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樓的文明戲也給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可不知為什麼我連一個演員的名字也沒記住。隻記得兩個演員的外形和外號,一個叫“元宵”,一個叫“搓板”,前者頭剃得總很亮,後者是扁平身條。
文明戲的演員其演技功夫都是不錯的。他們多演連台本戲。如,《乾隆下江南》、《蒸骨三驗》、《張汶祥刺馬》、《血淚碑》、《新茶花》。看文明戲我得到個意外的收獲。五十年代進文學研究所學習,學戲劇史時,讀歐陽予倩先生寫的文章。他談到當年他從日本回國後,在上海搞話劇運動和演出文明戲,裏邊談到文明戲的劇目,我的同學甚至許多老師都是隻知其名,沒見過演出也沒看過劇本。我卻看過。原來當時天津演的文明戲,不少劇目竟是繼承的歐陽老和他同代人的作品。比如那出《新茶花》,在歐陽老回憶文章中是很著力寫過一筆的。
我知道天津有些專家,在研究天津戲劇史上很有貢獻。不知當年的文明戲是否也列入了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