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性病該不該通知性伴
誨人不倦
20歲的小麗在一家工廠打工,4月份因有流產征兆到醫院檢查發現梅毒陽性,但她至今拒絕醫生建議通知男友檢測。而張先生在查出梅毒後,在醫生勸說下通知女友檢測,梅毒雖然都呈陽性,但倆人積極配合治療。
據深圳南山區慢病院性病防治科主任周國茂介紹說,從2002年防控梅毒母嬰傳播以來,孕婦梅毒性伴檢測率達到80%,而占更加大多數的其他梅毒、艾滋病患者的性伴通知率卻遠遠達不到這個比例,尤其在患者拒絕通知配偶或性伴情況下,醫生是否還應該繼續推動,成為一個最難的課題。
“開明患者”願意配合通知性伴
35歲的張女士屬高齡孕婦,受到家人的重點保護。懷孕不久,就到醫院接受了產前保健,梅毒陽性的結果令她異常緊張焦慮。開始她對結果表現出了質疑,自行再次複查,拿到陽性結果之後,她始終覺得自己不可能感染性病。很快她接受醫院的建議通知配偶進行了檢測。
負責全區梅毒歸口管理的南山區慢病院,每年都接收數百例梅毒患者,並且按照相關政策給予免費治療。周國茂主任表示,國外與國內的專家均建議,與梅毒患者有過性接觸的對象應做檢測,及時阻斷梅毒的經性傳播。
12年來,做得最好的是近百名孕婦梅毒性伴通知,檢測率達到了80%以上,到位檢測的多為配偶,陽性者占到20%以上。其實,性病也並不可怕,很多病通過積極治療都是可以痊愈的。
婚外情患者擔心家庭拒絕通知
小李懷孕三個月,在得到梅毒陽性通知後,自己追訴病史,因每年配偶都接受單位安排的體檢,未聽說有任何問題,懷疑被婚前男友感染。患者自稱已與前男友分手多年,目前家庭穩定,極度擔心家庭的完整性,權衡再三,希望醫生能幫她保密,拒絕通知性伴及配偶。
20歲的麗麗來自農村,來深後在一家工廠務工,在工作中忽然下腹陣痛而被送至醫院,在檢查中發現她已懷孕兩個多月,並且出現了流產征兆,血液檢查梅毒陽性。麗麗認為梅毒和艾滋病是一樣治愈無望的,所以她拒絕治療,也拒絕通知男友。經醫務人員耐心解釋,她雖然接受了治療,但是始終未能通知男友檢測。
周國茂主任說,對女性患者來說,她們會擔心來自社會的壓力,所以性伴通知工作更加難。而如果性伴未檢測,從而錯過治療,那麼患者雖經治療但再次感染的風險依然存在。
有患者因婚外性接觸而獲感染,極度擔心家庭的完整性,表現出更多對行為的掩飾和對患病事實的回避,進而拒絕通知配偶和性伴。
“多性伴”患者怕暴露多拒絕通知
小丁21歲,某市大四學生,由母親陪同就診。艾滋與梅毒均呈陽性,一年十多次的偶遇讓他感染了艾滋之後又感染了梅毒。安全套的使用小丁持無所謂的態度,對於病情患者也已經麻木。患者母親擔心兒子及家庭的名譽,並不同意患者與既往的性伴再有任何聯係,拒絕通知性伴檢測。
患者徐明一人在深圳創業,妻子與女兒在老家生活。一個月前因肛裂到醫院就診,血液檢測中發現HIV呈陽性。徐明不相信醫院的診斷,多次檢測後的陽性結果,令患者幾近崩潰。獵奇獵豔心理驅使下,徐明不但與同性有接觸而且還和不同的異性有接觸。患者自稱將不再回去見妻兒,也不會再與任何人有接觸,他認為沒必要通知性伴檢測。
據統計,在男男同性戀者中更有近四成與女性有過性接觸,無法通知會導致性病傳播源頭難以切斷。
說?保密?醫生的兩難抉擇
早在公元前四世紀《希波克拉底誓言》就指出醫生應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判斷”采取有利於病人的措施,保持病人的秘密。
而在臨床診療中,醫生們能理解患者的困惑和焦慮,也認為自己有義務幫助患者保守秘密。可作為患者是否有責任和義務通知配偶或者性伴盡快檢測治療?在患者拒絕通知配偶或者性伴的情況下,是否應該由醫生繼續去推動,一直是性病防治一線醫務工作者在探討也始終未能得出滿意結論的問題,周國茂主任希望將這個話題交給社會,讓大家一起探討,是否可以取得更加滿意的共識。(據《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