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受命於天壽永昌(1 / 3)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唐]白居易《放言》

漢武帝之後,強盛的西漢王朝開始走下坡路。宣帝時還出現短時“中興”,還能夠處於一個相對平穩的狀態當中。但是,到了元帝、成帝之時,就逐漸暴露出種種矛盾。農民起義不斷發生,嚴重威脅到西漢的統治,使西漢政權處在風雨飄搖之中。統治集團內部外戚王氏家族乘機逐漸掌握了劉氏政權,憑借著在當時所處的特殊地位,他們在曆史的大舞台上充當了一次主角,在中國曆史的長河中留下了一串不太長的印跡。

醜小鴨出世

王莽,字巨君,新莽王朝的建立者。他出生於前45年,於前8年篡奪西漢政權建立新朝做了皇帝,公元23年兵敗為商人杜吳殺死,在位僅十五年,終年六十八歲。王莽是如何做的皇帝,他的成長曆程又是如何?這還要從漢武帝時期談起。

漢武帝之時,王莽的曾祖父王賀曾擔任繡衣禦史一職,也就是中央政府特派的執法官,由於執法不力而被罷去了官職。王賀的兒子,也就是王莽的祖父王禁曾任廷尉史一職,官階也不算高,但王禁是一個酒色之徒,娶有好幾房妻妾,共生有四女八男。次女名政君,長子鳳,次子曼。王曼也就是王莽的父親。

漢宣帝五鳳四年(前54),王政君年滿十八歲。這年,王禁把她送進宮中,做了一個“家人子”,也就是宮中沒有任何名分的普通宮女。在王政君入宮的這年年底,皇太子的愛妃去世。皇太子大病一場,漢宣帝為了使皇太子忘掉從前,決定從“家人子”中找一人來侍候太子。皇太子有意無意地選上了王政君,不久,王政君就有了身孕。漢宣帝甘露二年(前52),懷胎十月的王政君生下一男,宣帝給他起名叫驁,即千裏馬之意。劉驁也就是後來的漢成帝。

漢宣帝甘露四年(前50),宣帝去世,皇太子即位,即漢元帝。同時,立劉驁為皇太子,封王政君為婕妤,其地位僅次於皇後。同時,加封王禁為陽平侯。僅過了三天,又立王政君為皇後,王禁的弟弟王弘為長樂衛尉。漢元帝永光二年(前42),王禁去世。其長子王鳳繼承侯位,並被任命為衛尉、侍中等職,成為在皇帝身邊的內朝官。竟寧元年(前33)漢元帝死,皇太子劉驁即位,即漢成帝。成帝即位,王皇後成了王太後。此後,王鳳任大司馬大將軍掌握朝中政權,其餘六個弟弟王譚、王崇、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等相繼都被封侯。王鳳執政十一年之後去世,推薦他的堂弟王音繼任執政。八年後王音去世,由王商來繼任,王商去世後又由王根繼任。總之,王氏一門擔任二千石以上官吏的就有二十三人,其中有九人封侯,經常簇擁在皇帝身邊。由此可見,王氏家族勢力在此時是何等的龐大。

但是有一點,在王太後家族中唯一沒有被封侯的就是王莽的父親,因為王莽的父親王曼早死。據史料記載,王莽本人長得有點兒醜陋。這樣王莽就像一個醜小鴨一樣與眾不同,他與母親相依為命,過著十分清苦貧寒的生活。與王莽相比,他的那些堂兄弟們個個都是公子哥兒,過著奢侈腐化的生活,驕奢淫逸。強烈的對比使得王莽開始抱怨上蒼的不公,同樣的家族,同樣的血統,同樣的人,為什麼就會有如此大的差距呢?他們為什麼就生活得那麼瀟灑,那麼快樂,而我和母親的生活為什麼就這麼艱難,這麼清貧?這一切都在王莽的心靈深處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他開始極度地渴望獲得權力。

王莽為了改變自己低下的地位,從小便養成了吃苦耐勞、勤奮好學的好習慣。同時,他也學會了耍兩麵派的伎倆,也正是以這種毅力和這種手段,他最終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王莽從小就致力於經學的學習,學習刻苦認真。據史料記載,他曾經跟隨沛郡的陳參學習《周禮》,跟隨陳欽學習《左氏春秋》,身穿儒服,儼然是一個儒者。他在行為上不同於那些無法無天的紈!子弟,對待親屬和師友又十分懂禮守法,尤其是對他那些當權的伯叔們更是曲意奉承。他的大伯父王鳳生了病,王莽留在伯父身邊侍候,湯藥送來,王莽都是自己嚐過之後才給伯父喝,竟然一連幾個月都衣不解帶地守在伯父身邊,一刻也不離去,因此博得了較好的社會聲望。這一切都使得叔伯們改變了從前那種對他不聞不問的狀況,變得關心起他來。

