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彌
兒子大學裏放暑假,他回家對我說,想看一些書,請我找些書讓他看。與看書相比,我兒子更喜歡去做一些實踐。或者說,我兒子不是一個喜歡看書的人。從小學到大學,他從不曾主動要求看過書。現在他有這個心,我當然不敢怠慢。我的書架不算小,八個特製書架都是高度二米三、寬一米,另外還有幾個輕便小書架。我的書林林總總,十分蕪雜。有些是我父母收藏的蘇聯的小說和中國古代書籍,有些是我弟弟收藏的古今中外詩歌集,他們都給了我,一來是充實我的書架,二來他們都經商,不需要這些書了。我也不太喜歡看書,但我喜歡買書,許多書放在書架上,兩年了,還沒有拆掉包裝。我給兒子在書架上找了足足一個小時,給他找出這幾本書:許地山的《道教史》,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劉達臨的《愛經與秘戲》,司馬遷的《史記》,王小波的《思維的樂趣》。
還有《論語》《先秦詩選》《楚辭選》《蘇州昆曲》《古希臘生活》等,真是用心良苦。我記得最清楚的是:最後我給他選擇了一本《三坊七巷》,是北北所寫。我的想法很美好,現在的孩子在日韓文化衝擊下長大,他們並不了解中國。我希望孩子了解中國,了解中國也有這麼好的地方。這本書正合我意。一個文筆優美、思想廣闊的女作家寫的書,值得看。
林那北,我熟記她以前的筆名叫北北。2010年夏天,她到蘇州,我們問過她改筆名的事,她說了一個理由,好像不是太能說服我,因此我很快就忘記了這個理由。到現在總是覺得這個人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北北,一個是林那北。北北和林那北不分彼此,工作做得都出色,讓人不能忘懷。
北北的小說和散文我看了不少,感覺到她文字裏的潑辣和那種堅強。《尋找妻子古菜花》讓我念念不忘,那時候,北北的行文還沒有林那北那樣急風暴雨,雖也幹脆,卻有一種揮之不去的婉轉。讓你感歎小說靈感來源真是比夢還奇特,陷人於絕境的地方也許就是悟道之地。《三坊七巷》也是北北所寫,文字風格還是不變,在這裏她是步步為營了,大刀闊斧之下,那份如履薄冰的心情令人尊重。說來我之前其實隻見過她一麵,但我每看見她的文字,便要從心裏認真地感悟她。因我知她是個有俠氣的女子,她曾向出版社大力推薦我與她一同出版一本中篇小說集,我們並不認識,她也沒有義務為我做這些事。那本書後來出了,這份情也記下。我自寫作以來,一直受人幫助,文學讓我不斷地看到善良之心。
後來,北北就成了林那北。她的文字氣象也為之變化了。語言更為幹脆利落,仿佛渾身充溢青春之氣,思維大開大合又犀利機警,總是流光溢彩。2010年夏天她到蘇州,是我第二次見到她,心中的北北和林那北乍到麵前,反有些回不過神。及至三言兩語,才知她的變化乃是順其自然,不禁感歎,暗祝: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說她是冰雪,是其人豔若桃李,冰肌玉骨,有冰雪聰明,又有冰雪之潔淨。生長於熱帶之地,有冰雪的稟賦,就如女有男相。她也確實有男子氣。俠義,敢於堅持,善於堅守。冰雪之中,最令人想念的是怒放的蠟梅,蠟梅香自苦寒來,我想她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