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楚河漢界兩相爭(3 / 3)

項羽哈哈大笑,稱讚道,真乃壯士也,請他喝酒。有人馬上給樊噲好酒一鬥,生豬蹄一隻。樊噲接過酒與生肉,席地而坐,用劍把生肉切開,一口酒一口肉地大吃大喝起來,頃刻間,把酒和肉一掃而光。項羽說,壯士還能再喝嗎?樊噲回答道,臣下死都不怕,難道還怕喝酒嗎?隨後,樊噲又接著說道,秦朝統治者心如虎狼,殺人如麻,所以大家都起而反抗。楚懷王當初有約:先破秦軍進入鹹陽者為王。如今沛公先進入鹹陽,封存了秦朝的府庫,絲毫沒有所取,仍然還軍霸上。之所以派人把守函穀關,是防備他人破壞,隻等項將軍的到來。對於這樣的有功之人,你隻聽信小人的讒言而不加考察,不但不賞,反而要加害於他,這與暴秦又有什麼兩樣呢?為此,我特地冒死前來相救。樊噲一番話,說得項羽幾乎沒有回過神來。過了一會,張良目視劉邦,暗中使眼色,劉邦便以去廁所為由走出大帳。出來後,樊噲建議劉邦馬上離開,劉邦認為還沒有向項羽辭行,這樣離去不好。樊噲說,幹大事就不能拘小節,講求小節就幹不成大事,人家如今劍拔弩張,我們就像放在案板上的魚肉一樣,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被宰殺,還講什麼禮節!在樊噲的勸說下,劉邦才不辭而別,離開了宴席。

劉邦在辭別之時讓張良留下來,一是對項羽的招待表示感謝,再者是把自己帶來的禮品交給在座諸人,最後他對張良說,從這裏到霸上,走小道不過二十多裏,你估計我們到達軍營後,再進去向項羽道謝。說罷,劉邦放棄來時的車騎和人員,隻帶著樊噲、夏侯嬰、靳疆、紀信等四人,持劍盾從小道步行,平安返回軍營。項羽見劉邦老是不回,便讓都尉陳平出來找劉邦。張良此時估計劉邦差不多已經到達軍營,就回到宴席向項羽道謝,說,沛公不勝酒力,已經喝醉了,不能前來辭行。他讓我代他向君王奉獻白玉璧一雙,向大將軍範增奉獻玉鬥一雙,以示感謝。項羽不見劉邦,便問,劉邦現在何處?張良回答說,他見您不能原諒他的過失,現在已經回到霸上的軍營。項羽無言以對,隻好接過玉璧,放在桌子上。範增卻因沒有殺死劉邦而感到十分懊惱。他把劉邦贈予的一雙玉鬥隨手放在地上,拔出劍來,惡狠狠地把它擊碎,說道,唉!今天不聽我的話,放虎歸山,將來與君王爭奪天下的必定是劉邦,君王是鬥不過劉邦的,我們這些人都將成為他的俘虜。

四麵皆楚歌

項羽到達鹹陽後,派人向楚懷王報告推翻秦王朝統治的消息,並請示分封等問題。楚懷王回答說按原來製定的方針辦。也就是說依照當初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這樣就要封劉邦為關中王。項羽十分不滿地說,楚懷王是我叔父所立,他自己並沒有任何功勞,怎麼能主約呢?推翻秦王朝的統治是我們大家的功勞,我們可以不聽他的旨意。項羽倚仗自己手中兵多將廣,力量強大,便不顧其他人的反對和不滿強行進行了分封。最終,楚懷王被尊為義帝,劉邦被封在漢中、巴、蜀,稱漢王,章邯占據鹹陽以西稱雍王,張耳占據原趙國稱常山王,英布占據九江稱九江王等,共分封了十八個王國。

