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貧困的家境(1 / 2)

希望你們年青的一代,也能像蠟燭為人照明那樣,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忠誠而踏實地為人類偉大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法拉第

18世紀末葉,工業革命正在英國蓬勃發展,蒸汽機的發明和采用,以及其他科學技術的應用,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都起了十分巨大的推動作用。一幢幢樓房拔地而起,一個個工廠紛紛建立,一座座工業城市應運而生。當時的倫敦,更是車水馬龍,呈現一片繁華的景象。

然而,在工業革命中得到巨大利益和好處的是社會的上層,是貴族和資本家。社會仍然是富人的天下,對窮苦人來說,依然充滿失望和痛苦。金錢和黃金都向著富人流淌著,窮人即使想得到一個銅板,也要付出十分巨大的代價。窮人的日子並不好過。

1791年9月22日,貧窮的鐵匠詹姆斯·法拉第家偏偏又多了一張吃飯的嘴。生兒育女,本來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可是這個鐵匠家庭又哪裏慶幸得起來。詹姆斯·法拉第雖然隻有30歲,但他現在已是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的父親。他原來是英國約克郡鄉下的一個鐵匠,和一個帶有愛爾蘭血統的農家姑娘結了婚。工業革命圈地運動的狂浪在農村一次又一次地席卷著,窮苦農民流離失所,鄉下鐵匠的生意也不好做。他聽別人說,倫敦城裏城外,馬蹄□□,車輪滾滾,那裏的鐵匠鋪家家爐火通紅,生意興隆。他希望憑著他那雙有力、靈巧又富有經驗的手,能在城裏把日子過得好好的。但是,由於城市消費的昂貴,窮鐵匠自覺力不從心,於是帶著新娘,背井離鄉,又來到倫敦城南郊外薩裏郡的紐英鎮上,租下幾間破舊的屋子,開了一個小小的鐵匠鋪。可是,事與願違,他初來乍到,又是小本經營,買賣十分冷清。和火打了多年交道的鐵匠,家裏卻時常無錢生火,屋裏屋外,門窗戶壁到處是一層厚厚的冰,廚房爐子裏的火成為全家人暖和身子的唯一希望所在。

這樣的家境,添丁增口,就更加重了一家之長的經濟和心理負擔。但是,生兒育女是做父母的責任,孩子既然生下來了,就是忍受再大的苦難也要把他們養大呀!鐵匠給他的新生兒子起了一個名字叫邁克爾。每當他看到妻子瑪格麗特那張疲憊、蒼白的麵孔,每當他看到妻子身邊的孩子在哇哇直哭時,他的心就像刀絞一般。隻有當不會說話的小邁克爾在大人的引逗下露出甜甜的微笑,他的臉上才稍稍出現一絲笑意。他是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出人頭地,能夠改變厄運,能夠生活得更好一些呀!

幼小的邁克爾就是在這樣的苦難家庭中掙紮著、生長著。不久,他又有了一個妹妹,和他的母親叫一樣的名字——瑪格麗特。邁克爾5歲的時候,他的家搬到了倫敦城裏,位置在曼徹斯特廣場附近的一條小巷子裏,是一座小木樓,邁克爾家住在二層樓上,樓下是一座停放馬車的車庫。不管是黑夜還是白天,他們一家人總是和馬的嘶叫、車夫的吆喝、牲口的汗臭、糞便味生活在一起。每當有馬車進出時,他家住的房間就會顫動起來,就發出吱吱嘎嘎的聲音。隨著孩子們的成長,破木屋的吱嘎聲已深深地長到了詹姆斯的心裏,他的心在吱嘎,他的身體也像破木樓一樣開始震顫和搖擺。

做鐵匠必須要有強壯的身體,詹姆斯在鄉下的時候本來也是一條強壯的漢子,拎起錘來總覺得有使不完的力氣。可是,進城後,厄運偏偏又欺負他這個“鄉下佬”,他來到倫敦後,常常生病,一次兩次,時間長了,由於沒錢醫治,家裏又沒有什麼東西補充營養,他已經積勞成疾了。他的身體越來越虛弱,手裏的鐵錘沒打幾下,就已是大汗淋漓,氣喘籲籲了。他心裏知道,對於一個鐵匠來說,喪失健康將意味著什麼。但他總是抱著希望,希望自己總有一天會好起來,他覺得自己是太累了,也許是天氣變化等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多休息幾天會好的。他心裏隻有一個信念:我要幹活,不然一家6口人可怎麼活。身心負擔的不斷加重,使他的病情也不斷加重,每次身體剛有好轉他就去幹活,很快又病倒,最後他再也起不來了。辛辛苦苦開辦的鐵匠鋪,最後不得不眼淚汪汪地盤給了別人。

對於詹姆斯來說,他已經失去了勞動的能力、勞動的工具和勞動的場所,他已經喪失了勞動者的一切,但他又不忍心眼睜睜地躺在床上,他的家離不開他,他的家不能沒有他呀!他要勞動,他必須勞動!妻子雙手空空從街上回來,急得在屋子裏團團轉,孩子們用期待的目光眼巴巴地看著從外麵回來的母親。這一切,他看在眼裏。他掙紮了好一陣子,終於起來,搖搖擺擺來到別人家的鐵匠鋪,乞求人家讓他在那裏當幫工。結果也掙不了幾個錢,不久,還是躺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