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載體的設計要遵循導向性、仿真性、創新性和實效性原則,因時、因地製宜。要按照“常規活動上水平、重點活動見實效、難點環節求突破、創新活動有成果”的工作思路,因地製宜搭建各類紅色文化活動載體。如上例所述之團隊拓展訓練項目如何將紅色文化元素融合,讓黨員真正感受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和勇於犧牲的革命精神,這就需要在項目策劃中選定合適的活動場地、道具和項目內容,敲定人物角色和故事情節等。該院在實施該項創新項目時堅持以目標為導向,做到了四個“新”:一是理念創新,將角色扮演、項目式教學法、案例法等新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成功應用,讓黨員在角色扮演和體驗、團隊競賽中增強了集體榮譽感,領悟紅色精神;二是項目創新,充分利用當地戶外拓展訓練場,重新設計營造仿真環境,完成了包括重走長征路、飛渡大運河等體驗式運動型訓練和傳真機等團隊思維訓練,以及紅色經典舞台劇表演等創造性的文藝體驗式訓練;三是內容創新,舞台劇表演事先設定主題和參考的故事情節、評分標準,規定表演要完成劇名、隊徽、隊歌、口號設計和符合給定內容的拚圖展示及自行設計的道具展示,確保各隊規定動作有新意、自選編排有特色;四是考核創新。堅持群眾性活動群眾參與的原則,在定性考核環節引入群眾評價機製,如紅色動漫作品競賽、舞台劇表演比賽等,都增加了觀眾評價環節,從而在人人參與過程中激發群眾參與的熱情。
3、體係化設計、整體推進要注意先進性和能動性相結合。高校在實施紅色文化育人工程中往往都會給定大的原則、由各子係統實施推進。加強頂層設計、實施體係化建設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確保紅色文化不變味、不走樣、受歡迎的前提。首先,要圍繞思想教育、素質培養的要求提升紅色文化項目的先進性、時代性、鮮活性。其次,要發揮基層主觀能力性,激發創新活力,綜合運用新思路、新媒體、新技術、新手段構建新的紅色文化育人體係。以廣東鬆山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在傳統的紅歌賽、紅色征文比賽、紅色短信比賽、黨史展、動漫競賽、紅色之旅、紅色主題晚會、紅色主題講座等傳統活動項目基礎上,該院黨委堅持“學研賽展諾踐帶”相結合,即以“讀書學習”為主線,以“研討交流、競賽活動、文化展示、登高承諾、服務實踐、帶動發展”為手段,創造性地把“黨委書記項目”——“紅色文化節”整體項目轉化為黨支部、黨總支、黨委三級聯動的黨組織生活創新的項目群,有效地實現高校紅色文化育人工程,為廣大大學生點燃心海導航的明燈,激發師生員工“心向黨跟黨走”的自覺性和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努力奮鬥的內動力。
四、結語
紅色資源是我們黨、國家和人民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高校要把對紅色資源的研究、對紅色文化的傳承作為重要的研究課題和重要任務來抓,不斷豐富紅色資源的精神內涵,增強在師生中的影響力,培養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朱桂蓮、李晶:德育視角下的中國紅色文化研究綜述[J].中國青年研究,2010(6).
[2] 毛冰漪、賴浩明:論紅色資源與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3).
(責任編輯:劉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