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瘡總是要出頭的,隻有出了頭才能徹底治愈啊……”
鬥廉見屈重胸有成竹,也就放下心來。但依然言不由衷地說了句:“莫敖果然是楚國大智者!”
屈重忙說:“叔祖不必過獎,孫兒正有一事相求。”
“莫敖有何吩咐,老朽赴湯踏火,在所不辭!”
屈重:“叔祖可知,二王子惲心底深沉,有龍虎之相,他日必成大器。孫兒想求叔祖以諸侯間之威望,把二王子托附於隨。這樣既可保王族一脈,又可防異日不測之變,防患於未然!”
鬥廉當即承諾。親點精兵三千,與鬥斑護送王子惲於隨。隨君有意結好楚人,又是老將護送,自然特別關顧,從此王子惲留置於隨。
子元居令尹之位,更加肆無忌憚,不久便萌生了效其父殺侄奪位的念頭。然而,桃花夫人自文王駕崩,傷心之中,更加關愛兩個兒子。為了長子的王位,她費盡心血,嘔心瀝血。子元是王子的叔父,而且身為群臣之首,輔政重臣,隻有依靠他才能得保平安。因此,她不得不對子元示以溫情,常常笑臉相迎。子元原本就是貪其美色,常常止不住想入非非,故而還不曾采取大的行動。不料子元的兩個兒子乘機作亂,熊囏在位三年,相約出外狩獵,竟然摔下馬來,一命身亡……
猶如晴天霹靂!桃花夫人傷心欲絕……
若敖屈重得知噩耗,立即感到事出有因,一邊決定親自查出真相,一邊請鬥廉帶鬥丹、鬥班二將領精兵一萬,前去隨國迎回二王子惲。隨君深愛這個王子,決定將幼女許配給他,以結兩家之好。因此,王子惲尚未繼位,就成了隨國的乘龍快婿。
屈重深感事大,親自召集國中元老、勳臣、權貴及滿朝文武,迎王子於十裏之外,其聲勢浩大,傾城而動,黎民百姓夾道躬迎。並且,當即登上君位,立號“成王”,受群臣及萬民朝賀。這一番舉動,深深震撼了令尹子元。
其實,子元也清楚地知道,群臣是做給他看的,造成既成事實,令他不敢妄為。一方麵他痛責二子壞了他的大事,把二子貶到異地;一方麵變得謹慎起來。既然謀位不成,那就一心去奪桃花夫人的歡心,隻要把這個嫂嫂弄到手,不作做王也不虧。
子元說動就動,立即以令尹之權,動用國庫錢財,大興土木,在距桃花夫人寢宮近鄰,建起一座豪華的樓台,隨時可望內宮。他知道桃花夫人喜愛音律,於是專聘樂師,建樂班,自己也作些新詩,撫琴而歌,常常通宵達旦。桃花夫人自幼通音律,善歌舞,自隨了文王,連生二子一女,也就失了原來的情趣。特別是曆經數次打擊,漸漸消沉下來,每日隻有憂傷和擔心。二王子繼了君位,得滿朝文武相助,使她略感寬慰。但畢竟兒子尚幼,令尹監國,仍然擔心這個子元作出不軌的事來。時不過數月,突然發現寢宮不遠處,子元又蓋起了一座樓台,夜夜笙歌不斷,引起了她的無盡的憂慮。夜深人靜,對麵樓上傳來子元特有男中音,在幽揚的琴聲中唱道:
美人舞蕩蕩,翩翩宛丘上,心中雖有千鍾情,默默思念卻無望。
美人貌如花,起舞宛丘下,不分寒冬和春夏,年年相思難放下。
美人抱琵琶,獨居王侯家,寂莫琴聲和者寡,可憐空有貌如花。
桃花夫人立即聽出了這是一首《陳風》,那熟悉的家鄉小調,勾起了她對故國和父母的無限思念。歌聲是那麼感人,憂怨沉長,幾乎唱到了你心底深處,使你不得不為之所動。原來這子元如此精通音律,還把一首《宛丘》改得如此貼切,賦有新意。夫人不禁長歎一聲:“可惜滿腹才華的人,為何不走正路呢……”
然而,桃花夫人從此難得寧靜了!夜夜被無休止的樂聲所困擾,很少得以安寧。於是隻得命侍女,請令尹入宮,她要勸一勸這個小叔子,不能天天隻想著女人!
子元聽說夫人相召,以為自己的歌聲打動了王嫂,驚喜萬分,匆忙趕入宮中,卻見夫人一臉冰霜,也隻得冷下半截腰來。深深拜見後,站立一邊,不敢妄言。
桃花夫人不溫不火地說:“令尹如今是權高位重了,竟然把樓台建到哀家的寢宮傍,而且夜夜笙歌不斷,大人可真夠樂的了!”
子元忙說:“微臣隻怕嫂嫂寂莫,湊了幾曲鄉音,想為王嫂消愁而已……”
桃花夫人冷笑一聲,說:“令尹夜夜笙歌不斷,使人晝夜不寧,是想為哀家消愁解悶嗎?你心中所想,以為世人不知嗎?”
子元心中“咯噔”一下,才知桃花夫人早已看透了他的內心。但又仗著夫人必須依靠他保住兒子,便有恃無恐。反而說:“王嫂既然明白兄弟之心,還望嫂嫂權衡吧!”
桃花夫人頓時滿臉漲紅,恨恨地說:“哀家平生,最見不得心中隻裝著女人的男人!令尹若是個男人,就當為國建功立業,不然,別讓哀家也瞧不起你!”
子元呆愣了!
不日,子元竟要帶兵出征,討伐鄭國。
鄭為中原大國,自莊公臨洛邑建都,武公以後,鄭國名揚諸侯。而且居中原腹地,通四方之便,晉、宋、齊、魯常在此征戰不已。而被他國攻伐,卻還是頭一次。楚成王時,鄭文公在位,更有堵叔、師叔、叔詹三謀臣,世稱“三良”,雖然國勢漸衰,鄭文公采取依靠強國的策略與楚結盟。楚文王死後,他見楚勢漸弱,又投齊國。子元以鄭背盟,討伐鄭國。不日,點兵五萬,以鬥梧、鬥禦疆為將,兵臨鄭國。鄭文公見楚來伐,驚惶不安,欲再向楚納貢,叔詹向文公進言:“公子元素不知兵,今率楚兵六百乘伐鄭,無非是想討桃花夫人的歡心,這種人不僅想要速勝,更想不戰而勝。如此迫切求勝的人,定然害怕失敗,更怕損兵折將。臣自有破他之策”。正當此時,兵報楚師至,已破外郭,轉眼兵臨城下。叔詹便命精壯甲士伏於城內,城頭旌旗招展,城門大開,專候楚人入甕。鬥禦疆為前鋒,兵至鄭都城下,隻見城門大開,行人往來有序,不慌不亂,立即感到鄭人已有預謀,於是止兵不前。須臾,子元兵到,見勢也不敢攻城,使便命紮下營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