議拒楚之策。大夫孔叔獻計說:“國君可以做兩手準備。一麵速派使入齊,勸桓公領兵馳援,一麵速派大將聃伯領兵守住純門。那楚軍都是新將領兵,不曾經過戰陣,自然慎而又慎,見我軍早有所備,不敢貿然而進。待援軍而至,則可一舉敗楚了。”果然,齊桓公聽說楚人伐鄭,怒不可遏,當即傳檄宋、魯、陳、衛諸盟國,並親自領兵,會師於犖,準備救鄭。
鬥彰初次出征,毫無實戰經驗。剛剛攻入鄭界,見純門防範嚴密,如鐵桶一般,料想數日內難以攻下,心中就無決勝的把握。猛然探馬報告,齊桓公會合諸侯,前來救鄭!鬥彰不敢接戰,匆忙撤兵。成王得知鬥彰不戰而退,十分惱恨。當即賜鬥班尚方寶劍,命他前往軍中斬了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