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考察開發商的商業信譽。這種信譽表現在多個方麵,既可通過施工現場考察,也可通過了解開發商以前建造的房屋質量、銷售中及售後糾紛情況。如合同注明的使用麵積與實際麵積是否相符,建房是否真正使用廣告宣傳的建材,承諾的配套設施、交通線路、綠化麵積、商業網點、工程進度等,是否與實際承諾相符。
(4)考察開發商對未來住宅小區的整體規劃。看開發商是否聘請經驗豐富的專業設計師設計,小區的設計是否符合目前的市場要求。
9.如何現場選購即將竣工的房子?
購買即將竣工的房子最好到現場察看,可著重察看了解以下幾方麵:
(1)看一下周邊環境。看一看周圍附近其他生活商業配套設施是否齊全;如菜場、商場、學校、醫院、公交車站等基礎設施是否齊全,環境是否宜人,如有無產生汙染的工廠、產生噪音的設施,所購樓的地段的排水情況、綠化情況等。周邊環境不好,會給今後的生活帶來很多麻煩。
(2)察看小區的內部環境。小區規模的大小,小區圍牆高低是否適當、安全,小區的道路、人、車是否分流,幢距是否規範,日照是否充分,綠化麵積的大小,車位、自行車棚的有無、多少,同時還要看小區有無其宣傳品中未標明的建築物等等。這樣才能了解到物業管理、安全保衛、售後服務到位的真實情況。
(3)看房子的品質。一般開發商都備有樣板房供購房者觀看,而在樣板間內,由於開發商已經做了精心裝飾,不用售樓人員多說什麼,你都可能會產生購買衝動。但這時一定要保持冷靜,要知道你看到的隻是開發商為了開展銷售而建造的一個模型,真正的住宅還沒有完工。它隻是比圖紙進了一步,比圖紙看起來更直觀。在某種程度上,樣板房可以說是開發商對購房者作出的一種承諾,對開發商具有一定的約束力。因此購房者在看樣板房時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可以向開發商索要一些關於樣板房的圖文資料、介紹說明,尤其是有關建築材料、房屋麵積、裝修標準這些關鍵方麵的資料,一旦在購房後發生糾紛,這些資料就會起到證據的作用。
當然在看樣板房時,一定不要忘記到建築工地走一走,而且要多跑幾次,通過明察暗訪毛坯房,才能看到真實情況,因為隨著施工的進展,你所要購的房屋才會顯出“廬山真麵目”。如由毛坯房的牆壁和地麵平整程度,看工程質量;看窗子與窗框的合縫是否嚴實,各個細節處理得是否講究;看房子的高度、布局設計是否合理,麵積分配是否合適等等。你也可以事先假想布置空間,如在毛坯房內及廚房和衛生間待裝修的房間內,設想其格局是不是自己心中所想。而客廳,則看看無門牆麵有多少,如果有兩個以上的牆麵都有門,那擺放家具會不方便。臥室與廚房和客廳的分隔是否清晰,有的戶型臥室設置在房間入口處,這樣臥室的自由度就不大了。再有屋頂是否有橫梁穿過,對裝修的影響有多大等等。
10.如何測算你的購房能力?
俗話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有多少錢,辦多大事”。購房者必須正確估計自己的購買能力,方能“量入為出”,作一名精明的購房人。那麼,如何正確估計自己的買房能力呢?
購房者一般可從以下三方麵估算自己的購買能力:
(1)認清自己的支付能力、付現能力的大小。
在我國,相當多的購房者具備潛在的支付能力,因為往往是一人購房,親朋好友全力幫忙,但在計算支付能力時先不應計入親友的資助,這樣才能看清你到底有多大的支付能力。若不計親友支援,你現在全家積蓄和正常消費後節餘兩項之和才是你的正常支付能力,如有單位購房補貼或住房公積金,你的支付能力就增強了。但支付能力不等於付現能力,因為積蓄存在不能立即變現的可能性,如憑證式國庫券、定期存款等。
(2)現金支付能力一般應超過總房價的30%。
積蓄全部是現金和活期存款的,應當在扣除為取得產權須繳納的稅費、入住前的裝修、家具、家電等支出以及物業管理收費等費用後,才是你的現實支付能力,其數額多少決定你能否一次全付還是分期付款。一般來說,現金支付能力大於總房價的30%就可以充分應付購房後各個環節的支付要求。
(3)分期付款應是扣除正常生活費後的餘額。
對分期付款的購房者來說,應考慮家庭的穩定收入和可預期的維持正常生活的節餘額,隻有在節餘額大於分期付款的額度時你才可采用分期付款的購房方式。
11.怎樣確定二手房的成新度?
