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兒科其他病症(3)(2 / 2)

[功效]固衛禦風。適宜屬風寒證。

[服法]1劑/d,早晚分食。

2.玉米須酒釀:

[原料]玉米須30g,甜酒釀100g,白糖少許。

[製法]將玉米須放在鋁鍋中,加水適量,煮20分鍾後撈去玉米須,再加入甜酒釀,煮沸後放入白糖調味。

[功效]解熱透疹。適宜偏風熱證。

[服法]2次/d,1劑/次。

3.荸薺清涼散:

[原料]荸薺200g,鮮薄荷葉10g,白糖10g。

[製法]荸薺洗淨去皮切碎絞汁,鮮薄荷葉加白糖搗爛,放荸薺汁中加水至200mL。

[功效]涼血祛風止癢。適宜屬血熱者。

[服法]頻飲。

4.烏梢蛇羹:

[原料]烏梢蛇1條,薑、料酒、鹽、濕澱粉各少許。

[製法]烏梢蛇殺好洗淨,整條放入沙鍋中,加清水適量,放入薑、料酒各少許。先用旺火燒開,撇去浮沫後用小火將蛇煮熟,降溫後將蛇撈出。用手將蛇肉一絲一絲撕碎,將撕碎的蛇肉放回原鍋湯中,加鹽調味後,用大火燒開,調入濕澱粉。

[功效]祛風通絡定驚。適宜氣血虧虛證。

[服法]佐膳食,隔日1次,連食3~5次。

5.馬齒莧地龍飲:

[原料]馬齒莧30g,烏梅、綠豆衣、地骨皮各15g,幹地龍9g。

[製法]將馬齒莧洗淨切碎,與烏梅、綠豆衣、地骨皮、地龍一起入沙鍋內,加水適量,共煎30分鍾,棄渣取汁。

[功效]清熱熄風。適宜胃腸濕熱型。

[服法]2次/d,1劑/次。

6.韭菜甘草飲:

[原料]韭菜150g,甘草10g。

[製法]韭菜洗淨切斷與甘草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20分鍾,棄渣取汁。

[功效]行氣理血。適宜風寒型。

[服法]2次/d,1劑/次。

7.香蕉桃仁泥:

[原料]香蕉2支,桃仁15g。

[製法]上2味同搗爛調勻服食。

[功效]疏風散瘀,潤腸通便。適宜蕁麻疹,症見大便幹結難下。

[服法]1次/d。

8.醋薑湯:

[原料]薑50g,醋半碗,紅糖100g。

[製法]上3味同燒湯。

[功效]活血消腫,散寒止癢。適宜因食魚蟹等引起的蕁麻疹瘙癢難忍者。

[服法]溫飲。1小杯/次,2~3次/d。

9.紅棗山藥湯:

[原料]大棗(紅棗)10枚,山藥250g。

[製法]上2味同燒湯。

[功效]健脾利濕,養血祛風。適宜蕁麻疹,症見氣血不足,麵色不華,周身乏力,納少便溏者。

[服法]服食,1劑/d,連服1~2周。

10.冬瓜皮湯:

[原料]冬瓜皮50g。

[製法]冬瓜皮加水煎湯代茶。

[功效]利濕消腫。適宜蕁麻疹風團腫脹明顯者。

[服法]時時飲之。

11.黃花菜湯:

[原料]黃柏15g,蟬蛻10g,生地黃30g,黃花菜60g,芡實30g。

[製法]上諸味加水煎湯。

[功效]疏風清熱、利濕。適宜皮疹色赤、遇熱則發、尿黃者。

[服法]2劑/d。

12.冬瓜芥菜湯:

[原料]冬瓜200g,芥菜30g,白菜根、白茅根各50g。

[製法]上諸味加水煎湯。

[功效]疏風清熱、利濕。適宜皮疹色赤、遇熱則發、尿黃者。

[服法]2劑/d。

13.芋頭莖燉豬排骨:

[原料]芋頭莖60g,豬排骨100g。

[製法]把芋頭洗淨,加豬排骨燉熟即可。

[功效]疏風清熱、利濕。適宜皮疹色赤、遇熱則發、尿黃者。

[服法]2劑/d。

14.香菜湯:

[原料]香菜500g。

[製法]香菜加水煎湯。

[功效]祛風解表、通經泄熱。適宜皮膚瘙癢、便秘、腹痛、神疲納呆者。

[服法]分3次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