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特異功能”和“人體科學”的高層爭論(1 / 2)

對“特異功能”和“人體科學”的高層爭論

溫故知新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科學的春天到來的神州大地上出現一件怪事:以“耳朵認字”為起點,逐漸演化為“人體特異功能”“人體科學”的一股風潮。也引發了一場涉及中共高層的爭論。

“特異功能”質疑中登場

“耳朵認字”是從《四川日報》1979年3月的一篇報道發端的,受到當時任中共四川省委書記楊超的支持,很快傳遍全國。一時間,什麼“耳朵認字”“腋下認字”等類的“超自然現象”在多種媒體上紛紛亮相,至於表演式的傳播四處可見。麵對現實,有不少科學家站出來揭穿其中的奧妙,反對宣揚這類所謂“超自然現象”。

1979年4月,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對北京一個孩子的“腋下認字”作了科學測試,結果表明係作弊所致。他們寫出測試報告,附上當場露餡的照片,在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的“信訪簡報”第92期上發表。當時任中宣部部長的胡耀邦同誌曾在中科院工作過,他看到這期簡報,在4月23日給一些宣傳部門的領導作了批示:“穆之、井丹、績偉、曾濤、香山同誌一閱。所有表演過這出醜戲的小孩都沒有罪。地縣委居然輕信,黨報居然發表,在向四個現代化進軍聲中,居然出現這樣荒謬絕倫的笑話,並由此推想各條戰線上必然存在的能同這樣笑話相比美的事情,我們該要這麼警惕啊!該要這麼努力聯係實際解決一些問題啊!”

5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署名“祖甲”的《從“以鼻嗅文”到“耳朵認字”》文章,批評一些領導反科學理念。

之後,在同年11月8日,耀邦同誌又就《北京兩個小學生能用耳朵手心和腋下認字》的報告,給兩位宣傳部門的領導寫下批示:“穆之、井丹同誌:這類事情,科學工作者要怎麼辦可以由他們去辦。但不能公開宣傳。宣傳這類事情對四化沒有一點用處、好處。中國還是一個落後的國家,宣傳這類事隻能增加人們的迷信和思想混亂。這一點務必請你們把關。”

從這兩段批示看,胡耀邦反對“耳朵認字”等偽科學,態度堅定,旗幟鮮明,與此同時,由胡耀邦主持的中宣部向各地媒體發出通知,規定對那些沒有經過科學鑒定的奇事,不宜公開宣傳。於光遠、葉聖陶等一批知名人士也站出來批評,媒體上對“耳朵認字”之類的偽科學發表了不少批評的文章。《四川日報》發表四川醫學院對那個小孩子的測試報告,證明所謂的“耳朵認字”完全是作弊、耍小把戲所致。

但是,那些“特異功能”的支持者指責反對者“擺出一副中世紀宗教審判官的架勢來教訓人”。上海有一本名為《自然雜誌》的科技期刊,在其1978年的創刊號上就發表了什麼是氣功外氣屬性的文章。1979年9月發表了“耳朵認字”的“考察報告”。

這件事得到時任國防科委科技委副主任的錢學森的關注和支持(當然還有主任張震寰)。他專程訪問了《自然雜誌》,給他們鼓勵,在1981年的《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論述係統科學、思維科學和人體科學。“耳朵認字”等在遭到批評後,改名為“人體特異功能”,錢學森又將其演化為“人體科學”。按錢的論文所述,“人體科學”包括三項組成:人體特異功能、氣功和中醫,而氣功又是中醫的核心。這個概念在他1980年7月同《自然雜誌》編輯談話時就已經提出了,後來正式公開。然而,這個概念至今沒有得到中國科技界的承認,權威的“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也沒有同意這個概念。錢學森及其擁護者於1980年2月在上海召開第一次人體特異功能研討會。1981年5月在重慶召開第二次研討會上,錢學森提交論文《開展人體科學的基礎研究》。會議提出籌備人體科學研究會。錢學森還幾次出版專著,最全的是由上海交大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字數達108萬。這個理念雖受到實踐的檢驗和理性的批評,但他一直堅持,直到他去世。

“三不政策”爭論中出台

1982年2月24日,中國科學院舉行報告會。於光遠在會上作了題為“對所謂人體特異功能的曆史的科學的分析”的報告。中科院黨組書記李昌表示不相信“人體特異功能”,但不反對對人體作嚴肅的科學研究。第二天,《人民日報》對此次報告會作了報道,並配以由總編輯胡績偉親自撰寫的編者按,明確表示“我們不相信‘耳朵認字’”。