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學善思,樸實無華(1 / 2)

永強的父親鄭文軒,祖籍原本是涇陽縣興隆鎮雙槐村人。

世世代代都是農民,家裏很窮,師範畢業後就在村子附近學校教書,放學回家的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去當壯丁了。在一次戰役中,部隊起義投誠他參加了解放軍。全國解放後,永強的父親又懷著一顆保家衛國的赤膽忠心,義無反顧地主動要求跨過鴨綠江,赴朝參戰,經曆過無數次大小戰鬥和生死考驗,當他親眼看到一位位戰友冒著敵人槍林彈雨衝鋒陷陣,一個個兄弟為了保衛和平壯烈犧牲血灑疆場的悲壯場麵後,他從心裏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由於在部隊表現出色,又有文化,組織決定他去黃埔軍校學習,讓他回家探親一次,結果回老家以後,因家庭負擔太重,父母說啥都不讓他走,為此他失去了深造的機會,這是他一生的遺憾。於是,老父親就把希望寄托到下一代身上,所以他在教育孩子方麵非常嚴格,從小就教育孩子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做一個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但俗話說,好人多磨難。因為永強的父親從部隊複員返鄉後,原籍什麼都沒有了,隻好遷到現在的和村定居下來。永強曾經多次對我講過,自他小時候記事起,就知道家裏很窮。而永強都進中學讀書了,身上的粗布衣服補丁摞補丁不說,髒了連件換洗的都沒有。夏天還好說,一到了冬天,不管是濃霧彌漫、冰凍三尺,還是寒風呼號、大雪紛飛,永強總是光脊背裹著那件四處透風土布棉襖,下穿一條不合體的棉褲,腳蹬一雙沾滿泥土的舊布鞋,每天起早貪黑,往返四五裏路,行走在村子和學校之間那段蜿蜒崎嶇、坑窪不平的鄉間小路上。

一年來,姐姐鄭秋芳隻要一提起弟弟永強的名字,她就淚流滿麵。她至今還不敢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陷入一種難以自拔的痛苦之中。

這不僅僅是一種姐姐失去弟弟的切膚之痛,也不僅僅是一種血濃於水的嫡親之情,這是一種對兒時苦難記憶的梳理和追溯,這是一種對往日蹉跎歲月的緬懷和珍藏,這正像一位與她吃過同樣苦的作家在送給她的一本小說集裏寫的那樣:兒時的夢,應該是甜蜜的。但我兒時的夢,充滿了苦澀。像一粒沒有成熟的果子,摔落在那塊貧瘠的土地上。留下的,隻有這段酸楚的記憶……姐姐鄭秋芳忘不了小時候母親身體不好,父親在外幫人幹活,自己和弟妹又要上學,家裏的日子捉襟見肘,生活極其艱難,供全家人棲身避雨的僅有那幾間被風雨剝蝕的千瘡百孔、低矮潮濕的廈子房,迎麵而對,默默無語,見證著弟弟永強那艱難而又令人驕傲的童年。

姐姐鄭秋芳忘不了小時候家裏一貧如洗,窄狹的院落空蕩蕩的,每逢下雨天兩側屋簷下便淌著雨水,“滴滴答答”在地上畫出一個個大小不一的圓圈,那排列有序的大小圓圈,如同弟弟永強在那廢紙裝訂成的演草本上演算出的一道道準確無誤的數學題。記得當時屋裏沒有幾件像樣的家具,父母住的小屋裏,緊挨著土炕,擺著全家唯一的那個老式板櫃,還有爸爸參加完抗美援朝回國遷到這裏定居時,從地主家分來的兩個油漆斑駁的靠背椅子,這就是在姐姐印象中他們家全部的家當。

永強和姐姐鄭秋芳在成長的日子裏,都經曆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難和磨礪,付出了比別人多得多的艱辛和努力。恢複高考製度後,弟弟永強背饃上學,有時饃發黴了,拉絲了,舍不得扔掉它,就用開水多衝幾遍,繼續吃下那發黴的饅頭。但他們卻是全家人的驕傲。那年,姐弟二人日夜複習功課,憑著自己刻苦學習的那股頑強勁,取得了獨占鼇頭的拔尖成績,贏得了人們的羨慕和尊重。弟弟永強以全縣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西北工業大學,姐姐鄭秋芳也順利考入乾縣師範學校。

從記事起就吃過許多苦、遭過不少罪的永強,從小就人窮誌堅,別看他沉默寡言,性格內向,但很有理想,抱負遠大。

家裏條件越是艱苦,他學習的勁頭越大,讀書的興趣越濃,渴求知識的欲望越強烈,在艱苦環境中磨練意誌的自覺性越高。

據當時比他高一級的兒時夥伴、現任涇陽縣公安局治安大隊中隊長的王永樂回憶,他們在趙家村中學讀書的時候,因為雙雙成績優異,又都是班幹部,還是一個生產隊的,兩人便成了好朋友。給王永樂印象最深的就是,永強進入中學後,從初一起,成績就一直在全年級名列前茅。王永樂說:有兩件事我這一生都難以忘記:一是永強為了學習不怕吃苦,而且確實吃了很多苦。記得1974年我已在橋底中學讀高二,永強也初中畢業考入這所學校讀高一,我們從村子到學校要走四公裏遠的路,同學每周星期三和星期天下午都要回家裏背兩次饃,但永強為了多擠出一點學習時間,一周隻回去一次,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因為永強背來的饃放得太久了,不僅已經變餿,而且開始發黴、長毛,他就硬是吃著這種餿得“拉絲”的黑窩窩頭,有時實在難以下咽,就用開水多衝幾遍,加點鹹菜繼續吃。這在一般人中簡直是無法想像,更是無法做到的。但是憑著自己刻苦學習的那股頑強勁,取得了獨占鼇頭的拔尖成績,贏得了人們的羨慕和尊重。二是1977年我國恢複高考後,當時因為“文革”的影響,我們在高中階段都沒有真正學到多少有用的知識,不是學工,就是學農。到1978年,才開始補課,在當時所有的同學中,永強是掌握知識最快的一個,僅用了半年的時間就將高中的數、理、化全部拿下,而且在和同學討論時,哪道題在哪一頁永強都了如指掌。不足的是永強的語文基礎能弱一點,為了讓教語文的姑父給他多補一點課,永強就把自己好不容易省下來的飯錢買成好吃的給姑父送去,姑父看到永強的這一舉動,激動地說:“好我的娃呀!隻要你想學習,姑父再忙也會給你補課的,快把這拿回去自己吃吧,隻要你有這份心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