應該說項羽的分封存在著極大的問題。項羽憑借自己的實力,強行進行分封,並沒有按照眾人的意願去做。如把劉邦分封到巴、蜀一帶,就是項羽自己的一廂情願。這是因為項羽擔心劉邦有一天會與他抗衡,兼之當時巴、蜀也同屬於關中,項目認為封劉邦於巴、蜀,亦不違背楚懷王之約,但是,人人都明白這是要把劉邦置於一個不利的位置。而劉邦聽到項羽把自己分封到巴、蜀之時,也怒火中燒,準備與項羽決一死戰。但最終還是被周勃、灌嬰和樊噲等人勸阻住了。蕭何認為,現在還不到與項羽決一死戰的時候,因為我方的軍隊還不能與項羽的軍隊抗衡,雙方交戰,我們必定會敗,這就等於白白送死,把天下拱手讓給項羽。擁有巴、蜀之地比白白送死要強得多,至少我們還能活著。隻要活著,就可以等待時機,將來再與項羽爭霸天下。在眾人的勸說之下,劉邦的怒火才稍稍平息一些。他又派張良給項伯送去厚禮,請項伯代他向項羽求情,請求項羽把漢中也分封給他。項羽也沒有多加考慮,就把漢中也劃給了劉邦。這樣,劉邦就占有了巴、蜀和漢中共四十一縣之地,稱漢王,都南鄭(今陝西漢中)。

而項羽則憑借自己的武力和威望,自立為西楚霸王,占據當時比較富庶的泗水、東陽、東海、碭、薛、鄣、吳、會稽和東郡(今山東西部、安徽和江蘇北部、河南東部大片土地)等九郡,都彭城(今江蘇徐州)。項羽自認為從此之後便天下太平了。其後,他放縱手下對鹹陽城進行了一場大洗劫。殺死了投降的秦王子嬰以及秦朝全部的宗室家族,把宮室內外的珍寶和後宮的宮女據為己有,然後在鹹陽城放了一把大火,火燒了整整三個月才慢慢熄滅。秦都鹹陽從此變成了一座廢墟。

劉邦盡管對項羽的分封十分不滿,但又迫於項羽的實力,別無選擇,隻得前往漢中。他任命蕭何為丞相,帶著自己的大隊人馬,從霸上出發,向漢中一帶進發。當時從關中進入漢中、巴、蜀全是崎嶇小道,行走十分艱難,劉邦選擇了由杜縣(今陝西戶縣東)南下入蝕中(今陝西洵河上遊),越過秦嶺進入漢中平原的路。張良因為要隨韓王成就國,不能跟隨劉邦前往漢中。分別時張良依依不舍,一直把劉邦送到褒中(今陝西城固一帶)。臨別之際,張良向劉邦建議,說,你在去漢中的路上,要經過不少的棧道,都是一些交通險要之處,你應該把所經過的棧道全部燒毀。這不僅防止了其他人覬覦漢中,而且也可以向項羽表明你從此以後,再無返回的打算,由此也給項羽造成一種錯覺,放鬆對你的警惕性。劉邦接受了張良的這一建議,走一路燒一路。消息傳到項羽耳中,項羽果真認為劉邦是不想再回來了。

劉邦率軍進入漢中,定都南鄭後,地理條件和環境發生了變化,大批跟隨劉邦而來的將士都不適應。再加之久離家鄉而產生的思鄉思親人的念頭,於是,出現了士兵逃亡的現象。甚至一些將領也逃亡了,韓信就是其中之一。韓信,江蘇淮陰(今江蘇清江)人,自幼家貧,常常受人欺負,但他是一個胸懷大誌的人。項梁起義之時,韓信參加了他的隊伍,但一直未受重用。後來轉投了劉邦,此次也隨軍西行來到漢中。蕭何了解韓信的才能,多次將其推薦給劉邦,建議劉邦委以重任,但劉邦都沒有放在心上,韓信便隨同其他將士逃跑了。蕭何聽到消息後,來不及向劉邦報告,自己騎馬追韓信去了。有人馬上向劉邦報告,說蕭何自己也騎馬逃跑了,劉邦聽罷大怒。兩天之後,蕭何回來了,跑去見劉邦。劉邦一見到蕭何,便大罵起來,問他為什麼逃跑。蕭何回答說,我沒有逃跑啊!我是去追逃跑的人。劉邦不明白,那麼多逃跑的人,你去追哪一個?蕭何回答說去追韓信,他是天下第一流的人才,您如果想長久地在漢中呆下去,就不必去追他,要是您有爭奪天下的想法,您就再也找不到像韓信這樣的人才了。劉邦接受了蕭何的建議,隨即舉行隆重的儀式拜韓信為大將。