房屋的成新度,即為房屋完損等級,是用來檢查房屋維修保養情況的一個標準,是確定房屋實際新舊程度和估算房屋實際價值的依據。根據建設部製定的《房屋完損等級評定標準》的規定,房屋的完損等級根據房屋的結構、裝修和設備三個組成部分和各個項目的完好、損壞程度分為一至五類:完好房、基本完好房、一般損壞房、嚴重損壞房和危房。
(1)完好房
結構完整,構件安全可靠,整體性能強,屋麵或板縫不漏水;裝修和調控設備完善,無損壞;基本上或雖然存在一定的陳舊現象或個別構件有允許值之內的很低程度上的輕微損壞,但在整體上不影響居住安全和正常使用,通過小修後,即可馬上修複的房屋。
(2)基本完好房
結構構件安全完好,基本牢固,齊備完整,管道暢通,現狀良好,使用正常;少量部件有輕微損壞,稍微超過設計允許值,但已穩定,屋麵或板縫局部滲漏,裝修設備的個別部位或零件不影響使用的損壞,油漆缺乏保養,通過在原有構件或部位上進行修補和塗抹修繕即可恢複使用功能的房屋。
(3)一般損壞房
一般結構性損壞,局部結構構件變形損壞、裂縫、腐蝕或老化,強度不足,屋麵或板縫局部漏雨,部分裝修、設備有一般性損毀,如油漆老化,設備管道不夠暢通,水衛、電照管線、器具和零件有部分老化、損壞或殘缺,需對少量主體構件進行加固、更新或對損壞部分進行中修的房屋。
(4)嚴重損壞房
房屋年久失修,結構有明顯變形或損壞,屋麵嚴重漏雨,裝修嚴重變形破損,油漆老化見底,設備陳舊不齊全,管道嚴重堵塞,水衛、電照的管線、器具和零部件殘缺及嚴重損壞,需進行大修或翻修、改建的房屋。
(5)危險房
承重構件已成危險構件,結構喪失穩定和承載能力,隨時有倒塌的可能,不能確保住戶安全的房屋。這類房屋需要及時拆除或翻修。
以上五類房屋,《房屋完損等級評定標準》規定了它們的成新度,即:
完好房:八、九、十成新;基本完好房:六、七成新;一般損壞房:四、五成新;嚴重損壞房及危險房:三成新以下。
購買二手房時,購買者可以利用以上的標準測算所購房屋的新舊程度,衡量一下售房者所要價格是否合理。還可以利用所購二手房的成新度來計算出所購房屋的大概價值。具體方法是:調查與所購二手房的位置、結構相當的新建商品住宅的價格,再用此價格乘以所購二手房的成新率(如七成新的房屋的成新率就為70%),得出自己所購二手房的價格,當然所算價格非常粗略,隻能作為參考。
12.購房如何選擇房型、樓層?
