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誌丹縣2005年農村誠信情況調查分析報告(3 / 3)

1.全麵推行行業評信製度建設。行業評信是激發內力、激活外力、凝聚合力的主要手段。因此,從今年起,甚至在一個時期內,我們要總結借鑒順寧評信製度改革試點經驗成果,從信用社評信解決農村融資難入手,逐步向各個行業領域滲透實施評信工作。一是開展融資評信。由人行、銀監辦指導,各鄉鎮黨委、政府協調,信用聯社組織各鄉鎮信用社實施,組建農村融資評信領導小組和評信委員會,按照農村改革試驗區領導小組出台的《全麵加快農村評信製度建設實施意見》要求和信用聯社《農村評信暫行辦法》開展農村投融資評信工作;二是開展商業企業評信。由工商局、國稅局、地稅局、物價局、計量局、鄉企辦、文化局、交通部門及消費者協會共同參與,組建商業企業評信領導小組和評信委員會,製定方案對全縣範圍內的商業企業展開評信;三是開展法製和科技評信。公檢法和農林水牧科技局及科技協會也要組建執法守法評信和科技服務評信組織和委員會;四是開展政府機關單位評信。文明辦、小康辦、城管辦等機關要對全縣黨政事業單位、各鄉鎮機關、各村委會和行政村開展評信。在具體操作實施中,要借鑒順寧經驗,先組建機構組織對誠信主體進行詳細調查摸底建檔,采取程序操作,並出台評定辦法,不斷豐富評信層麵,細化評信級次,嚴格評信升降的授信,按期組織評信授牌,製定評信獎懲政策,快速掀起全縣評信、守信新風。

2.快速推進機關、部門、單位改革。重點是要轉變職能,從越位、缺位、錯位向到位轉換。一是要下大力氣提高幹部素質和工作能力;二是轉變部門工作作風和風氣,規範部門行業工作行為,在慎言敏行、言出必踐、有功必賞、有過必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糾、製度有信、法規有信、講話有信、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取信於民眾上強化實踐與踐行,努力使黨的富民政策直接進村入戶;三是嚴格村級組織的管理和教育,實施能人治村、科技強村、經濟富民、管理律政戰略,真正達到公平、公正、公開的村民自治。通過係列改革不斷增加政府機構組織的公信力,進一步引導規範誠信行為。

3.健全評信獎勵懲處機製。一是要建立評信工作的長效機製和互動機製;二是要給守信者以優惠政策或經濟實惠,特別是要大張旗鼓地開展授信和信用升降活動;三是要建立約束機製和觸發機製,建立“信用檔案”,搭建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四是嚴厲處罰失信者,不斷提高失信成本。

4.建立評信社團組織和管理機製。一是全縣要成立一個由主要領導親自掛帥的領導小組,對各行業評信委員會統籌管理;二是要建立與各行業評定組織相適應的保障機製和信用監管隊伍;三是要依靠社會管理誠信,大力發展具有社會公信力的各種信用中介組織,把信用調查、征集、評價、擔保、谘詢逐漸推向社會,政府與信用企業除政策性融資外要與企業經營活動剝離,企業融資、發展靠擔保、靠信用。最終形成誠信建設社會化、誠信服務製度化、誠信發展科學化。

5.持之以恒地開展誠信意識宣傳教育。要把誠信教育納入到公民教育之中,特別是要強化對守信事例典型的宣傳,對守信單位、企業、組織、個人要高禮遇尊重,在全社會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守信獲益、失信失利”的輿論環境,使人們增強“按法律、按合同辦事”的信用意識,為誠信誌丹建設營造良好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