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 / 3)

相傳巴人的先祖為伏羲,傳有“白虎服夷”之說,也就是說巴族先古以白虎為圖騰,並且勇猛善戰。《華陽國誌·巴誌》中稱“巴師勇銳,歌舞從淩殷人,前徒倒戈……武王克殷,以其宗姬封於巴”,可見巴人是勇猛善戰的民族。楚立國後,巴人經常受到楚人的侵逼,特別是楚武王以後,積怨加深,楚文王失去了先父勇武善戰的魄力,加上數年沉迷女色,對戰爭策略沒有詳盡的製定,倉促出兵。而巴人攻下那處,又得濮、越及閻敖家族勢力的輔佐,料定楚人定然出兵來伐,那處城無法據守,經幾番謀劃,伏兵於郊外崗丘山林茂密之處,隻待楚兵鑽進網來。

文王帶三萬精兵,也是在全軍中精選的強勁之旅,加上鬥丹、鬥班二將力敵萬夫,平定小小的那處,自然是誌在必得。當日兵臨城下,紮下營盤,布好崗哨,以備來日決戰。豈料,半夜時分,突然火光四起,埋伏於岡丘、密林中的巴人衝殺而出,喊殺聲震天動地!文王也算得久經戰陣,雖然紮營,人不卸甲,劍不離身,臨危不亂。當即組織反擊,刹時巴人聯合閻敖族人如潮水湧來,三萬精兵人人奮勇當先,鬥丹、鬥班連斬數將,隻是敵軍太多,衝殺一陣又一陣,文王本來武功不精,連敵數人,已是力不能支。虧得鬥班衝殺過來,護住文王,並說:“大王!敵人早有所備,趕快傳令突出重圍,另外調集大軍!”文王應聲道:“將軍說的有理,趕快傳令突出陣去!”

鬥班發起神威,連挑數敵,敵不敢近身,便大聲喊道:“將士們!大王有令,即刻突圍出去,衝啊……”

將士們聽到大王之令,人人奮勇,個個當先,奮力拚殺,衝出一條血路,突圍而出。黑暗中文王突然被流矢射傷了肩背,自己一時未感疼痛,及至天明,收攏諸軍,鬥班見文王受傷,便力主退兵。文王此時才感到疼痛難忍,匆匆敷了點金槍藥,長歎一聲,說:“楚自盧羅一戰,幾十年未曾敗陣,今日寡人打了敗仗,有何顏麵回到國都?”

鬥班忙說:“大王不過遭受小挫,而今又傷了貴體,恐怕難以再戰,隻有養好傷後再戰不遲!”

文王見說得有理,隻得撤兵回國。不消一日,已到郢都城外,然而吊橋高高升起,城門緊閉。鬥班隻得喊道:“城門守將聽著,大王回都,請快開城門!”

城樓上推出一部小車,車上坐的正是守城大閽鬻拳。鬻拳聽說大王回都,立即登上城樓,向城外一看,果然是本國的兵馬,鬥丹、鬥班二將護著的正是文王,即刻躬身道:“末將參見大王!”

鬥丹忙說:“將軍快開城門吧!”

鬻拳見王沒回應,心中存疑。又說:“大王回都,可是破了那處,得勝而歸?”

這句話刺到了文王的隱疼,忙說:“鬻卿啦,本王並未獲勝,你看本王能否進城吧!”

鬻拳見文王發話,心下沉思片刻,才說:“啟稟大王,先王曾立下規距,敗軍之將不得歸國。大王雖是一國之主,領兵出征,奪一個小小的那處,攻伐屢戰屢敗的巴人,卻無功而返,豈不失了我楚人的顏麵?末將不敢壞了先王的規距。大王以為如何呢?”

文王默然了……

鬻拳拱手說:“大王,恕末將不恭!”

文王恨了一聲,轉過身來,向眾將士說:“將士們,殺回去,定要打敗巴人,以雪前恥!”

眾人一齊響應,重點兵馬,再度殺向那處。

巴人偶然得手,實出意外。原來是借了濮、越人對楚人的一點怨氣,加上閻敖族人的一己私恨,伏兵那處郊外,想打楚人一個措手不及。不料楚人雖然紮營,卻防範甚嚴,而且人人勇猛善戰,臨危不亂,反而使巴人傷亡慘重。次日清晨,見楚軍撤走,濮、越作鳥獸散,巴人害怕楚軍反擊,迅即逃向西南。閻敖族人見大勢已去,知道文王返回後難逃滅族之禍,當即將府庫財物洗劫一空,逃往東南,不知去向,留下那處一座空城。

文王回師,巴、濮、越人早已逃散,毫無蹤影,而那處已是一座空城,文王氣得七竅生煙。加之傷口疼痛,更加坐臥不安,隻得帶兵再回郢城。

鬻拳見文王又返,來去不過三日,便又問道:“大王得勝而歸了?恕末將未能遠迎!”

文王臉色頓時通紅,難以答對。

鬥丹說:“鬻老前輩,您老就通融通融,那巴人已作鳥獸散,閻敖族人也遠逃他鄉,我們找誰去戰?到哪裏去打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