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資本主義製度在歐美的確立和社會主義思潮的出現(3 / 3)

傅立葉對資本主義製度的批判更加尖銳有力。他認為,在資本主義製度下,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是相互矛盾的,每個人都處在同集體不斷戰鬥的狀態之中。一部分人的幸福是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痛苦之上的。醫生希望病人增多;律師希望家家打官司;建築師夢想起大火,燒毀半個城市;玻璃匠夢想下冰雹,打碎所有的玻璃窗;裁縫和皮匠希望大家的衣服和皮鞋很快穿壞,好給他們帶來更多的生意。他認為雇傭勞動製是“複活了的奴隸製”,工廠是“溫和的監獄”。他還第一次提出了經濟危機是“生產過剩引起的危機”④(④《傅立葉選集》第3卷,商務印書館1964年版第56頁。)。

在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中,聖西門對“黑白顛倒的世界”的批判,傅立葉對文明製度的批判,都不乏深刻精彩的見解,然而他們都沒有批判私有製。歐文生於資本主義最發達的英國,他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比聖西門和傅立葉更加深刻。他認為私有製、宗教和資本主義的婚姻製度是“三位一體的禍害”,尤其私有製,“是各國的一切階級之間的紛爭的永久根源”,⑤(⑤《歐文選集》下卷,商務印書館1965年版第144、13頁。)它“過去和現在都是人們所犯的無數罪行和所遭的無數災禍的原因”,“對人類為害極大,以致往往把富人變成兩腳獸”,即“衣冠禽獸”⑥(⑥同上。),並使窮人失業、貧困、饑餓與無知。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評論歐文對資本主義私有製的批判時認為,歐文等人猜到了“文明世界的根本缺陷的存在”,“對現代社會的現實基礎進行了無情的批判”①(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07頁。)。

第二,設想並描繪了未來理想社會的遠景規劃。

19世紀初期三大空想家在揭露和批判資本主義製度的矛盾和弊端的基礎上,對未來理想社會的遠景作了一番設想和描述,其中包含著不少很有價值的思想和理論。聖西門把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社會製度叫實業製度或科學和實業製度。他深信在未來的社會中,軍隊、警察等國家機器將要消亡,對人的政治統治將變成對物的管理和對生產的領導。他認為,在實業社會裏,“人們消滅了一部分人統治另一部分人的現象,而聯合起來共同去影響自然界”。②(②《聖西門選集》上卷,商務印書館1962年版第280、211頁。)他給未來政治學下的定義是:“政治學就是關於生產的科學,也就是目的在於建立最有利於各種生產的事物秩序的科學。”③(③同上。)他主張未來的社會權力集中於兩個機構:“最高科學委員會”和“最高行政委員會”。前者由科學家組成,主管科學和文化;後者由實業家組成,主管行政和經濟。恩格斯曾經高度評價聖西門關於國家消亡的思想,指出:“在1816年,聖西門宣布政治是關於生產的科學,並且預言政治將完全為經濟所包容。……對人的政治統治應當變成對物的管理和對生產過程的領導這種思想,即最近紛紛議論的廢除國家的思想,已經明白地表達出來了。”④(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299—300頁。)此外,聖西門還提出了有計劃地組織生產,“按能力計報酬,按工效定能力”,“一切人都要勞動”等很有價值的思想。

傅立葉把自己的理想社會叫作和諧製度。它是以自願參加為原則的組合或協作社的總和。這種組合或協作社叫作法郎吉。按照傅立葉的設想,法郎吉的正常規模應當是1620人,占地1平方法裏。這顯然是一種空想。然而,在傅立葉的著作中,透過這種令人啼笑皆非的空想雜質,顯露出來的卻是閃閃發光的思想理論。他認為,未來的社會應該是城鄉、工農、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生產、分配、消費相結合,勞動、學習、生活相結合;競爭將為競賽所代替,勞動不再是一件痛苦的負擔,而將成為樂生的一大要素。傅立葉非常重視教育問題。他積極提倡早期教育、義務教育、勞動教育和普及高等教育,培養既能從事腦力勞動,又能從事體力勞動的全麵發展的人才。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傅立葉的教育觀點是教育思想史上的“精華”,“包含著最天才的觀測”①(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07頁。)。傅立葉對於婦女的解放問題也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某一曆史時代的發展總是可以由婦女走向自由的程度來確定,因為在女人和男人、女性和男性的關係中,最鮮明不過地表現出人性對獸性的勝利。婦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標準。”②(②轉引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249—250頁。)