此後,劉邦讓韓信訓練軍隊,排列陣勢。經過數月訓練,劉邦感到時機成熟,便欲出蜀東征。但來時的棧道皆已燒毀,怎樣才能出去呢?劉邦向韓信問計,韓信給他指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劉邦聽後十分高興,遂派百餘士兵前去修築棧道,而後自己與韓信率領三千將士,於前206年八月的一天,悄悄從小道出發東征,經故道(今陝西寶雞南)直達陳倉。當時,項羽把章邯封於秦地,主要目的是監視劉邦,生怕劉邦出蜀。章邯錯誤地認為:劉邦想要出蜀,一定要經過棧道,如今棧道全部燒毀,一時不可能出來。當巡邏兵報告說劉邦派百餘人修棧道時,他還嘲笑劉邦,說,那麼長的棧道,派百餘人搶修,何年何月才能修好?劉邦真是愚蠢到家了!當他聽說劉邦用韓信做了大將軍時,更加相信劉邦手下已經無將可用。直到八月中旬的一天,有人報告說劉邦大軍已達陳倉時,章邯才如夢方醒,大吃一驚,棧道並沒有修好,劉邦大軍難道是從天上飛出來的?等到他進一步確定確實是劉邦大軍時,才不得不引軍去陳倉與劉邦倉促決戰,結果,章邯被韓信打得大敗,隻得困守廢丘孤城,次年城破,章邯被迫自殺身亡。

劉邦打敗章邯後率軍向東進占鹹陽。其後,又派兵向西北攻占隴西(今甘肅臨洮)、北地(今甘肅寧縣西北)、上郡(今陝西榆林東南),於三個月之內消滅了為秦地百姓所極力反對的三秦王,接著揮師東下,出武關。此時的項羽正率領大軍集中攻齊而無暇西顧。前205年冬天,項羽擊敗造反的田榮,田榮逃到平原(今山東平原),被當地百姓殺死。項羽破齊後,坑殺田榮降卒,燒殺擄掠,平城毀邑,破壞無遺,齊人不得不起而反抗。在這種情況之下田榮的弟弟田橫得以收集殘兵數萬人,與項羽在齊地爭戰,雙方相持不下。劉邦乘此機會東進,降西魏王豹,虜殷王卬,公開宣布與項羽決戰。到了前205年的夏天,劉邦率領大軍攻入項羽都城——彭城。正在齊地作戰的項羽聽到這一消息後,立即率大軍三萬回擊。結果劉邦不敵戰敗,退出彭城。此役漢軍傷亡慘重,以至於睢水“為之不流”,劉邦自己也幾乎成了俘虜,父親和妻子皆被項羽掠去,留在楚營作了人質。劉邦僅率數十騎逃到滎陽、成皋(今河南鞏縣上街)一帶。

