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3 資本市場再迎“風口”(1 / 1)

■管清友

回味2014年的資本市場,影響市場的關鍵似乎不是豬,而是風。春節之前,央行用一次降準為馬年“台風”畫上了句號;那麼春節之後,資本市場的風又會吹向何方呢?

從基本麵來看,經濟下行和通縮的壓力再度升溫。去年的“9·30”房貸新政和“11·22”降息,可以看作是第一輪寬鬆。盡管這些措施立竿見影,但卻不足以完全對衝結構調整和外部再平衡的壓力。

近期的一係列跡象表明,第一輪寬鬆的效果漸行漸弱,新一輪寬鬆一觸即發。一是房地產再度降溫。去年12月房地產投資同比首現負增長。根據上市公司公告,今年1月萬科實現銷售麵積196.0萬平方米,銷售金額232.1億元,分別比2014年同期增長0.7%和下降16.1%;保利當月實現的簽約麵積為57.1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6.66%,實現簽約金額73.03億元,同比下降26.72%。其他上市房企銷售也有所下降,30個大中城市剔除春節因素後銷售再度下滑。

二是通縮壓力加大。1月的CPI上漲了0.8%,這個低點雖然有春節錯位因素,但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和總需求疲弱帶來的壓力才是主因。春節前豬肉價格罕見下跌,也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三是外部貨幣戰繼續升溫。歐央行QE,美聯儲鴿派意味也越來越濃,人民幣兌美元彙率貶值不是問題,實際有效彙率升值才是問題。

站在春節後、兩會前這個關鍵的時間窗口,我們已經聽到了寬鬆的風聲,下一陣風可能來自以下幾個風口:

第一,貨幣寬鬆將繼續升級。節前的降準、節後的現金回流再加上地產的再度走弱,近期資金麵大概率呈現季節性寬鬆和衰退性寬鬆的雙重特征。在衰退、通縮和債務風險的三重壓力之下,降息依然是最為直接有效的方式,預計再次降息不會太遠,全國“兩會”前後就可以看到。此外,作為配合基建融資的關鍵措施,PSL的腳步也漸行漸近。

第二,地產政策將進一步鬆動。地產既是經濟的風向標,也是火車頭。地產不穩,增長難穩。自去年9月30日實行房貸新政以來,地產銷售和價格企穩,地產政策暫時偃旗息鼓,這並不意味著中央已經完全放棄地產調控,近期地產再次出現在中央的會議公告中便是一個信號。下一步地產政策的放鬆可能從降低交易成本入手,我們預計交易環節的稅費標準可能會有所調整,但直接取消的難度較大。

第三,彙率彈性將進一步增強。春節期間,全球貨幣博弈的硝煙繼續彌漫。2月18日,印尼央行3年來首次降息,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做出這個決策並不意外。麵對經濟下行(印尼去年四季度衰退)、通脹下行和彙率升值(2014年實際有效彙率升值11%)的全球通病,印尼央行也選擇加入全球央行的寬鬆競賽。

壓力之下,站在貨幣轉向路口的美聯儲也越來越猶豫。從春節期間發布的1月FOMC會議紀要來看,美聯儲強調了中國增長放緩、大宗商品下跌、外圍央行寬鬆、美元走強等顧慮,而對3月FOMC會議取消“保持耐心”的態度非常謹慎,這意味著年中加息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在這種競相寬鬆和貶值的外部環境下,中國一方麵會加快寬鬆步伐,對抗衰退和通縮風險,抑製彙率過快升值;另一方麵也會進一步加大彙率彈性,擴大彙率浮動區間,避免人民幣跟隨美元過快升值,損害出口。

第四,狠抓改革的牛鼻子,區域政策或成突破口。改革有先後次序,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時候,既能調結構又能穩增長、短期效果較為明顯、措施較容易落地的改革會明顯加速。

自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創新區域管理以來,我們一直在強調關注區域政策,今年我們認為需要更加重視。中央對區域政策的核心思路是加強“互聯互通”、“統一國內大市場”。今年的一個亮點和增量可能在西藏。中央或許會考慮召開第六次西藏自治區工作會議,在交通基建等領域可能會有大力度的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