歐文關於未來社會的方案比聖西門和傅立葉的方案更加先進和切實。他的理想社會的基層組織是公社。他認為公社是“全新的人類社會組織的細胞”③(③《歐文選集》下卷,商務印書館1965年版第20、318頁。),是“人類社會整個組織的基石”④(④同上。)。如果說,在聖西門和傅立葉的未來社會中還存在著私有製的話,那麼,在歐文那裏,私有製已蕩然無存。歐文所設想的社會,是實行生產資料公有製、沒有階級、以公社為基層組織、實行按需分配的社會製度。其中,生產資料公有製是歐文理想社會的基礎。他說:“在合理組織起來的社會裏,私有財產將不再存在。”⑤(⑤《歐文選集》下卷,商務印書館1965年版第14、20頁。)因此,在新社會中,占有生產資料的剝削階級也不再存在。歐文在社會主義史上的另一個貢獻是他提出了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思想。他說:“公社將形成為一個統一的大家庭,每個成員各盡所能”①(①《歐文選集》下卷,商務印書館1965年版第14、20頁。),“每個人都隨便到公社的總倉庫去領取他所要領的任何物品。”②(②《歐文選集》上卷,商務印書館1965年版第347頁。)此外,歐文和傅立葉一樣,也提出了消滅城鄉對立、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對立的思想,主張把城市和鄉村結合起來,把工業和農業結合起來,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起來。在教育方麵,歐文最珍貴的思想是注意人的全麵發展。他主張,社會應特別關心使所有的人一出生下來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很好地培養他們的智、德、體、行方麵的品質,把他們教育成全麵發展的人”③(③《歐文選集》下卷,商務印書館1965年版第133—134頁。)。

19世紀三大空想家不僅在理論上對未來理想社會的原則和某些細節進行了論證和描繪,而且還在實踐上進行了許多大膽的試驗,企圖把他們的理想變為現實。然而,他們所有的試驗都無一例外地失敗了。

三、空想社會主義試驗的失敗及其原因

近代社會主義從莫爾的《烏托邦》問世到聖西門等三大空想家的出現,大約經曆了300年。這期間,首先是空想社會主義者的理論活動。他們著書立說,宣傳布道,製造輿論。直到19世紀20—30年代才開始有組織有目的地將理論訴諸實踐,其中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是三大空想家及其信徒們所搞的社會主義試驗。空想社會主義者認為,要實現社會主義,不必推翻資本主義製度,而隻要首先在資本主義社會裏搞一點一滴的試驗,建立起一個一個的社會主義據點,然後從點到麵,逐步推廣,就可以取得全麵勝利。由於每個人所處的國度、時間和其他具體條件不同,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所從事的試驗的規模和方式也有所不同。然而,相信通過試驗能從資本主義的此岸到達社會主義的彼岸,卻是他們的共識。

聖西門比傅立葉和歐文年長十來歲,他於1825年逝世時,法國還處於反動的波旁王朝複辟時期,無法進行他的社會主義試驗。他生前奔走呼號,希望能得到統治者的幫助,以便在法國建立社會主義製度。然而,他除了被拿破侖皇帝斥之為“瘋子”外,一無所獲,遺憾終身。在聖西門死後,他的信徒們才把他的理想付諸實踐,先後進行了一些試驗。

