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立責任追究製度,規範和細化貧困生信息材料。貧困生的資格認定信息首先來源於地方基層組織的認證材料,為了保證材料的真實性,需要有相應製度保證材料開具人和學生能實事求是。開具的證明材料格式要統一,要求學生詳實寫出家庭經濟貧困的主要原因,證明材料要留案備查,建立證明材料開具人違規操作實施責任追究製度。
(3)建立高校領導和老師組成、學生參與的貧困生資格認定機構。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大學貧困生資格認定機構的工作人員應該定期走訪其所在民政部門或村委會(街道、社區辦事處),實地了解學生家庭情況,通過深入班級和宿舍調查、采訪同學等方式了解學生在校期間夥食消費、日用品消費、服裝消費、娛樂消費等項目的支出情況,建立貧困生檔案,記錄貧困生家庭情況、在校學習生活情況和資助情況等內容,跟蹤和反饋資助經費的利用。以班級為單位,成立以輔導員任組長,學生代表擔任成員的認定評議小組,負責貧困生認定的民主推薦和民主評議工作,鼓勵學生參與貧困生資格認定。
(4)完善貧困生資格認定的複核機製和公示製度。建立複核機製和公示製度,做到更加準確地甄別真正需要資助的對象,以保證資格認定的公平、公正、公開。將資格認定的條件、程序和結果張貼公示,交由老師和同學們的審核監督,確保認定材料的真實性和認證程序的規範性,防止少數同學的作弊行為。
2、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和懲罰機製,降低道德風險,減少違約行為
建立高校學生良好的信用檔案是大學貧困生資格認定和資助的根本舉措。它能夠降低學生的道德風險和減少銀行和高校的逆向選擇行為,建立貧困生、貸款銀行、高校之間的相互信任機製。大學生誠信檔案包括學生填寫部分、學校填寫部分和社會第三方維護部分等。學生維護填寫部分包括個人基本情況、教育培訓經曆、任職記錄、社會實踐、勤工儉學等;校方維護填寫部分包括學習成績、畢業評語、在校優良記錄、在校不良記錄、助學貸款記錄等;社會第三方填寫部分包括檔案查詢記錄、調查、認證、評估、投訴與申訴記錄等。誠信檔案作為高校助學貸款的重要參考依據,對有嚴重不良行為記錄和瀕臨誠信降級的學生實施預警製度,教育和督促學生,避免誠信狀況進一步惡化,而對誠信行為較好的學生,在資助政策上可適當給予政策傾斜。
實施嚴厲的違約懲罰措施。對於學生違約行為,記錄信用檔案,在就業、再獲取資助、辦理信用卡、貸款購車購房等方麵設置障礙,拖欠款項還要連本帶息歸還,對惡意拖欠者甚至需要訴諸法律,增加違約的成本。
3、建立教育發展銀行、發行教育債券,分散和降低投資風險
對商業銀行來說,作為政策性貸款的助學貸款具有風險大於收益的特征,如果沒有行政幹預風險,作為盈利性的商業銀行是沒有參與的積極性的。對於地方政府來說,對銀行的貼息等也加重了地方政府的負擔,地方政府也缺乏積極性,這些因素是降低當前助學貸款低效運行的主要原因。解決措施是建立政策性的教育銀行,實現商業性經營與政策性操作的分離。教育銀行是政府發起,不以盈利為目的,可以通過向國內資本市場和國際資本市場發行和銷售“教育債券”,以及從私人投資者處募集資金。“教育債券”可以較低利率發行,國家政府可以以其他形式予以補償,為高校提供政策性融資業務及相關金融產品的服務,促進教育與經濟金融的更好結合。
(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資助,大學貧困生問題對社會穩定的影響及應急管理研究,BFA090082。)
【參考文獻】
[1] 普通高校困難學生人數約占在校生總人數23%[EB/OL].
[2] 盛洪主編:現代製度經濟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3] R·科斯、A·阿爾欽、D·諾斯等著:財產權利與製度變遷[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4.
[4] 2012年中國學生資助發展報告[EB/OL].
[5] 張冰舟:對改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體係的探索與思考[J].甘肅科技論壇,2010(5).
(責任編輯: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