大將軍王鳳被侄兒的行為深深感動了,在臨死之前所辦的最後一件事就是把王莽托付給太後和成帝。隨後在他的叔父王譚和王商以及當時的名臣戴崇和金涉等人的一致推薦下,永始元年(前16),成帝下詔追封王莽的父親王曼為新都哀侯,王莽就得以承襲父爵而當上了新都侯,並被任命為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成了皇帝的親近侍從。到了此時,當年的醜小鴨一下子變成了白天鵝。

按理說王莽一下子當上了這樣大的官,得到的已經不少了,但他仍不滿足,因為他的心願還遠沒有達成。為了能夠進一步升遷,他愈發表現得禮賢下士,清正廉潔。他把平時所得的俸祿分贈給各位賓客,而自己卻粗衣淡食,陋車駑馬,保持原來的本色。由此,使得一大批或者真的相信了他這一套、或者有意識地在奉承他的人齊聲稱讚。這樣,沒過多久,王莽又被封為大司馬。這年,中原大片地區發生了嚴重的旱災和蝗災,社會一片混亂,民眾離鄉背井,到處流浪。王莽意識到這又是一次表現自己的絕佳時機,於是,便主動向太後建議:上至皇室,下至文武大臣,都應為國家分擔憂愁,節衣縮食,以賑濟天下黎民百姓。隨後,王莽帶頭戒殺除葷,連日茹素,並捐錢百萬,田三十頃,交與大司農,以助受災百姓。在王莽的帶動下,滿朝公卿都紛紛獻田出財。老百姓聽到這一消息後,奔走相告,無不感激王莽功德,都稱其為再生父母,是天下第一大好人。

王莽當上高官之後,並沒有因此而得意忘形,而是更加嚴格地約束自己。據史料記載,他生活極為艱苦,經常把所得錢財都饋贈給他人。據說有一次他的母親生了病,一些大臣夫人們前去探望問候,王莽夫人走出來迎接她們,穿著非常簡單,竟被貴婦人們誤認為是仆婦,當她們知道了這就是執政夫人時,無不大吃一驚。

綏和二年(前7),成帝去世。由於成帝無子,皇位由他的侄兒定陶王繼承,是為哀帝。哀帝即位後,他的祖母傅氏和母親丁氏掌握了政權,王莽失勢,不得不稱病去職。兩年後又被迫離開長安回到封國新都(今河南新野東),在那裏一住就是三年。但王莽的權勢並沒有因為他的離去而消失。在他免官閑居期間,有成百的官吏為他上書鳴不平,要求皇帝把執政重新召回。哀帝元壽元年(前1),國內發生日食,來京城應試的儒生都稱頌王莽功德,使得哀帝不得不重新召回王莽。回到長安的王莽並沒有恢複官職,但這也為他將來角逐皇位創造了一個大好時機。第二年,哀帝去世,傅太後、丁太後也相繼去世。年已七十的王太後當天就趕到未央宮接管了皇帝的玉璽,並立即傳王莽進宮主持政事,同時罷免了哀帝的寵臣大司馬董賢,命王莽重新出任大司馬執政,立年僅九歲的中山王繼位,是為平帝。王太後臨朝稱製主持政事,實際上大權則由王莽掌握。

王莽以三朝元老的身份主持政事,成為群臣之首,又被加封為太傅、安漢公。由於皇帝年幼,太皇太後年事已高,因此除封爵以外的一切政事均由王莽和孔光等來處理,實際上王莽取得了與皇帝一樣的權力。在這期間,王莽也和從前一樣,並沒有急於求進,而是仍舊推行一些收攬人心的措施。如增加官吏俸祿,二千石以上官吏退休後,終身發給原俸祿的三分之一;婦女判刑後,可以每月交三百錢代替服刑;減免貧民和災區中產之家以下的租稅;撤銷皇家獵場新設安民縣;在全國各級地方行政單位普遍設立學官,擴大博士名額,為太學建校舍,征求天下精通儒家經典,以及懂天文、兵法、醫藥等各種知識的專門人才。這一些措施更為王莽贏得了好的聲望。

元始三年(3),平帝已經年滿十二歲,王莽上奏太皇太後說:哀帝之時朝政之所以混亂,是因為成帝無嗣。為了避免重蹈覆轍,今宜早為平帝選後,早生太子。太皇太後覺得有道理,便下詔讓朝臣去辦理。朝臣於是令居住在長安城內的世襲諸侯們把各自家中的女兒報上名來,參加競選。這樣一來,長安城內王氏家族中的女孩,多列在入選名單當中。當王莽看到名單之後,發現有那麼多的王氏家族的女孩,十分擔心自己的女兒選不中。原來,王莽有自己的想法,他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便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平帝,這樣,自己就能夠大權獨攬,進一步奪取漢政權。王莽看到這種情況對自己十分不利,於是又想出了一個以退為進的好辦法。他假惺惺地上奏說自己的女兒不夠格,不宜參選,要求退出。太後隨即下詔:王氏是皇帝的外戚,可以不參選。王莽這下心慌了,自己哪裏是不想選,而是想被選中啊!隻是此時的太後把侄子王莽的心思理解錯了,還真的以為侄子大公無私呢,結果王莽弄巧成拙。