比起聖西門來,傅立葉顯得更自信。他認為如果有人讚助的話,他的社會改造計劃隻要4—5年便可大功告成。“改造工作隻要從一平方法裏和一千八百人的小範圍的試驗做起”①(①《傅立葉選集》第3卷,商務印書館1964年版第15頁。)。為了實現自己的試驗計劃,他東奔西走,嘔心瀝血,忍辱負重,百折不撓。比聖西門幸運的是,傅立葉生前得到了一次試驗的機會。1832年,他的一個信徒、眾議院議員、富翁博德一杜拉利,表示願意獻出他的一塊地,供傅立葉建立“法郎吉”之用。傅立葉喜出望外,親自籌集資金。但籌資一開始就遇到了困難。傅立葉原以為能得到富人的支持,但結果入股者連一個富人也沒有,幾乎都是工人。預定要籌集120萬法郎股金,結果隻籌到31萬8千法郎。由於資金不足,準備建立法郎吉的計劃無法實現,勉強搞了一個農場和一些建築物。傅立葉親自主持的這次試驗,隻經曆一年多時間,1833年秋便宣告失敗。這次試驗的失敗,對傅立葉是一個沉重打擊。然而,他並沒有心灰意冷,而是千方百計地策劃第二次試驗。他或上書國王,或遊說富豪;時而靜候家中,時而奔波戶外,心急如焚地等待著開明的達官顯貴主動走上門來,支持他的偉大計劃。但是,他再次試驗的願望沒有實現,便於1837年10月10日抱憾而終。傅立葉死後,他的部分門徒繼承先師遺願,從40年代到50年代,在美國先後建立了40多個法郎吉,繼續從事試驗。這些試驗自然都以失敗告終。

在三大空想家中,歐文一生從事的試驗最多。1800年29歲的歐文從嶽父手裏接管了擁有兩千名工人的新拉納克紡織廠,這使他比聖西門和傅立葉都有更好的條件進行試驗。他在工廠裏實行了一些改革,以改善職工的生活條件和工作條件。他苦心經營了20多年的這家工廠,雖然曾經成為名噪一時的“模範工廠”,但終因難以抗拒廠內外的巨大壓力而失敗。1824年,壯誌未酬的歐文跨越重洋到了美國,在印第安納州創辦了新和諧公社。1829年,慘淡經營了5年的公社瓦解了。這次失敗,幾乎耗盡了歐文的全部財產。1832年,年逾花甲的歐文單槍匹馬返回英國,在倫敦創辦“勞動產品交換所”,繼續從事社會主義試驗。1858年,87歲高齡的歐文在宣傳他的社會主義學說的講台上,因心力交瘁而昏倒,經搶救無效而以身殉道。

縱觀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等空想社會主義者,為了把他們的空想計劃變為現實,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裏,從工廠到農村,從歐洲到美洲,殫精竭慮、百折不撓地進行試驗。這些試驗,有些曾經在短時期裏取得了一些成績,甚至在社會上轟動一時。但是,空想社會主義者的所有試驗,全都以失敗告終,這絕不是偶然的,它充分暴露了空想社會主義者的弱點及其學說的局限性。

近代空想社會主義者們早在西歐資本主義還處於上升時期,就能以銳利的眼光看到它的陰暗麵,並進行無情的批判;與此同時,他們還以無比豐富的想象力,描繪出一幅幅未來理想社會的藍圖。空想社會主義的產生、發展及其試驗,反映了人類追求理想社會製度的願望,在社會主義史上無疑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所有的空想社會主義者都存在著致命的弱點和錯誤。他們不了解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規律和本質,不了解階級鬥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動力,看不到無產階級的偉大曆史作用,找不到埋葬舊社會、建設新製度的社會力量和正確途徑。他們不是把社會主義看作是社會曆史發展的必然結果,而看成是理性和正義的表現,是“某個天才頭腦的偶然發現”,他們拒絕一切政治行動,反對由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通過包括暴力革命在內的一切手段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實現社會主義,而主張由他們這樣一些“天才”人物,根據理性和正義的原則來製定未來社會的具體方案,然後通過宣傳、示範,爭取社會輿論的同情和達官巨富的施舍,使這種理想社會得以實現。這顯然是一種空想。這種空想性的根源,除了由於受到他們自己的唯心史觀的限製之外,還由於受到當時客觀曆史條件的限製。

在空想社會主義家們生活的時代,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方興未艾,其固有矛盾尚未充分暴露,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還處於自發的階段,解決社會問題的條件還不具備。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不成熟的理論,是和不成熟的資本主義生產狀況,不成熟的階級狀況相適應的”。①(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409頁。)

空想社會主義試驗的失敗充分說明,隻有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才能為無產階級指出一條獲得解放的正確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