購房者在選擇房型、樓層時一般應從以下五個方麵去考慮:
(1)考慮房屋內功能區的劃分是否明確。房型的演變反映出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變化,因此在挑選房型時盡可能考慮在有限的麵積條件下,各個功能區應盡量細化,並避免相互間幹擾,保持其相對的獨立性。
(2)充分注意住宅的功能性與經濟性。反映住宅功能性與經濟性的主要指標包括套內總麵積與主要廳室麵積的分配、戶型、得房率以及相關尺寸等。購房者在衡量與選擇時應正確處理各種指標之間的關係,應在有限的總價範圍內取得最佳房型結構及實用麵積,達到使用功能的最大化。
(3)考慮套內交通流動部分是否合理。合理化的套內交通流動即人在戶內需經常走動的部分應相對集中,並以不影響各功能區的獨立使用為前提。
(4)力求套內空間有層次。一個好房型每個房間的私密性與其功能應該是相輔相成的,並在總體上表現為一種依次遞增的趨勢。挑選住宅的一般順序是進戶門、玄關、廚客(餐)廳、衛生間、臥室、主臥套房。層次鮮明的房型同樣可使一套百餘平方米的住宅富有空間層次感。複合式房型和錯層房型就是將住宅設計由平麵向空間延伸,通過一定的空間變化來明確各功能區的範圍,並使套內層次由二維變成了三維。
(5)注意考慮朝向、日照、通風及景觀條件。
13.購房如何把好“驗收”關?
在開發商交房時,購房者一般都要到現場去驗房,現場驗房對購房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稍有不慎就為購房者入住後留下隱患。要驗好房,購房者應注意以下兩點:
(1)在開發商通知交房時,先向開發商索要二書,即《住宅質量保證書》和《住宅使用說明書》,並詳細閱讀其內容,同時也要重新研究購房合同;
(2)在明確了“二書”和溫習了購房合同的內容後,帶上“二書”及合同到現場,按照“二書”及合同進行對照驗收。一般要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麵去查看:
①看門窗安裝是否牢固,門窗開啟推拉是否自如。門窗平滑與否,門鎖是否運作自如。門隙是否太大或不易開,或防盜門的鐵欄間隙太寬不能起防盜作用,門匙與門鎖是否對口等等。
②窗台是否有滲水。方法是在外牆以水管噴射10分鍾以上,然後看看窗台上是否出現水漬(呈深色的印)。還要留意窗台雲石是否崩裂,可用手輕觸窗台,以不刮手為原則。
③看牆壁是否平滑,若牆身出現裂紋或有被挖花的痕跡,表示油漆馬虎。另外,在牆體的相關位置是否留有空調管孔。
④踢腳線接口是否平滑,是否有凹凸不平問題。
⑤浴缸是否滲水,排水是否通暢。方法是放半缸水過夜,隔天便知浴缸是否滲水及排水是否順暢。
⑥坐廁水箱是否滲水,排汙是否通暢。如坐廁滲水就會有鏽跡。
⑦看洗麵台台麵打磨修飾是否光亮平滑。
⑧看地麵傾斜位是否排水順暢,是否積水。
⑨開關櫥櫃看看是否暢順,並檢查門鏟安裝穩定與否。
⑩看連接不鏽鋼洗盆的下水管口,是否保持幹爽,可用手輕摸水喉表麵是否滲水。
檢查瓷磚鋪貼得是否平整、協調、牢固,主要看牆腳或較隱蔽的角位。
結構、麵積是否符合合同約定,有無變化。必要時最好對麵積進行實際測量,以防止房屋麵積“縮水”。
看管線布置是否合理集中,是否正常,應留意單元內的電源開關是否被更改,電路容量是否滿足所有電器設備的負荷要求。
查看上下水、供排水暖係統。上下水管道走向是否合理,是否有滲漏;同時,查看供氣、供暖管道閥門是否靈活。
14.投資什麼樣的房子才能保證有升值?