令王莽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了,事情出現了轉機。王莽手下的一班文武大臣,對王莽的心思早就一清二楚。他們認為這正是討好王莽的大好時機,此時不做,更待何時?於是,他們便聯名上書太皇太後說:太皇太後的詔令的確令臣下感動,但安漢公功德無量,天下敬重,立安漢公的女兒為後,名正言順,誠合民意。否則,舍此他選,豈不讓天下人失望嗎?王莽聽到此事後,仍是假惺惺地推辭:諸君惜莽,在下十分感謝,無奈莽無德無能,何敢望此,還是依照太皇太後的旨意去辦吧!王莽越是推辭,手下人越是懇切地請求太皇太後。太皇太後忽然心領神會,知道這是王莽在逢場作戲。到得此時,太皇太後才意識到,自己的這個侄兒真的野心不小啊!不過還是依了他吧,畢竟是自家人。於是,太皇太後便順水推舟說:既然眾愛卿都有這個意願,你也就不必再推辭了,不要辜負了大家的心意,就由本後替你作主了。一年後,太皇太後派遣大司徒馬宮等把王莽的女兒迎入未央宮。就這樣,王莽十四歲的女兒當上了皇後,王莽自己也如願做了國丈。

大清洗運動

王莽心中十分清楚,自己的權力和姑母王政君是密切相關的。因此,王莽想方設法緊緊維係住這一關係,以保持和擴充自己的權力。他不斷用歌功頌德的辦法來取悅於姑母,以博得她的歡心。王莽率領群臣給太皇太後上疏,稱頌她節儉愛民。事實上這也是一種十分有效而又較容易辦到的方法。同樣,王莽手下人也學會了王莽這一手段,時時應用,博得王莽的歡心,如大司徒司直陳崇曾經托人寫過一篇稱頌王莽功德的文章,把王莽比得超過古代任何一位聖賢。因此,王莽便任命陳崇等八人為“風俗使者”,到全國各地搜集各種符瑞。與此同時,王莽又令太保王舜上奏太皇太後,要求以古代伊尹、周公的封典加賞王莽。隨後,連續幾天,又有官吏百姓數千人上書朝廷,異口同聲要求加封王莽。於是,太皇太後下詔封王莽為“宰衡”,位居上公,明令天下吏民不得與王莽同名。同時,又賜予他“宰衡太傅大司馬印”印章一枚。王莽得到這一切後,拿出錢財千萬作為太皇太後的生活補貼。姑母的長壽對自己有利,這個道理王莽懂得。

王莽從姑母那裏得到了一些,又從女婿皇帝那裏得到了一些,這樣,王莽的地位和權勢就可想而知了。元始五年(5)正月,“祫祭明堂”大典中,由王莽擔任主祭,而諸侯王、列侯、宗室子一千多人助祭。因此有的學者指出:漢朝祭祀大典,不是劉家人主祭,而是由外姓人當主角的,劉家後代當配角,這還是第一次。這真是天大的笑話。此後不久,一些公卿大夫、博士、議郎和列侯上書,要求平帝按照《周禮》古製,給王莽加“九錫”。這樣,王莽的待遇基本上接近於皇帝的標準,與皇帝的區別隻是一個稱謂而已了。

平帝的年齡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越來越大,這對王莽而言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平帝年齡的增長日益威脅著王莽的權力和地位。王莽深知,平帝即位仍然會出現外戚勢力。為了避免漢哀帝即位之時丁、傅兩家外戚專權,王氏家族倒黴的事情重演,他果斷地做出決定。他上奏太皇太後說:哀帝被立為皇帝時,背信棄義,不按規定斷絕與直係親屬的聯係,結果把朝政搞得一團糟,對政權不利。現在平帝即位,為了防止出現哀帝之時的事情再次發生,一定要深明一統之義,以為後世之法。太皇太後聽後,覺得很有道理,就讓王莽酌情處理。王莽拿到尚方寶劍之後,就派手下左將軍少傅甄豐拿著事先準備好的璽綬前往中山國,拜漢平帝的母親衛姬為中山孝王後,又賜平帝的兩個舅舅衛寶、衛玄為關內侯,賜平帝的三個妹妹“君”的稱號。

王莽的長子王宇反對父親的所作所為,他私自和衛寶通信聯絡,讓他轉請衛後上書朝廷,把自己調入京城。王莽不答應,王宇又和他的老師吳章,還有大舅哥呂寬共同商量對策。吳章提出王莽信奉鬼神,不如借鬼神來嚇唬一下他。因而編造謊言說,朝廷要把政權全部交衛氏掌管。王宇又指使呂寬於夜裏把鮮血潑灑到王莽家的大門上。但呂寬剛要轉身逃走時,被王莽府第的守衛抓住了,嚴刑之下,供出了主謀王宇。王莽盛怒之下,把王宇投到大牢,一不做,二不休,將王宇用毒藥毒死。王宇已經懷孕的妻子也沒能逃過這場災難,在生產之後,也被一刀結果了性命。其後,王莽下令將衛氏的家族僚屬全部殺光,對衛皇後和吳章處以腰斬,同時,把平日的死對頭也都借機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