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富麗堂皇阿房宮(2 / 2)

秦始皇陵墓在今西安市臨潼東五公裏的下河村附近,北靠驪山,南臨渭水。秦始皇從即位之日起,便開始在驪山修築陵墓,直到他去世時也未完工。秦二世又接著修建了兩年,前後費時三十九年。像這樣動用人力物力之多、建造時間之長、規模之宏大和技巧之複雜的陵墓,在中外曆史上都是罕見的。

陵園呈東西走向,陵園外圍牆的大門開在東麵,有人認為這一格局同一般的陵墓坐北朝南不同,顯示著秦始皇雄踞西方,橫掃六合,稱霸天下的威勢。這一說法,可進一步商榷。據考古工作者調查發現,秦始皇陵園和從葬的範圍,東西南北均約為15公裏,總麵積達56平方公裏。陵園麵積近8平方公裏,有內城和外城兩部分。墓塚位於內城南半部,呈覆鬥形,現高約76米,底基為方形。據考古工作者推測,秦始皇的陵寢應當在陵墓的後麵,即西側。現已探明,在陵西的內、外兩重城牆之間,有飼養馬匹的葬儀坑17座,埋藏著珍禽異獸的瓦棺葬17座,跽坐陶俑14座。陵西還有陪葬墓和陪葬坑,陵西的中部是陵道,埋有木質和銅質車馬。陵北有陪葬坑和耳室共7座,有地闕及通往墓內的甬道。陵東側有甬道三處。陵園以外是從葬區。現已發現兵馬俑坑、馬廄坑、殺殉坑和刑徒坑幾十處。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陵墓的墓室一直挖到了很深的泉水下邊,然後用銅澆鑄加固,放入棺槨。整個墓室是一座宮殿,用石頭雕刻的百官,按照職位的高低排列在兩邊,宮殿裏麵藏滿了珍奇珠寶。墓室的穹頂上麵畫著天文圖像,用絕大的珍珠充作日月星辰,下麵是百川、五嶽和九州的地理形勢,並取極為貴重的水銀當作江河大海。宮內點燃著人魚膏燈,以求長久不滅。為了防範偷竊,宮殿四周布滿了機弩,如果有人觸動機關,它能自動射出弩箭。對司馬遷這充滿神奇色彩的記載,人們一直是半信半疑。不過,近年的考古調查證明了司馬遷的記載基本上是可信的。如1982年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對秦始皇陵的封土用測錄儀進行了反複測試,發現有強烈的汞反應,證明墓內確有大量水銀存在。此後,考古工作者又通過各種高科技手段對秦始皇陵進行了勘探,取得了不少新發現。

前210年七月,秦始皇第五次出巡途中病死在沙丘平台(今河北平鄉縣),時年五十歲,同年九月葬於驪山陵墓。安葬完畢後,秦二世下令將宮內無子女的宮女和修建陵墓的工匠,一律埋在墓中。這麼做的理由有二:一是為了殉葬。在中國人殉製度由來已久,秦始皇以帝王之尊,死後有人陪葬,這也講得過去。二是為了防止人泄露陵墓的機密,因此,秦二世在剛剛安葬完秦始皇後,便把所有參與建陵的工匠一個不留地殘忍地埋葬在秦始皇陵墓內。

三月不盡火

秦始皇去世之後,秦二世仍然大興土木,興建阿房宮。但此時,危機正在來臨。陳勝、吳廣反秦起義後,各地起義風起雲湧,並形成摧毀秦統治的兩大力量——項羽和劉邦領導的起義軍。鴻門宴之後,項羽錯誤地認為劉邦已經歸服,自己已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反秦力量的領袖。於是,劉邦進入鹹陽後沒敢幹的事,項羽卻毫無顧忌地去辦了。他率領自己的大軍,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鹹陽,進行大規模的燒殺搶掠。他在殺了秦王子嬰和秦的全部宗室家族後,對秦統治者進行了毀滅性的報複,把秦宮室內的一切,包括珠寶和後宮的美女據為己有,然後放了一把大火,燒毀了秦的宮室。大火熊熊燃燒了三個月後才熄滅。

而秦始皇陵在兩千多年來,也曾經多次遭到嚴重破壞,多次被人盜掘,陵墓的地麵建築毀壞殆盡。有曆史記載的大規模破壞有兩次。其中一次就是前206年項羽入關後,在火燒阿房宮的同時,也火燒了秦始皇陵園,並派三十萬士卒挖掘其陵,將隨葬的珠寶一卷而空,其量之大,搬運了三十天還未搬完。此事在《史記》和《漢書》中均有記載。在秦始皇陵的南麵和西北麵各有一條深溝,當地的老百姓稱之為“霸王溝”,傳說為當年項羽所挖。唐代詩人白居易曾經寫詩來譏諷秦始皇:“一朝盜掘墳陵破,龍槨神堂三月火。可憐寶玉歸人間,暫借泉中買身禍。”相傳在項羽掘墓運寶之後,有個牧童來到這裏放羊,羊不小心掉進深墓坑中,牧童舉著火把進墓尋找,不意失火,將墓內殘餘棺木燒毀,連秦始皇的枯骨也燒成了灰燼。還有一種更神奇的傳說,說墓中所埋工匠,在項羽掘開墓塚時仍然未死,他們在墓中雕刻了石龍、石鳳、仙人像、石碑等。陵墓打開後,裏麵墓還有金雁、金鳧飛出。

隨著秦始皇陵兵馬俑陪葬坑的發現,人們不免想像:僅僅一萬多平米的狹小範圍內,就出土了數量如此之多、規模如此之大、價值如此之高的文物。那麼,秦始皇陵墓中到底藏有多少珍寶呢?這樣的疑問也隻有以後的考古發現才能得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