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徐古籍序跋彙編——《紅雨樓題跋》補篇(1 / 3)

馬泰來普林斯頓大學東亞圖書館館長。文史兼治,為學不為習見史料及約定觀點所囿。近年探討明季紅雨樓藏書史實,網羅諸家輯本《紅雨樓題跋》未收文字,已發表論文多篇。輯注徐(字興公、惟起,1570—1642)《紅雨樓題跋》,輯本四家,內容蕪雜,書籍以外,包括書畫碑帖。書籍部分,藏書題記及書籍序跋並列,而二者性質對象不同:題記或記感受,或留言後裔,皆原無公開發表意;序跋則多為大塊文章,期望影響廣大讀者。書籍序跋包括古籍及友朋著述,前者每提供重要訊息,後者多為應酬文字,價值不大。

謬荃孫編《重編紅雨樓題跋》(1907),併合林佶(1719)、鄭傑(1798)兩家輯本,未有增補,反有遺落謬輯遺落林輯之《張文潛文集》、《草澤狂歌》題記,鄭輯之《竹窗小稿》題記。沉文倬編《紅雨樓序跋》(1993),全從謬輯,僅據上海圖書館藏徐《紅雨樓集》手稿殘本,補入其為時人著作所撰序文十篇,多應酬文字,包括為稻粱謀而代作者。古籍序跋及藏書題記,則未試圖增補馬泰來:《紅雨樓藏書題記輯本四種評介》,《版本目録學研究》第1輯(2009),第287—292頁。

近年研究徐編刊古籍活動,追訪原書,得序跋十篇,皆諸家輯本所未收,亦未見於現已殘缺之《紅雨樓集》手稿。序跋內容宏豐,或述版本流變,或考作者生平,具見徐學養。茲按四庫排序,略為解說,並附各書《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號,以備查考。一般而言,僅孤本及原徐氏自藏本列藏地。序跋除目睹者外,複蒙陳力、趙前、張麗娟、王帆森、黃毓棟、沉津諸友好惠寄書影,謹此致謝。

《蔡端明別紀》序

蘇、黃、米、蔡,宋稱四名家者也,遺言佳事,傳播後世,未可僂指。王長公有《東坡外紀》矣,範長康有《襄陽誌林》矣,端明之德行與夫書法之工,政事之異,名與三公雁行,但恨遺稿散逸,不得其傳。予生同桑梓,夙負恭敬之念,乃蒐厥陳言,彙為《別紀》,自世係本傳以及《荔譜》、《茶録》,分門別類,為卷十二,公之生平,悉其大都。至與六一先生侃侃立朝,號“慶曆四諫”,其風稜凜乎不可犯,千載猶有生氣,《別紀》瑣屑,又不足以盡公萬一也。近聞亦有作《黃豫章誌林》者。餘之《別紀》其可已乎?若曰端明藎臣,則吾豈敢。萬曆己酉春日,後學徐興公題。注:録自《蔡忠惠別紀補遺》二卷,明徐編,宋玨補。明天啟二年(1622)顏繼祖刊本。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圖書館藏。此序原刊《蔡端明別紀》十二卷,明萬曆刊本。《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録,史5179。普大藏本有“曹氏石倉圖書”印記,疑為徐親贈其好友曹學佺(1574—1646)者。《重編紅雨樓題跋》收有《蔡忠惠年譜》題記,可與此序同觀。

《宣和北苑貢茶録》跋

熊蕃,字叔茂,建陽人,唐建州刺史博九世孫。善屬文,長於吟詠,不複應舉。築堂名獨善,號“獨善先生”。嚐著《茶録》,釐別品第高下,最為精當。又有《製茶十詠》,及文稿三卷行世。徐書。注:録自《茶書》,明喻政編。明萬曆四十年(1612)刊本。影印本,布目潮渢編《中國茶書全集》,東京,汲古書院,1987年。《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子5300,僅著録《茶書》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刊本。布目潮渢考證,《茶書》刊行二次,萬曆癸醜(1613)喻政《茶書自序》,未收入初刊本。謝肇製《茶書序》雲:“吾郡侯喻正之先生……複命徐興公裒鴻漸以下《茶經》、《水品》諸編,合而訂之,命曰《茶書》。”喻政《茶書自序》亦稱:“爰與徐興公廣羅古今之精於譚茶若隷事及之者,合十餘種為《茶書》。”《茶書》之編訂,徐有力焉。喻政,江西南昌人,萬曆二十三年(1595)進士,時為福州知府。

