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發專利技術成功應用,推動了整個鎳行業產業的發展。公司自主研發的電解鎳常溫常壓全濕法酸浸工藝技術的成功應用,帶動了同行業在工藝技術的進步,打破了傳統火法工藝能耗高、用水不平衡的局麵,為以紅土鎳礦為原料生產電解鎳開創了嶄新途經,推動了整個鎳行業產業技術的整體進步,為我國鎳工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采用自主研發的紅土鎳礦低耗能提鎳廢水提鎂工藝技術,實現了紅土鎳礦提鎳廢水的減量化目標,達到了節能減排建設循環經濟的目的,也為加強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資源優化合理配置奠定了基礎。
采用自主研發的紅土鎳礦低耗能提鎳廢渣全資源化工藝技術,很好地解決了紅土鎳礦提鎳後其他有價資源浪費的難題;實現了紅土鎳礦濕法冶煉的廢渣綜合利用,提高了紅土鎳礦濕法冶煉行業清潔生產水平,也延長了公司循環經濟產業鏈。
取得了一係列重大科技成果。目前公司已申請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授權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自主研發的“紅土鎳礦常溫常壓酸浸工藝電解鎳”榮獲江西省重點新產品、優秀科技新產品稱號,獲得2010年新餘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11年江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紅土鎳礦濕法精煉高純鎳技術開發”獲得2012年度新餘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多次獲得國家、省、市級財政獎勵支持,其中:年產60萬噸餘熱發電及低溫餘熱再發電技改項目獲得國家2008年度節能技術改造財政獎勵支持;年產5000噸電解鎳項目(二期)獲得國家2009年度產業振興重大項目獎勵支持;年產40萬噸硫酸低溫餘熱利用項目和紅土礦低耗能提鎳廢水減量化利用項目列入國家2013年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備選項目,年產5000噸電解鎳項目列入江西省2008年度高新產業重大項目。
發展科技 匠心獨具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走循環經濟發展道路。江鋰科技成立伊始就視科技進步為生存之道,對有限的資源采用獨創技術“吃幹榨盡”、“點土成鎳”、“化渣成鎂”。公司立足鎳、鈷、鎂、矽、鐵等多元素綜合利用的技術特點,充分利用自有知識產權,堅持不懈地走循環經濟發展道路,現已形成了鎳、鋰、硫酸等產業橫向擴展和縱向延伸相結合的創新型循環經濟產業鏈,針對電解鎳生產中產生的廢水、廢渣,公司采用自主研發的紅土鎳礦低耗能提鎳廢水提鎂技術,綜合回收紅土鎳礦提鎳廢水中的鎂、鈣元素,將電解鎳生產廢水全資源化利用,生產出世界尖端品質的高純氧化鎂和副產品二水硫酸鈣,減少前端紅土鎳礦提鎳的廢水產生量;紅土鎳礦低耗能提鎳廢渣提矽鐵技術,綜合回收紅土鎳礦中提鎳廢渣中的矽、鐵,將電解鎳生產廢渣無渣化利用,生產高純活性白炭黑和副產品CCD鐵精粉,減少整個提鎳係統的廢渣排放量,並綜合利用紅土礦提鎳廢渣43萬噸。電解鎳生產中的廢水“零排放”,廢渣綜合利用,該技術在世界上首次突破了紅土鎳礦資源綜合回收利用技術難題。同時,建設了年產40萬噸硫酸生產裝置,並利用吸收過程反應熱來產生低壓蒸汽,從而大幅度提高硫酸裝置的熱能回收率,提高了熱能利用率,做到了硫酸生產過程中清潔高效生產。
加大科研經費投入,保障科技創新活力。公司十分重視科研經費的投入,近年來,通過不斷加大對科研經費的投入,科研經費不斷上升,2011年投入科研經費約1億元,2012年投入科研經費約1.2億元,2013年科研經費投入達1.5億元。科研經費持續穩定的投入,大大提高了科研人員的積級性,保障了科研成果的產出比例及產出效率,有力地保持了科技創新活力和科技創新發展動力,為原來單一的創新性科技研發成果轉向規模化和產業化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開展多項工藝研究與運用。江鋰科技始終相信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取得科技創新優勢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最佳手段,公司近年來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實施科技創新,開展了紅土鎳礦常溫常壓全濕法酸浸工藝研究、紅土鎳礦濕法精煉高純鎳工藝研究、紅土鎳礦濕法冶煉生產5N高純鎳精煉工藝研究、紅土鎳礦選擇性浸出的工藝研究與應用、高鐵低鎳紅土礦中鎳提取工藝的研究、鼓風爐冶煉紅土鎳礦生產鎳鐵的研究、高純氧化鎂煆燒製備工藝研究、硫酸鎂氨法製備高純氧化鎂工藝研究、硫酸鎂結晶法製備高純氧化鎂工藝研究、紅土鎳濕法浸出渣提取白炭黑的工藝研究、紅土鎳濕法浸出附產物生產高純氧化鎂的工藝研究、難選低品位硫精礦選礦工藝研究與應用等眾多項專題研究。自主研發了一大批適用於紅土鎳礦濕法提取電解鎳規模化生產的專用設備,專用設備投入生產後擴大了電解鎳的生產規模,提高了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