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獨立學院教師隊伍建設探討(2 / 3)

通過調研發現,有部分獨立學院因辦學情況特殊,教師幾乎全部依賴舉辦方母體高校的各個學院支持,自己幾乎沒有專職專任教師和管理人員,所有上課老師基本全部為外聘,部分老師流動性較大。獨立學院的外聘教師,尤其是各類高校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和研究生,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在獨立學院的任教有較大的流動性。

5、心理健康狀況令人堪憂,心理契約失衡

在獨立學院工作的教師,除了母體大學委派的之外,多數自聘教師自感具有種種不安全的壓力,使其心理健康處於不穩定的狀態。管理心理學認為,“心理契約是個人在有所奉獻與組織欲望有所獲取之間以及組織針對個人期望收獲提供的一種配合”。它雖無形但更影響人的情感與投入。現有高校評價教師的製度缺陷也往往由於過分依賴學生的評教,使得在民辦高校和獨立學院工作的教師麵臨巨大的壓力,更不必說教學任務重、課量大,再加上考核多、考勤嚴等等壓力,致使很多教師身心疲憊,心理契約非常失衡,影響教師的健康成長。

二、當前獨立學院教師隊伍建設的對策分析

1、從宏觀方麵來看,國家和地方政府應加強監督和扶持力度

一是國家和地方政府可以通過間接扶持,如在規劃用地、招生、貸款等方麵提供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把富餘資金投入到獨立學院的發展建設中去。2012年6月18日《教育部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金進人教育領域—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教發[2012]10號)中重申明晰了民間資金進人教育領域的相關政策。政府在加大教育投人的同時,采取積極有效措施,鼓勵和引導民間資金進人教育領域,充分發揮民間資金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作用,拓寬民間資金參與教育事業發展的渠道,在保證獨立學院正常運作的情況下,以保障獨立學院教師基本生活、參與培訓、深造及科研項目立項等資金所需,營造有利於獨立學院健康發展的政策環境。

二是國家和地方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設立發展專項資金,爭取實現多樣化的經費籌集。教育投入是支撐國家長遠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資,是發展教育事業的重要物質基礎,是公共財政保障的重點。從2012年起,陝西省對民辦高校實施分類管理並將其作為規範管理和財政支持的依據。大力支持發展非營利性學校,正確引導發展營利性學校,逐步形成完善的非營利性與營利性民辦高等教育分類管理體製。分類管理在陝西第一次實現了公辦和民辦高校性質上的公平,解決了民辦高校教師的身份問題,將顯著提高民辦高校教師待遇,如退休工資等。作為全國唯一承擔國家民辦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地區—浙江省溫州市也采取了相似的對策。設立民辦高等教育的專項資金是突破發展瓶頸的重要舉措,有利於全麵清除製約戴著“民營”帽子的獨立學院發展的政策障礙,形成區分合理的民辦教育公共政策體係。

2、從中觀方麵來看,獨立學院應完善內部管理體製

伴隨著母體高校“光環”的漸漸消退,我國獨立學院“斷奶”後將麵臨更為嚴峻的“二次創業”挑戰。獨立學院創辦者和管理者應有危機意識,從完善內部管理體製著手,強化教師隊伍建設。

一是獨立學院應轉變“家族式”管理的理念,真正貫徹落實《關於規範並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製和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幹意見》中明確規定的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製。引進或設立具有高等教育管理經驗的職業校長,製定高效、正確的基本方略及決策,使獨立學院內部權力製衡,使辦學的“營利性”與“教育性”製衡。另外,正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董事長黃飛建指出的“獨立學院到了用內涵建設突破發展瓶勁的階段”。獨立學院投資者應把創建名牌獨立學院作為辦學理念,實現從“外延發展”到“內涵發展”的轉變。目前,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及國家教育部批準,包括北京城市學院、河北傳媒學院、陝西西京學院、黑龍江東方學院、吉林華僑外國語學院在內的5所大陸民辦高校已通過教育部審批,正式獲得首批民辦高校研究生招生試點資格。此舉也標誌著民辦高校學曆培養層次的進一步提升並打破了過去研究生招生由公辦高校、科研院所一統天下的局麵。這5所民辦院校獲得研招資格,正是他們內涵發展的結果。實踐證明,創辦特色專業,走內涵發展之路,理所當然是獨立學院做大做強,教師隊伍得以穩定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