《北苑別録》跋

熊克,字子複,蕃之子。弱冠登紹興二十七年(1157)進士,授順昌主簿,除鎮江府學教授,秩滿,改知諸暨縣。憲使芮輝表薦之,提轄文思院,召秘書省校書郎,兼國史編修官。時周益公必大參知政事,謂克曰:“百官誌疏甚,公談習典故,宜加增損。”旬日纂成,益公稱歎。複遷秘書郎,權直學士院,知製誥。又遷起居郎,兼直學士院,以論罷。知台州。上《九朝通略》,詔增一秩,召赴行在。部使者核克縱私鹺不治,報罷。奉祠,知太平州。屬疾,告老,未幾卒。所著有《九朝通略》一百六十八卷、《中興曆》一百卷、《官製新典》十卷、《帝王經譜》二十四卷、《諸子精華》六十卷。徐書。注:録自《茶書》,明喻政編。參上《宣和北苑貢茶録》跋條。

《品茶要録》跋

黃儒事跡無考。按《文獻通考》:“陳振孫曰:《品茶要録》一卷,元祐中東坡嘗跋其後。”今蘇集不載此跋,而陳氏之言必有所據,豈蘇文尚有遺耶?然則儒與蘇公同時人也。徐識。注:録自《茶書》,明喻政編。參上《宣和北苑貢茶録》跋條。

《唐眉山集》序

有宋唐子西先生,產於眉山。紹聖中,登進士第。政和之際,為官拓落,謫粵之惠陽者七年,而詩文什九謫居時所著者。予以萬曆丁未歲(1607)遊惠,既拜東坡於白鶴峰,因詢子西遺跡,有客導予至其故居,荒阪一區,絶無屋宇,僅存舊碑一通,字多蘚剝,後人呼其地為子西嶺雲。予為詩曰:“遷客當年此著書,春風秋雨閉門居。古碑漫滅遺墟在,日暮啼鴉繞故廬。”屈指三十餘載矣。予癖喜收先賢遺集,獨先生集遍求弗得,不無惋惜。今歲抵清漳,晤何元子給諫,家有抄本二十卷,遂録之。先生與東坡所產鄉同,先後以文被謗同,其謫居地同。今坡公祠廟高峙峰巔,春秋享祀,過客慿弔;而先生文章風節,不減坡公,一區故宅,演沒於冷煙蔓草間,誰複有過而問者。至於撰著孔繁,什九散逸,僅僅若斯,又不能廣傳於後世,良可慨也。集中別有《三國雜事》二卷,尤為評史斧鉞。致堂、雪航又不足論矣。庚辰(1640)閏正月徐題。注:録自《唐眉山詩集》十卷《文集》十四卷,宋唐庚(1071—1121)撰。清雍正三年(1725)汪亮采南孩草堂活字印本。《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録,集3360。本文所録徐古籍序跋,僅此篇刊於徐氏身後。徐抄本,後歸汪亮采,汪稱據以編刊《唐眉山集》。然據今人考證,汪本未全從徐本,實據多本拚合重編王嵐:《宋人文集編刻流傳叢考》,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59—262頁。致堂、雪航,指胡寅及趙弼,皆閩人,分別著有《讀史管見》及《雪航膚見》。何楷,字元子(疑原作玄子,避清聖祖諱改),福建晉江人,天啟五年(1625)進士,嚐任刑科給事中及工科都給事中(給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