置業投資能否保值、升值,對購房者來說非常重要。為此購房者應從物業的開發商、地段、品質、房屋本身及成本等方麵去考察。
(1)選品牌。開發商的實力、信譽是一個項目成為理想物業的保障。因此購買者應當重點考察的是發展商的商業信譽。看開發商的知名度,在國內國外曾開發過哪些成功項目等。這就是說要購買名牌,名牌產品質量可靠,物業的價值就會有保證。
(2)選擇地段。地段的好與差決定了售價的高低。地段是物業保值、升值的一大決定因素。因此購買者應該考慮的是該地段在現時和將來是否都是好地段,生活、工作、購物、休閑娛樂是否方便,市政規劃是否有利此地段的發展,此地段發展的空間餘地是否夠大,空氣環境質量是否優質。
(3)周邊環境。①交通是否便捷。交通便捷的小區才有發展空間,也才有升值機會。可考慮以下幾個方麵:現時工作、上學等出入是否方便,公共交通網絡是否發達,交通網絡與住宅區的相連是否合理,是否適於疏散,未來市政發展是否有利於此處交通的改善。②住戶檔次及周邊文化水平。應注意了解周圍住戶是否是自己所能接受的住戶群,不但如此還要了解住戶買房的用途。住戶的檔次同時也決定了物業的檔次。
(4)選擇品質。物業的內在品質即建築的質量、布局規劃等,是物業保值、升值的基礎。①裝修。要考察的是大廳、過道、外牆、窗、電梯等的檔次、質量是否達到一定的水準。②市政配套。齊全的市政配套是生活的保障。市政配套功能是否齊全,能否到位,能否在近、遠期符合需求,對物業的升值有很大影響。③小區規劃。超前規劃可令物業保持更長的競爭力。考察小區規劃是否合理,設施是否齊全,能否實現或何時能全部到位。④樓層、戶型、環境。在樓層上要考慮家人出入的方便,底層或頂層有花園的,要考慮是否實用並同時與售價一起考慮。不同朝向、樓層的售價相差8%至15%。
(5)選擇服務。物業管理主要要看物業管理公司的經驗與實力如何,收費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規定。優質的物業管理能使物業的品質保持長久。
15.如何把握購房時機?
購房也是一種投資,投資回報額的高低取決於投資者對房地產市場行情的掌握程度,因此投資房地產市場和股市一樣應當注意對行情的了解和掌握。隻有把握準購房時機,你的投資才可能得到較好的回報。
(1)在大量樓盤上市而市場不景氣時,樓市營銷策劃通常推出能引起轟動效應的讓利方案。房價一直是樓盤營銷焦點,一些開發公司為了使購房者獲得心理價位的滿足,激發他們的購買熱情,會采取各種讓利銷售的措施,這時入市購房就可以獲得較大的購房優惠。
(2)在新樓盤上市時,開發公司為吸引人氣,通常會低價開盤,采取“低開高走”的策略。例如,開發公司在首次開盤時房價為每平方米2200多元,樓盤一時熱銷,必定吸引更多購樓者的注意力,隨後的第二批房價就會升為每平方米2800元以上,並仍有上漲趨勢。顯然,兩次上市形成的差價就成了第一批購房者的盈利。
(3)在樓盤銷售收尾之時,樓盤所剩套數不多。開發公司為了不拉長銷售期,減少人力、物力的浪費,會降低價格出售,以盡快收尾。這時購房不但價格優惠的幅度大,而且大多是現房。
(4)在某一區域重大市政建設方案出台之前購房,這時由於成本低,價位有優勢也成了購房的好時機。
(5)政府為刺激房產市場而出台重大優惠政策之初往往也是購房的黃金時機。目前,房貸期限延長、利率不斷下調,投資房地產市場還是有利可圖的。總之,投資房地產市場,投資者在購房時不但要具備一定的房產知識,貨比三家,還應持一種發展的眼光,不失時機地選擇好的樓盤,在安家置業的同時獲利。
16.購買底層樓房應注意什麼?
一般情況下,底層樓房在防潮、采光等方麵都存在較多的問題,人們普遍還是不願意購買底層。其實,在選擇時隻要上述影響功能的主要問題妥善解決了,購買底層還是有很大優勢的。一是價位比較低,按有關規定底層樓層差價增減係數為98%,樓層差價一般在每平方米50—100元左右;二是有很多優惠,如附送花園或綠地,即使不附送底層也是近水樓台,要比別人的使用率高得多;底層往往還不計陽台麵積,這樣,用戶有了陽台,總價上還能節省不少。那麼,底層住宅應注意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