次年,項羽率兵再次進擊劉邦,劉邦節節敗退,讓出了滎陽和成皋。此時,盡管劉邦於正麵戰場上連續失利,但其部將韓信在北方卻取得了很大的勝利。韓信占領了趙地,這就等於抄了項羽的後路,形成了包圍之勢。與此同時,劉邦還派人勸說九江王英布降漢,共同抗擊項羽。而在後方的蕭何又源源不斷地把糧餉和軍隊從關中調集過來,使劉邦得以重整旗鼓,繼續戰鬥。到了前203年,項、劉兩軍在成皋一帶形成對峙局麵。此時形勢對項羽十分不利,因為各地所封之王,皆起來響應劉邦而反對項羽,項羽急於同劉邦決戰,而劉邦卻避而不戰,項羽已經處於一種被動的局麵。在這種形勢下,項羽不得不采取妥協的辦法:雙方講和,約定中分天下,劃鴻溝為界,其東屬楚,其西為漢,楚放回此前俘虜的劉父和劉妻。約定達成,項羽撤兵東歸。

當劉邦亦準備回撤之時,張良等勸說他:漢此時已經占據了半個天下,各路諸侯皆已歸附,楚兵看似強大,但到了此時,已是疲憊之師,項羽已到了眾叛親離的地步,這正是消滅項羽的最佳時機,不如趁此把他給消滅掉。如果現在不消滅他,就等於放虎歸山。劉邦聽從了張良等人的勸說,立即下令追擊項羽。為了聚結大軍消滅項羽,劉邦接受了張良的計策,封韓信為齊王,並答應封彭越為梁王。韓信、彭越揮師南下,包圍項羽。前202年,劉邦會同各路大軍,約四十萬兵力,全力合擊,將項羽緊緊包圍。項羽連戰失利,在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力戰不敵,退至垓下(今安徽靈璧東南)。當時,項羽部尚有十多萬兵力,但兵士們已無鬥誌。到了晚上,項羽忽然聽到四麵漢軍都在高聲齊唱楚歌,心中大驚,說:難道漢軍把楚地全部占領了,為何有這麼多的楚人?感到大勢已去的項羽借酒澆愁,麵對心愛的烏騅馬和美人虞姬,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此時,虞姬也隨聲附和: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歌聲婉轉淒涼。虞姬唱完,就在項羽麵前自殺而亡。項羽淚流滿麵,“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此後,項羽跨上戰馬,乘夜突圍,左右隻有八百多精騎。天明時分,漢軍發覺,緊追不舍。項羽渡過淮河,騎兵僅剩一百多;逃到東城(今安徽定遠)之時,僅剩二十八騎。項羽知道已經無法逃脫,便對隨從說:我起兵八年,身經七十餘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所以才能成為天下霸主。今天被困在這裏,並不是我不會打仗,而是天要滅我啊!今天肯定是在劫難逃了,但我不能束手就擒,我要和他們血戰到底!項羽率領二十多騎,又從東城突圍,向東南方向退至長江邊上的烏江(今安徽和縣北),想從這裏渡過長江,擺脫追兵,然後再以江東為根據地東山再起。恰好,烏江亭長已準備好一條船在這裏等候。他見項羽到來,就對項羽說:江東雖然不算大,但也有土地千裏,人口數十萬,足以稱王,請您趕快上船渡江。項羽聽罷,突然改變了主意,他笑著對亭長說:上天不要我活,我又何必要渡江逃命呢!我率領八千江東子弟渡江西征,參加反秦鬥爭,現在沒有一個人能活著跟我回去,我還有什麼臉麵去見江東父老?最後,他把坐騎送給了亭長,讓他把馬帶回江東,自己徒步持劍與追兵混戰,殺死了數百人,自己也身受重傷,無力再戰。他對追兵說:我聽說劉邦懸賞千金,要買我的人頭,獻上人頭者還要封萬戶侯。現在我把頭交給你們,拿去立功吧。項羽說罷,拔劍自刎而死。

項羽二十四歲跟隨叔父項梁起兵反秦,英勇善戰,屢立戰功,成為當時反秦隊伍中的一員強將。但是,他隻擅武戰,不善謀略,且不恤民力,不能順應曆史潮流,終於在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戰爭中,一步步由優勢轉為劣勢,最後眾叛親離,自刎而死,時年僅三十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